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相信年輕:春晚《錦鯉》驚艷觀眾的背後

發佈時間:2024-02-22 13:11:2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沈傑群 | 責任編輯:謝榮宇

在2024央視春晚的舞臺上,一個名為《錦鯉》的原創舞蹈節目驚艷全國觀眾。華宵一等11名舞者化身為水中游動的錦鯉,在《大魚》的優美背景音樂中,以飛天之姿模擬水下之態,祝願全球華人年年有餘、好運連連。

青年舞者華宵一曾經憑藉古典舞《羅敷行》《點絳唇》蟬聯了兩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一等獎,這兩支獨舞也成為後來古典舞藝考生的“教科書級範本”。她還憑藉《紅旗》《等》《覺》獲得中國舞蹈“荷花獎”獎項。

此次擔任《錦鯉》領舞,是華宵一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

“錦鯉象徵著好運、平安、和諧、富足,那麼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年年有餘。平安順遂,魚躍龍門。”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華宵一回顧了過去一年的收穫,為《中國青年報》讀者送上新春祝福。


“我們借錦鯉表達中國東方審美色彩,服裝的紅與白如同水墨一般。節目最後,在空中,我們像一個魚池一樣,10條‘錦鯉’手拉腳、腳拉手,中間我一躍,再旋轉,就好像魚在水裏原地打圈,最後咕咚一聲跳出來,展現‘魚躍龍門’的狀態。舞蹈的意象和美,給人想像的空間。”

《錦鯉》中每個舞者通過“威亞+彈簧繩”的方式,還原魚兒在水中浮游的靈動狀態。

華宵一介紹,以往舞蹈演員吊威亞,通常都是兩根威亞分別吊在胯部兩邊,而此次《錦鯉》演員的威亞只有後腰上的那一根,因此整個人在空中是沒有辦法控制方向的,“就像我在空中表演‘水中浮游’的感覺,一開始很難控制每次都落在同一個點上,無法借力,只能慢慢摸索,還要努力保證整體排面整齊”。

華宵一説,整整3個多月的時間裏,她們每天都處於“吊著”的狀態。

“我們稱自己和臘肉一樣,每天‘吊著’8個小時到最長12個小時,身體説實話是很吃不消的。雖然排練的時候可以戴護具,但上臺的時候是不能戴的,因為會‘穿幫’,所以對身體考驗很大。”

每天吊威亞排練舞蹈是什麼體驗?華宵一説,每天排練結束回到家裏躺到床上,感覺仿佛還身穿威亞褲,“腰椎快要拉斷了”,然後一想到第二天早上又要再去“吊著”,“真的有點不敢面對”。

“如果水喝多了,老上廁所,就會影響大家的排練,所以我們就商量集體上廁所,集體喝水。威亞一旦吊上去,基本上就是3個小時不下來。而且我們排練的地方特別冷,因此我們穿得特別臃腫,那會兒真的很像一個小胖錦鯉;鋼絲繩特別磨手,我們就會戴上手套,不然手要磨爛了。”

華宵一表示,她們每個人都希望《錦鯉》是與眾不同的,能為全國觀眾帶來新意,所以大家深知付出是必不可少的,無人抱怨辛苦。

排練過程中,華宵一發生過一次意外。“跟威亞配合時有兩秒的時間差,以至於那塊彈力繩的空間給得不夠,我左肩就杵到了地上。我拍了CT,還好骨頭沒事,然後做針灸、按摩、拉伸,直到現在骨頭還會嘎噔嘎噔響,但是沒有影響我除夕的正式錶演。”

華宵一提到,如今觀眾看到的那些高難度舞蹈動作,其實是從上百上千的動作裏精挑細選出來的。“排練是一個從0到1,從無到有的過程,特別艱難,要去一個個試動作,探索有什麼樣的可能,還有什麼樣的可能。”

此次央視春晚的《錦鯉》舞臺,是華宵一和10個北京舞蹈學院大一新生一起完成的。

華宵一感慨,用這麼年輕的演員去完成如此高難度的作品,是很罕見的——“節目組和導演相信這群十七八歲的孩子。”

“現在的舞臺需要給年輕人機會,相信他們,給他們時間。”作為10個北舞新生的“大師姐”,華宵一希望表演好“頭魚”,給師妹們當好榜樣。

華宵一一閒下來就會反覆看錄影,反覆對著鏡子練習,希望自己的身體更靈動。“我會在網上看很多不同種類的錦鯉,得有100多種,你既要抓住魚的特性,又要借助這個形象表達人的思想和審美。”

排練過程中,有時候幾個演員會因為完不成要求而掉眼淚,華宵一看著心裏很難過。“我那會兒想,我要做得更好,要起到表率的作用,這樣妹妹們的心裏也會更加堅定一點,覺得這個動作是可以完成的,不是望塵莫及的,所以無形當中也給了我自己一份壓力。”

“這些年輕的大一新生,剛入校就有這樣的機會去參與春晚,去歷練,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春晚正式上臺演出前,一個小師妹和華宵一説:“姐姐,我害怕。”

華宵一安慰小師妹:“不怕,我們已經練了那麼久了,是時候該展示了,我們就上去表演,我們就是‘錦鯉本鯉’,只要相信自己的角色,我們就是那條錦鯉,就不會有那麼多雜念。我們排練這麼久就為了這一刻。”小師妹受到大師姐的鼓勵後,緊張的情緒平復下來。

大年三十,當11名舞蹈演員完成《錦鯉》下臺後,大家擁抱在一起流淚了。

“我自己挺激動,也挺難過,這一段旅程就這樣結束了,像昨天才發生一樣,‘唰’地一下就過去了,大家還是很不捨,很珍惜彼此這一段時間在一起工作的日子,雖然苦,但是果子是甜的。”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所謂一生,就是用盡生命的每一刻。這是華宵一的人生信念。

2023年,她的舞蹈劇《一刻》時隔6年後再度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很多片段都戳中觀眾的心。比如,《一刻》終章《滑》呈現的是華宵一在鋪滿油的白膠上用力起舞。她不斷跌倒,不斷奮起,時而筋疲力盡,時而昂首挺立。顫抖的身體,寫滿了執著。

真實、來不得半點虛假、走不了捷徑,這是舞蹈藝術的挑戰,也是華宵一眼中舞蹈的魅力所在。

“我跳的舞蹈、我所表達的內容雖然是我個人的,但其實也是蕓蕓眾生中的每一個人。”

結合《錦鯉》主題,華宵一坦言,每一個生命個體都猶如錦鯉躍龍門一樣,在人生不同階段,既有沉入谷底的時刻,也會有魚躍龍門的高光時刻。而此間的飛躍,是自己通過一點一滴努力幻化而來的。

她説,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為何開始跳舞的,出發時那份熱愛有多麼熾烈。“一如既往奔向心中的那束光,去照亮自己,同時也能夠照耀到台下看到我們的每一個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傑群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