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內蒙古彩陶坡遺址出土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蚌飾

發佈時間:2023-08-25 09:13:11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劉穎穎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劉穎穎)據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近日,松山區彩陶坡遺址在考古發掘中出土一件龍形蚌飾。專家初步分析認為,此件龍形蚌飾應屬於紅山文化早期,年代上早於此前出土的玉龍,填補了紅山文化早期龍形象的空白。

彩陶坡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安慶溝鎮。龍形蚌飾出土于遺址內一座房址的西南角,因質地酥脆,考古隊員在現場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初步加固處理,並連同周圍土塊整體提取。之後,還將請專業的文物保護人員開展拼對、修復等後期保護工作。

此件龍形蚌飾長20釐米左右,由頭部、身部和尾部等幾部分組成,雕刻手法細膩寫實,頭部特徵明顯,口部張開,朝向彩陶坡坡頂的方向,尾部用刻劃的菱格紋來表現鱗片,還壓有一塊蚌飾殘片,可見簡單刻劃的邊框和內部的圈點紋。

彩陶坡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胡春柏表示,該龍形蚌飾整體形態有別於以往發現的C形玉龍,呈現出舒展的龍的形象。

此外,該房址還出土兩件可復原陶器,一件是夾砂灰陶飾劃線紋筒形罐,一件是夾砂灰陶飾字紋筒形罐,均為典型的紅山文化遺物,且年代偏早。

據悉,紅山文化是中國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發展進程中佔據重要地位。專家認為,龍形蚌飾既豐富了紅山文化龍的形象,也擴展了學術界對紅山文化龍的認知,是洞察紅山文化普通聚落人群精神世界的一個重要線索。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