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古蜀文明將閃耀上博東館——363件精品文物全部就位

發佈時間:2024-01-30 10:23:3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任鵬 顏維琦 | 責任編輯:葛蕾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顏維琦

1月29日上午10時,隨著商代晚期黃金面具和豎披發青銅人像分別由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開箱布展,匯集了全國28家文博考古機構的363件文物全部就位,等待在2月2日開幕的“星耀中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與觀眾見面。

古蜀文明將閃耀上博東館——363件精品文物全部就位

三星堆青銅面具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攝/光明圖片

作為上海博物館東館的開館大展,這次展覽匯集了最新考古發現、最新文物修復成果,是迄今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陣容。展覽利用東館的一樓和二樓兩個臨展廳約2000平方米的空間,分“天行乾道”“地勢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題,向公眾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內涵和特點,呈現中華文明發展的多元一體和開放包容特性。

“三星堆和金沙是我國最近幾年最熱門的考古新發現,再加上東館開館,大家的期待值很高,所以我們上海博物館必須呈現一個重量級的展覽。”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告訴記者,在1月27日至29日開放預約通道的三天裏,每天8000個參觀名額在5分鐘內被一搶而空,這足以表明廣大觀眾的期待。

作為此次展覽的重點展品之一,豎披發青銅人像受到了關注。這件商代晚期的文物于2021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濃眉大眼,鼻梁高挺,膝蓋彎曲,呈半蹲狀。微微翹起的臀部和粗壯的腿部肌肉讓這個青銅人顯得頗為健碩。

古蜀文明將閃耀上博東館——363件精品文物全部就位

展覽入口處的黃金面具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攝/光明圖片

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研究館員胡嘉麟向記者介紹,與當時中原地區較為成熟和抽象的青銅藝術有所不同,商代晚期的長江流域有著比較寫實的藝術特色。

與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相呼應,上海博物館東館率先開放的“中國古代青銅館”,將為觀眾呈現海內外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陳列。展廳以中國青銅工藝的發展史為線索,分為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更新期、融合期、復古期七個板塊,展品充分表現不同時期青銅工藝的特點。目前的最新陳列精選500余件展品,反映了西元前18世紀夏晚期至西元19世紀中葉清中期的3600年間,中國古代青銅器發生、發展、演變的歷程。

與此同時,歷經三年策劃,兩年拍攝的“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國寶”全球巡展也將在上博東館三樓亮相。展覽通過“觸夢”“邂逅”“靈動”三個部分,展示12K超高清文物數字影像、三星堆考古發掘歷程以及國內外藝術家創作的三星堆主題的當代藝術作品,綜合運用科技、音樂、繪畫、藝術等多種表達方式和傳播手段,為觀眾提供視聽感多角度互動式、體驗式、沉浸式全新文化體驗。

古蜀文明將閃耀上博東館——363件精品文物全部就位

豎披發青銅人像引人矚目。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攝/光明圖片

“上海博物館東館開放後,將定位於中華文明的展示窗口;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則更多聚焦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褚曉波説,“一個是中國藝術窗口,一個是世界文明之窗,希望觀眾可以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到國際風範與東方神韻的交相輝映。”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30日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