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彩畫:古代建築的萬千錦色

發佈時間:2024-02-02 11:29:0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玉梅 許馨儀 | 責任編輯:蘇向東

“雕梁畫棟”是中國傳統建築獨特的美,宏大巍峨的建築因彩畫而平添絢麗錦色。彩畫也是木構建築對抗風雨的第一道防線,其所用顏料可以避濕、防蟲。這層薄薄的彩衣,分佈在梁枋、天花、鬥拱與藻井之上,飾建築之華麗,護木構之週全。彩畫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追尋與了解。中國園林博物館十週年系列展覽的收官之作,“錦色Ⅱ——探尋江南建築彩畫”正在一號主題展廳展出。140余件(套)展品,內容豐富、思路清晰,將江南彩畫的古今嬗變,向我們娓娓道來。觀眾沿著展廳迂迴的廊路前行,就如同步入這段歷史之中,將江南彩畫的長卷徐徐打開。

  彩衣堂山墻川枋錦紋彩畫

畫棟流丹 紋樣寓祥

中國建築彩畫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集實用功能和裝飾藝術于一體,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根據建築等級和構圖,傳統建築彩畫主要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和璽彩畫出現于明晚期,是等級最高的彩畫,主要應用於皇宮正殿和皇家壇廟正殿。清代旋子彩畫等級僅次於和璽彩畫,主要應用於皇宮建築群的配殿、皇家壇廟、皇家陵寢及敕建廟宇。蘇式彩畫等級次於和璽彩畫和旋子彩畫,多用於皇宮內廷或皇家園林建築之中。這三種彩畫也被稱為“官式彩畫”。而民間彩畫中最活躍的當屬江南彩畫,江南彩畫創作自由、靈活性大,構圖、紋樣、設色雖有法度,但不拘謹。與官式彩畫等級嚴明、畫法規範相比,江南彩畫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正是它的精美與活潑。此次展覽以“江南畫境”“斑斕意匠”“南北交融”三個部分,重點呈現江南彩畫的時代背景、精工紋飾和對北方官式蘇畫産生的重要影響。

“江南”到底指哪,又為什麼在明清時期成為國際交往的中心?展覽的第一部分“江南畫境”會告訴你答案。“江南”不僅是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概念,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概念。其區域範圍有伸縮性,從文化角度看,以吳越文化和徽文化為主體,基於江南地區彩畫資源分佈的特點,江南彩畫以蘇南、徽州、浙江彩畫為主。

  彩衣堂東次間山界梁(西側)六齣六方錦紋彩畫

展板一旁的大幅曲面螢幕上,正在滾動播放的是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圖》動態長卷。城外青山綠水,樹木蔥郁;城內街道上商鋪、院落、樓閣排列整齊、豪華氣派,幾百年前的恢宏建築躍然“屏”上。那時,江南地區能工巧匠匯聚,私家園林星羅棋佈,其經濟實力和工藝水準一時無二。以絲織業著稱的江南一帶,形成了“日出萬綢,衣被天下”的盛況,發達的絲織業使得園林主人逐漸將錦緞的紋樣與設計用於建築裝飾,這也為江南建築彩畫的孕育提供了豐沃的土壤。仇英被稱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大畫家之一,我們不僅能在他的作品《漢宮春曉圖》中看到明代嘉靖年間蘇南青綠官式彩畫,也能在《宮蠶卷》中看到民間的錦紋彩畫。據明代張潮《虞初新志·戴進傳》中附記,仇英生於貧寒家庭,“初為漆工,兼為人彩繪棟宇,後徙而業畫”。可見,仇英是彩畫工出身。

自然之趣、祥瑞之寓,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重要體現。在園林中遍植花木,飼養珍禽異獸,成為時代風尚和園林要素。所謂“插柳沿堤,栽梅繞屋”“養鹿堪遊,種魚可捕”,動植物紋飾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彩畫中。祥瑞動物包括想像中被賦予神聖寓意的動物,如龍、鳳等,還有現實中被賦予吉祥寓意的動物,如仙鶴、蝙蝠等。在傳統建築彩畫中,植物被賦予了特定的寓意,以表達古人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如從古波斯傳入的海石榴花、蘊含唐代裝飾特徵的寶相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象徵富貴滿堂的牡丹等。包袱錦彩繪,是用彩畫模倣織錦包裹梁柱的一種建築裝飾(始創于南宋末年),這是江南彩畫用彩繪替代紡織物的好點子,代表了當時工匠們的智慧,這些名不見經傳的藝術家們使得原本單調的室內充滿生機與活力,抬頭望去,便是畫境。

工藝精湛 傳承發展

展覽的第二部分是“斑斕意匠”,在這部分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展廳中央對翁同龢紀念館主廳彩衣堂中部分彩畫建築結構的1:1複製品。

蘇南一帶是明清江南彩畫的集中地,主要分佈在環太湖流域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尤其是蘇州彩畫,幾乎佔到整個蘇南彩畫一半以上,其中又以蘇州常熟翁同龢紀念館的彩衣堂為最。作為明代蘇式建築和彩繪的重要遺存,彩衣堂是完整體現江南名門望族宅邸形制特點的典型範例,至今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其彩畫綜合了南北彩畫的特點,既有金碧輝煌的氣派,又有清淡素雅的品位,以木雕、平面彩繪、懸塑三種形式相結合,五彩並重、錦紋為主,大梁包袱錦內大量採用貼金工藝,與青綠紅三色搭配,使彩畫顯得更為富麗堂皇,又與幽靜的庭院環境交相輝映,令人嘆為觀止。

  彩衣堂抬頭軒明間荷包梁花卉祥雲彩畫

傳統建築彩畫所用工具和材料不同於一般繪畫。從丈量建築構件,到最終完成繪製,二十多道工藝所用工具材料繁多,有紙、筆、刷、尺、大白粉、滑石粉等。傳統建築彩畫繪製涉及多種不同的工藝,每道工藝需遵循傳統規制,再通過技術和藝術結合的表現方法完成。因彩畫類別不同,其繪製方式也不同,工藝主要涉及五大類:製備顏料、製作譜子、瀝粉、刷制、貼金,其中主要的技術有近四十種。

明清時期,朝廷大規模從江南工匠中選拔官吏,工匠入仕也將江南建築風格帶入北方宮廷建築之中,從宮殿、園林到陵寢,從燙樣到實際營建,從木作彩畫到原料工藝,皆能找到江南的痕跡。幾百年間,明式江南建築彩畫逐漸向北方輻射,不僅影響著皇家園林建築蘇式彩畫的形成與演變,也成為中國古代南北文化交融、東西貿易互鑒的充分例證。現場圖片可以看到著名工匠幫派“香山幫”的發展歷程、“樣式雷”在北方設計的皇家建築群工程圖樣,也能一覽漆作、石作等各工種的工具,以及色彩豐富的彩畫礦物顏料。

江南建築彩畫風格細膩、影響深遠,融匯了中國古代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傳統文化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的今天,如同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楊紅所説:“我們不僅要保護好這一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同時也要研究、展示、傳承好這一文化與技藝,讓江南建築彩畫活起來。”2002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推薦發行的《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標誌著彩畫修復從文物建築保護向文化遺産保護的重大轉變。它使彩畫保護和修復措施更為規範和嚴格。

近年來,國內開展的傳統彩畫工藝科學化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但遠不及保護彩畫傳承人重要。即使所有的工藝程式科學化了,如果沒有身懷絕技的老畫師口傳身授,僅依據書本記錄仍然是行不通的。例如,顏料的配比,需要靈活地根據産地、密度、季節,採取合適的顏料和膠的比例。老畫師也説:“三年出一個秀才,十年出不了一個畫匠。”而目前,江南彩畫的技藝面臨無人承續的局面。過去子承父業,但是傳統技藝操持辛苦,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練習與體悟,急於求成的年輕人視其為畏途,所以傳承幾近中斷,培養傳承人是當務之急。

錦色木衣,能避風雨,可顯規制,祈寄願景。能工巧匠薪火相傳的作品和技藝,在此展現的僅是零星片羽,但是其不凡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已足以震撼我們的心靈。徜徉其中,我們感嘆建築彩畫色彩之華麗、技藝之精湛,並希冀這瑰麗的錦色能永久地被珍視與傳承。(光明日報記者 張玉梅 許馨儀)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