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北京中軸線上的鼓樓和鐘樓

發佈時間:2023-01-17 09:23:09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施 芳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時辰香示意圖。

  刻漏示意圖。

  碑漏示意圖。

中軸線是中國古代都城的脊梁。一條中軸線,串聯起重要建築、構建了景觀秩序、彰顯出東方理念。

北京中軸線是中軸線的傑出代表。它匯集了元、明、清三代營造之功,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之一。

日前,“北京中軸線”已列為我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申遺的過程也是讓大眾走近中軸線、了解中軸線的過程。

這一期我們就走進中軸線北端的“時間建築”,聆聽暮鼓晨鐘的悠遠回聲。

——編  者

北京中軸線北端,鼓樓、鐘樓南北縱置,巍峨聳立。

作為元明清三代的報時中心,北京鐘鼓樓以其悠久的歷史、體量巨大的鐘鼓、前後縱置的建築規制,在全國鐘鼓樓中獨一無二。1996年,北京鐘鼓樓成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擊鼓鳴鐘,開啟定更報時

“鼓樓在前,紅墻黃瓦;鐘樓在後,灰墻綠瓦。鼓樓胖,鐘樓瘦。”這是作家劉心武在小説《鐘鼓樓》中對北京中軸線上這兩座地標建築的生動描述。

北京鼓樓、鐘樓始建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此後多次被火焚燬,又先後重建,現存鼓樓為明朝建築,鐘樓為清朝建築。

鼓樓這座高達46.7米的樓閣式建築氣勢宏大,下層是磚石結構的墩臺,上層是木結構三重檐歇山頂建築,上覆灰筒瓦綠琉璃剪邊,四週紅墻透著歷史的滄桑。

鼓樓二層原有25面報時更鼓,1面主鼓,24面群鼓,主鼓象徵一年,24面群鼓象徵二十四節氣。

鼓樓往北大約100米,便是鐘樓。鐘樓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上覆黑琉璃瓦綠琉璃剪邊,梁、檁、檐、椽、鬥拱、暗窗等建築構件均為石料雕鑿而成,非常精美。

鐘樓二層八角形鐘架下,懸挂著一口報時銅鐘,為明永樂年間鑄造。鐘體通高5.55米,重約63噸,被譽為我國的“古鐘之王”。鐘體全部由銅錫合金鑄成,撞擊時聲音渾厚悠長。

古代沒有起重設備,如此重的銅鐘是怎麼挂上去的呢?據後人推測,人們在鐘樓兩側用土堆成和鐘樓同高的斜坡,然後靠人力把大鐘拉上去,等大鐘安裝完成後再把土堆移走。為了方便拖拉大鐘,人們還會利用冬天潑水結冰的方法進行施工,這樣能減少摩擦,拖拉省力。

不單工藝精美,鐘樓還通過建築的精巧構造達到擴音、傳聲的效果。鐘樓一、二層四面正中各開一個券洞,形成“十”字形空間,上下層中部貫通,形成一個共鳴腔,相當於一個巨大的擴音器,有利於鐘聲傳播。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曾運用現代科學儀器,對鐘樓報時銅鐘的鐘聲進行過兩次測量,結果表明:當敲鐘聲音為50分貝時,在無高大建築阻擋的情況下,可以在近4公里處聽到鐘聲;聲音到110分貝時,可在10公里處聽到鐘聲。

作為報時中心的北京鐘鼓樓,碑漏、銅刻漏、時辰香計時,擊鼓定更,撞鐘報時,共同構成完整的報時系統。

在600多年的報時歷史中,北京鐘鼓樓始終沿用先擊鼓後撞鐘,每日報時始於暮鼓、止于晨鐘的報時方式,為古都發佈標準的“北京時間”。古人以日出和日落為標誌將夜均分為五等份,每份為一更。定更(一更)開啟第一次報時,鐘聲響、城門關、交通斷,稱“凈街”。這時,在大小街巷行走的就只有京城的更夫們,他們手持銅鑼、梆子,聲音脆亮,號子悠長,伴著長夜入夢。

五更(亮更)完成最後一次報時,一更至五更都是先擊鼓後撞鐘。清乾隆後則二更至四更只撞鐘不擊鼓。鐘、鼓報時均敲108聲,俗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快慢相間敲兩遍,共計108聲。之所以敲108聲,是因為古人用“108”代表一年,包括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72候,三者相加剛好108。

修舊如舊,再現古城風貌

藍天下,鴿群掠過長空,鴿哨環繞耳畔;鐘鼓樓廣場上,人們三五成群踢毽子、跳繩……時光流轉,古老的北京鐘鼓樓早已完成報時的歷史使命,正以全新的姿態融入人們的生活,並在人們的精心呵護下不斷煥發新光彩。

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駛入快車道,100多項文物修繕工程次第展開。2019年11月,北京啟動鐘鼓樓文物修繕和展示提升工程。“你看這流線型磚雕多漂亮,這塊琉璃瓦是後加的……”負責鐘樓修繕的項目經理劉長煥説,“修繕中遵從‘修舊如舊’的原則,原有材料能用的儘量用在原位,添配和替換都十分謹慎。為了跟原尺寸、原形制完全一樣,我們到專門廠家進行定制。”

鼓樓一層一度開設旅遊商店,經過騰退修繕,7個券洞相互連通、明亮寬敞的歷史風貌得以重現。以“時間的故事”為題,一場全新數字沉浸展亮相。值得一提的是,布展堅持最小干預,遵循可識別、可逆化原則,沒有向文物建築本體打入一根釘子。展廳採用裝配式自平衡結構,擁有多項專利技術,既能將展覽的所有線路藏于無形,充分保留古建築的歷史滄桑感,也可用作展陳架。

鐘鼓樓之美,不僅在於建築本體,還在於周邊平緩開闊的天際線、以大片青灰色房屋為基調的整體色調。“在周圍大片平緩開闊、青磚灰瓦的民宅映襯下,鼓樓、鐘樓高聳的樓閣和雄大的基座與周邊環境相互烘托、相互強化,共同構成了空間主次分明、別具特色的老城風貌。”北京建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秦紅嶺説,“如果衚同四合院的空間形態被破壞,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鐘鼓樓地區的壯美空間秩序將不復存在。”

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市場降層、拆除四合院屋頂違建、改造鴿子籠……隨著周邊環境的整治,鐘鼓樓景觀視廊得到極大提升,北京中軸線北段風光盡收眼底:遠處,老北京城的最高點——景山萬春亭靜靜矗立;近處,青磚灰瓦的平房院東西延展,地外大街、舊鼓樓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整治中有許多細節頗受讚許。屋頂被稱為建築的第五立面,其形制、佈局、材質、色彩是優化景觀視廊的關鍵。設計人員疊加分析了1900年、1903年、1915年、1955年、1998年、2005年前後的歷史照片,掌握了鐘鼓樓地區跨度120年的風貌變化情況,為恢復歷史風貌提供依據。鴿哨是很多人記憶中的老北京聲音,但雜亂無章的鴿子籠嚴重影響景觀,怎麼辦?通過入戶徵求意見,新設計的鴿子籠,頂部做成老房頂的樣式,整體涂成深灰色,與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的風貌融為一體,成了中軸線景觀的一部分。

如今,無論是漫步騎行,還是登高遠眺,北京鼓樓和鐘樓都是好選擇。

圖片均為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供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