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坤(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隴東是指隴山以東、子午嶺以西、關中平原以北的廣大區域,包括甘肅平涼、慶陽,寧夏固原以及陜西寶雞、咸陽部分縣市等地,其間主要河流是涇河及其支流,以及渭河支流千水。周人經略西北,核心就在於經營隴東。出土金文和傳世文獻多見周人與隴東戎族的戰爭,據此我們可以窺見西周王朝的興衰歷程。
先周時代,周人先祖就曾活動於隴東,傳世文獻記載不窋奔“戎狄之間”,一般認為在涇水上游慶陽一帶。後來周人不堪戎族侵擾退出隴東,居於關中。到西周早期,周王朝在與北方戎族的戰爭中一度處於優勢地位。大約屬於康王時的小盂鼎銘文有:“王令盂…伐鬼方…執酋三人,獲馘四千八百又二馘,俘人萬三千八十一人,俘車三十輛,俘牛三百五十五牛。”鬼方是商周時期活躍在中國北方廣大地區的族群,其勢力西界已至涇河中上游乃至千隴之間,王國維曾考證此次所伐之鬼方在隴東。周王命令盂率軍征討鬼方,生擒鬼方首領3人,殺敵4802人,俘虜13081人。這是迄今所見周王朝對北方族群最大的一次勝利,反映了周人此時的強勢。不僅如此,周王朝還在隴東部署了眾多力量,考古工作者在此區域內發現大量西周早期文化遺存,如寧夏彭陽姚河垣遺址、甘肅崇信于家灣墓地、甘肅靈臺白草坡墓地、靈臺姚家河墓地等等。這些遺址往往規模較大且地理位置緊要,出土器物豐富,説明周人在西周早期完成了對隴東的征服。
不過從西周中期開始,隴東周人遺址和墓葬的數量明顯減少,墓葬規格和分佈範圍亦縮小,顯示出周人勢力在隴東地區迅速衰退。與此同時,戎族勢力再度興起,《國語·周語》記載了周穆王西征犬戎事,西周中晚期金文數見玁狁襲擾王畿。犬戎即西戎,據學者研究指隴東戎族,玁狁亦是西戎的一支。當時戎族從隴東進入關中平原主要有兩條通道:一是千山與子午嶺之間的涇水河谷,如多友鼎有銘文作“唯十月,用玁狁方興,廣伐京師……癸未,戎伐旬,卒俘,多友西追……”,玁狁興起,進擊京師,接著又進犯旬地,天子令臣下反擊。“京師”即豳地,在今旬邑、彬州一帶,地處涇河上中游交匯之處。戎族從隴東進犯此地,無疑是順涇河而下。二是隴山與千山之間的千水河谷,四十二年逑鼎有銘文作“蠢玁狁出捷于井阿”,井地據散氏盤銘文可知在今寶雞鳳翔一帶,此地緊鄰千隴谷地出口,玁狁襲擊井地,當即經千水河谷進入關中。
面對戎族進擾,周王朝在無力固守隴東的情況下,改為于兩條通道緊鄰隴東之地設重兵以守。在千河流域,周人選擇在河谷出口處構築防禦堡壘。西周中晚期銅器銘文中常見“鄭”地,如大簋有銘文作“王在鄭”,旂伯簋雲“王格鄭宮”等。“鄭”即穆王所都之“西鄭”,漢至清代學者多認為其地在今陜西渭南華縣,現代學者結合出土金文及考古材料推定在今鳳翔雍水北岸一帶。鄭地有天子宮室宗廟、王朝機構和貴族邑落,還駐有王朝軍隊。呂簋有銘文作“王若曰:呂,更乃考總司鄭師氏”,周天子命令呂繼承其父考總管“鄭師氏”,即駐紮在鄭地的軍隊。鄭地處於千河谷道出口,周王朝在此地部署如此多的力量,主要目的即為防備自河谷而出的戎族。
在涇河流域,周王朝亦選點設重兵以守。西周中期以來銅器銘文數見“豳師”,即駐紮在豳地的王朝軍隊。豳地在隴東的東部邊緣、關中平原的北界,此處若失守護,往南便無大險阻,戎族可沿涇水直抵豐鎬。因此周天子經常委派重臣坐鎮此地,如[圖1]簋銘文有“王若曰:[圖1],命汝作豳師冢司馬,嫡官仆、射、士”,周天子命令[圖1]擔任豳地軍隊的大司馬,直接管理車禦、射手和甲士。善鼎銘文中周天子命善“監豳師戍”,意思是命善監管豳地的戍守部隊。此外,周王朝還試圖構築涇水到豳地的防線,克鐘、克镈銘文曰王命令克“遹涇東至於京師”,也就是巡省涇水東岸至京師(豳地)一帶,防備隴東戎族的意圖很明顯。
周王朝在鄭地、豳地的防守佈局,曾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戎族進犯。不過戎族行蹤飄忽,來去迅捷,周人為維持防禦則耗費巨大,加之其他的內憂外患,到西周晚期,周王朝已難堪重負。幽王時,西申聯合犬戎、繒等攻至驪山下,如入無人之境,西周王朝最終為隴東戎族所滅。
縱觀周人西北經略的歷史,其核心在於處理與戎族的關係。隴東經營的成敗,與西周王朝的興亡互為表裏。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15日 05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