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劉學俊:用世界通用的音樂語言講好中國節氣故事

發佈時間:2022-09-21 10:08:5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劉平安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劉平安

他是傑出的小號演奏家、策劃導演多面手。他曾見證一個藝術團的輝煌歷史,親歷眾多名家大家的星光閃耀。作為國家級藝術院團“掌舵人”,他希望通過作品不斷創造新的佳績。他創意策劃的《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等影響廣泛。打造文化品牌,講好中國故事,他一直在探索實踐。

近日,由國家廣電總局主辦、中國廣播藝術團承辦的“2022第三屆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季”正式拉開帷幕。《我叫方清平——單口相聲專場》《一路歡歌與您同行——相聲小品新作品晚會》《闊步新時代——殷秀梅和她的朋友們大型音樂會》相繼精彩上演。9月18日,《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走進北京展覽館劇場,將二十四節氣化為音符,給觀眾帶來一場清新雋永、浪漫詩意的美學盛宴。

在藝術季不斷給廣大觀眾帶來驚喜之時,記者走進與新中國同齡的中國廣播藝術團,見到了藝術團團長、小號演奏家、策劃人、導演劉學俊,聽他講述《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等大型策劃背後的故事。

“有件事對我影響很深,從小到大,每到一個節氣,母親就會告訴我該吃什麼了,該穿什麼了,她把二十四節氣作為生活指南貫穿日常。後來我發現,幾乎每一個中國母親都是如此,她們把二十四節氣中蘊含的大智慧,在言傳身教中傳遞給孩子,同時把節氣文化的種子播撒在一代代年輕人的心中。”劉學俊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文藝創新的寶藏。如何用一種全新的表達把節氣文化展現在當代舞臺上,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今年年初,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驚艷了全世界,“中國式浪漫”持續刷屏。而早在5年前,劉學俊就已經帶隊著手策劃,創作一部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音樂作品。“音樂無國界,我們希望用世界通用的音樂語言講好中國節氣故事,把中國人在每個節氣的獨特感受傳遞給全世界。”劉學俊説。

2021年7月1日,《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在北京展覽館劇場上演。整臺演出呈現出“創新、現代、多元”的時代特點,現場既有古典高雅的管弦樂團,時尚、絢麗的電聲樂隊,更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大鼓、嗩吶等全新融入;作曲家還別出心裁地運用了很多特殊的物理樂器,用水盆、雨棍模擬淅淅瀝瀝的春雨聲,用風鈴、鳥哨營造雨後的清涼幻境。隨著四季流轉,不同風格的十九段音樂,配合著一段段古典詩詞,成就了一台中西音樂融合的傳統文化盛宴。

據統計,首演結束後,現場觀眾滿意度高達97.64%,在口口相傳下,作品迅速引發了口碑效應。今年藝術季節目單一齣,很快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9月18日晚,記者探訪演出現場,在北京展覽館劇場入口處,不時能聽到入場隊伍中的觀眾説:“上次演出沒搶到票,這次提前幾個月就盯著,終於買到了。”

演出票房口碑雙豐收,劉學俊直言:“這是一個藝術團集體智慧的結晶。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也是藝術院團的發展之本。在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全團群策群力,尤其是一批年輕藝術家們交出了精彩答卷。”

劉學俊也曾年輕過。採訪中,他聊了很多藝術團的歷史,個人成績則是點到為止。他自謙道,“跟眾多藝術團前輩相比自己還有不小的差距”。這要從他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説起。1982年,不到20歲的劉學俊剛走出校門,就進入了中國廣播藝術團,“當時我們去演出,每到一處都很受歡迎和尊重,這讓一名初出茅廬的小號樂手倍感自豪。我深知,這種尊重和歡迎是無數前輩通過大量的藝術創作和為民演出積累下的觀眾緣”。

在中國廣播藝術團工作的40年間,劉學俊見證了一個藝術團的輝煌歷史,親歷了侯寶林、馬季、姜昆、馮鞏、彭修文、王立平、殷秀梅等眾多名家大家的星光閃耀。尤其在他藝術成長的初期,不僅得到了眾多前輩的指點,還生逢其時地見識了1983年在中國廣播藝術團演播大廳舉辦的首屆央視春晚、1984年央視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盛況,並在後來作為樂手多次登上兩個重要舞臺。

從藝40年,劉學俊從一名小號樂手成長為小號演奏家,又在中國廣播藝術團多個藝術門類的熏陶下,逐漸成長為一名策劃導演多面手、藝術團“掌舵人”。多年來,他不斷探索實踐,著力打造文化品牌。他策劃導演的交響歌會《大河向東流》、《國樂盛典》演出品牌、大型歌劇《莫高窟》、海外春晚《五洲同春》《魅力中國》等影響廣泛。他認為,加強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是當前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重點任務。創作出體現國家水準和民族特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精品,是國家級文藝院團應該擔起的責任。

藝術精品從哪來?日前,劉學俊在一篇文章中闡述了他的觀點。他指出,首先,要挖掘好的題材,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座富礦中獲取靈感;其次,有了好的題材,還要有恰當的形式呈現,比如《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音樂會以交響樂為基礎,融入多元化、年輕化的色彩,好聽又好看,受到觀眾好評;再次,要用情用力打磨作品,避免“形式大於內容”,力求把思想性、藝術性、傳播性統一起來。

“未來,我們要創作更多藝術精品,更好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通過各種形式的演出讓世界看到更加美好的中國。”劉學俊説。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1日 13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