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走出去要有世界語言

發佈時間:2022-08-25 11:20:51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新網北京8月24日電 8月23日,中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健康中國科普公益行——“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行動正式啟動。

本次論壇由中國新聞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針灸學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協辦。

論壇邀請了來自中醫藥領域的國醫大師、專家學者、政府領導、企業代表共話中醫藥,力求促進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提升中醫藥國際傳播能力,推動中醫藥國際間交流合作。

  中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8月23日在北京舉行。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時表示,在現代醫學突飛猛進的今天,如何傳承發展、守正創新、把握時代機遇,是中醫藥要回答的時代之問;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也需要媒體發揮積極作用。作為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中國新聞網希望以此論壇為契機,共同搭建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的溝通平臺,為講好新時代的中醫藥故事,壯大中醫藥文化正面宣傳,培植中醫藥文化振興土壤貢獻一份力量。

在嘉賓致辭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司)原司長許志仁分別致辭。

石學敏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針灸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光臨床有效還不行,還得“更規範化、更科學化”。科學化、規範化是針灸發展、進一步推動針灸國際化進程的必由之路。佔領國際標準這個制高點,能夠鞏固中國在國際針灸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我們要探索用“中西醫並重的中國方案”破解人類健康難題,共同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圖為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司)原司長許志仁致辭。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許志仁在致辭中表示,想要把中醫藥做好,在海外打造良好口碑,推進“標準化”是當務之急;在不斷商業化的背景下,堅守標準和品質,是中醫藥安身立命之本。中醫藥産業發展如今已經迎來最好的歷史機遇,一方面,有國家政策的保障;另一方面,中國逐步建立規範化標準,同時在建立健全和提升中醫藥的創新科技體制。在各方不斷努力下,我們一定能真正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同時讓中醫藥走出去、走下去。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首席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副會長兼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發表了主旨演講。

圖為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發表主旨演講。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劉保延認為,將中醫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的特點,與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在群體層次量化開展臨床研究的方法,以及數據科學技術對真實世界海量數據採集管理分析利用的技術相結合。回歸到中醫藥古代科學的本源,充分利用數據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使中醫藥跑上現代科技的高速路,肯定可以使中醫藥學得到振興發展,而煥發青春,為健康中國建設以及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作出巨大貢獻。

圖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首席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副會長兼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發表主旨演講。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曹洪欣表示,應提高中醫藥文化傳播能力,充分利用現代資訊與網路技術,借助新媒體與各種會議等形式,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展示中醫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學性與特色優勢。同時,加強中醫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和世界記憶工程的保護利用與傳播,以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認同與文明互鑒,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服務人類健康,構建“生命至上” “健康為核心” 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圓桌對話環節,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華敏,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黨委副書記高景華,內蒙古醫科大學教授、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那生桑,就“傳承與發展,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的主題展開對話交流。

  圖為“傳承與發展,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圓桌論壇環節。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張華敏認為,中醫藥走出去既要有世界語言,也要有中醫特色的語言。一是指中醫藥從産品到研發,都應該與國際接軌,符合國際標準;二是中醫藥應該積極地與國際組織合作,制定頒布中醫藥的技術、術語、服務、專用設備的國際標準,充分不斷地提高我國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總之,要堅定中醫藥的文化自信,不忘未來,面向本來,才能讓中醫藥學這一中華文明的瑰寶真正在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方面發揮作用。

高景華認為,中醫藥能夠得到外國人的信任,最根本的還是療效,有了患者的肯定,他就是一名廣播員,就會對政府産生影響。我們要勇敢地走出去,要抓住一定的機遇,要想方設法,“主動出擊”。隨著社會的發展,外國政府對中國傳統醫藥認可度逐漸增加,相信我們中醫中藥走出去的機會,服務於世界人民的機會將更大。

那生桑認為,守正創新,是傳統醫藥共同的原則。第一是理論。第二是傳統技術,包括藥材的採集,道地藥材的認定、炮製,處方配伍等。第三是一定要創新,不創新就無法發展。想要讓民族醫藥為人類更好地服務,一定要在臨床方面繼續做一些工作。

在專題演講環節,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東表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中醫藥加速振興發展的必然要求。四百餘年的老字號陳李濟在歷史長河中能夠屹立不倒,歷久彌新,生生不息,關鍵是在於陳李濟貫徹如一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精神,深入挖掘中醫藥的文化特色,構建了以老字號文化品牌的整體體系;以“大南藥”和“大健康”為雙輪驅動進行發展;加速産業創新,以百年陳皮為突破口,擦亮“大健康”的時尚品牌。

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在視頻演講中表示,在當地,實現中醫藥本土化、國際化是深入人心、擴大朋友圈、擴大産業化和擴大服務貿易領域最重要的一部分,只靠零星的診所影響力是不夠的。中醫藥一定要以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以中醫藥培養當地民眾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擴大中醫藥和服務貿易文化交流中也非常最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中醫藥文化工作,把民心相通這個橋梁做得更紮實。

  圖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留學生巴澤發表專題演講。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作為一名來中國學中醫的外國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學院留學生巴澤在演講中表示,想要讓中醫藥在海外站穩腳跟、深入人心,要做到“理解、嘗試、效果”。中醫有許多專業名詞,需要用外國人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解釋;需要熟悉別國文化的中醫醫生,通過免費行醫、舉辦講座等方式,吸引更多沒聽説過中醫的人願意來嘗試;每個醫生都是一位“中醫大使”,並以效果得到證明和認可。

圖為健康中國科普公益行——“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儀式。中新網記者 李駿 攝

論壇上,由中國新聞網發起的健康中國科普公益行——“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行動正式啟動。中國新聞網總編輯吳慶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華敏,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黨委副書記高景華,青島普生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鄭志偉博士,內蒙古醫科大學教授、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那生桑,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品牌總監汪曉斌,共同啟動“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行動。(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