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數字藏品受追捧,是“風口”還是“虛火”

發佈時間:2022-05-19 10:00:18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方曲韻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光明日報記者 方曲韻

編者按

只需十幾元或幾十元,就能擁有一個標注唯一序號的數字藏品。價格相對便宜,概念形式新穎,滿足年輕人消費習慣、社交需求與價值審美,數字藏品開始從小眾圈層走入大眾視野。數字藏品被熱捧的背後,這個新興業態有哪些創新價值值得關注,又隱藏著哪些風險隱患,如何進一步加強引導和監管?光明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眼下,“收藏”這件事正在被網際網路改變。

“第一批數字藏品剛上線就全部售罄!”4月16日晚,90後青年藝術家洪張博在社交媒體賬號更新了一條消息,言語間滿是雀躍。就在當天下午,兩件由他創作、共計發行60份的數字藏品正式上線。“1分鐘,全賣沒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巨大熱情!”

在圈內人看來,本碩均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的洪張博,是一名典型的學院派青年藝術家。現在,他的作品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油畫外,還多了一種“看得見摸不著”的呈現形式——數字藏品。

在洪張博的故事背後,反映了一個新的趨勢:數字藏品正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風靡全球,引得各路玩家紛紛入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計發售數字藏品數量約456萬份,總發行價值約為1.5億元。據數據領域研究平臺頭豹研究院測算,2026年我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

數字藏品為何走紅?它將對文化和消費領域産生哪些影響?快速增長的背後,又暗藏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十二生肖冰雪總動員”數字藏品。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全新收藏體驗,賦能文化消費

早在2021年初,數字藝術家Beeple以拼貼的方式,將自己此前創作的數千幅畫作組成了一幅數字藝術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這件作品最終以6934萬美元的價格拍出。這也是佳士得拍賣行首件以NFT形式拍賣的藝術品。

這一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好奇——什麼是NFT?

一般認為,NFT是指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也可理解為一種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産所有權證明。不同於比特幣等同質化代幣,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性。每個NFT都代表一份獨一無二的數字資料,作為虛擬商品所有權的電子認證或證書。簡單來説,NFT就像數字資産的身份證,它能夠指向數字藝術、遊戲、域名、門票等任何內容,使其成為可以永久擁有、保存、追溯的數字資産。


  “十二生肖冰雪總動員”數字藏品。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在國內,NFT更多地以數字藏品的形式為人所熟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國內發行的數字藏品,技術原理與NFT基本一致,但在發行渠道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別。海外市場的NFT多是基於乙太坊等公鏈發行確權,與虛擬貨幣直接或間接掛鉤。我國監管部門一直嚴令禁止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在這一背景下,目前國內市場的數字藏品主要依託各平臺旗下的聯盟鏈發行,且大部分主流平臺都禁止數字藏品的二級交易,弱化了金融屬性,降低了炒作風險。

記者梳理髮現,自2021年以來,數字藏品這片新藍海正在吸引更多主體加入,行業生態圈已經初現。


  “十二生肖冰雪總動員”數字藏品。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掌握區塊鏈等相關技術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正成為數字藏品的平臺搭建方。2021年6月,支付寶聯合敦煌美術研究所,在“螞蟻鏈粉絲粒”支付寶小程式上限量發佈了“敦煌飛天”和“九色鹿”兩款付款碼皮膚;同年8月,騰訊上線了“幻核”應用軟體,首期限量發佈“有聲《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京東也緊隨其後,于12月上線靈稀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作信用背書,這些平臺發佈的産品大部分一經推出即被搶空。

作為掌握重要資源的文化機構,博物館已成為數字藏品主要的IP方之一。眾多深藏在博物館裏的珍貴文物,正在以一種虛擬的方式,被大眾所了解和收藏。河南博物院發佈的文創數字藏品“婦好鸮尊”,售價19.9元,限量1萬份,一秒內即宣告售罄;湖北省博物館發行的1萬份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的數字藏品,同樣上線即售罄;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基於太陽神鳥、大金面具等文物推出的6萬份數字文創也在50秒內售罄。


  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的數字藏品。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由於數字藏品自帶“流量”,因而這股熱潮也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消費品領域。運動品牌安踏圍繞冰雪主題,發行數款冬奧紀念版數字藏品;國潮化粧品牌毛戈平推出國風數字藏品“鳳凰圖騰”和“雙鳳扇”,購買相應産品即可贈送。銀泰百貨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藏品新奇時尚的概念、全新的數字化體驗和酷炫的展示方式,是消費品牌粘連年青一代天然的有效方式,不僅能夠為品牌行銷提供新的觸點,更能從精神、體驗層面,更深層次地傳遞品牌價值。


  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的數字藏品。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加速“破圈”的數字藏品,創新價值何在

曾經,收藏品可以是一幅畫,一張郵票,或是一瓶名酒等,它們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而現在,數字藏品大多僅存在於網路上,因而不少人都感到疑惑,數字藏品到底有何價值?

在採訪中,許多藝術工作者表示,數字藏品更新了人們對於藝術品的觀看和收藏方式,通過科技的方式讓藝術更加親近大眾。“受疫情影響,傳統的線下展覽受到種種限制,而數字藝術能打破時空的界限,在觀眾與藝術品、藝術家之間迅速建立連接。”洪張博介紹,目前很多機構都為個人藝術家的作品“上鏈”提供合作和服務。“就我個人而言,數字藏品的創作讓我在藝術風格上有了一個大膽的突破,也讓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和喜愛。”


  中國探月數字藏品。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數字藏品還提供了一種重新分配藝術話語權的可能性。”北京大學商業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趙龍凱表示,過去,藝術評價的話語權主要掌握在大的畫廊手中,對於藝術家來説,僅靠個體的力量很難推動自己的作品變成藝術品。有了數字藏品以後,藝術家一定程度上擁有了掌握部分話語權的可能性。

不少藝術工作者還在採訪中談到數字藏品對於版權保護的積極意義。他們認為,數字藏品相當於為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張“身份證”,將有利於解決網路上“作品熱門而作者不為人知”的尷尬問題。此外,“上鏈”後的作品將接受全方位監督,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襲問題,長遠來看有助於推動文化行業健康發展。

對於目標用戶而言,數字藏品往往代表了一種圈層認同。在部分平臺上,用戶收藏的數字藏品會展示在個人主頁上的醒目位置,有玩家表示,這其實就是一種“身份標識”。


數字藏品《落在愛中的小鳥》,圖為藏家與數字藏品“合影”。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00後玩家周雷,目前活躍在多個數字藏品平臺上。他為熱衷於購買數字藏品的人群描繪了一幅“用戶畫像”:“一部分人是出於好奇,由於目前大多數數字藏品的發行價格很便宜,很多人抱著‘嘗鮮’的心態參與搶購;一部分人是為了社交,交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喜歡某些特定IP。”周雷表示,對於“Z世代”消費群體來説,他們更偏好數字世界裏的消費和社交分享,且追求獨特的個性表現和審美體驗,數字藏品恰恰滿足了他們的消費偏好。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偏好。”趙龍凱認為,網際網路時代藏家對於數字藏品的偏好,不僅僅是社交媒體上的一種新潮流。這關乎新一代藝術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們如何建立自己的藝術世界、價值體系與審美觀念。

對於傳統行業來説,數字藏品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契機。由於自帶“線下”的基因和場景,傳統行業一旦與數字藏品相碰撞,往往會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2021年12月,某數字藏品平臺與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花園村合作,推出“數字村民”系列藏品。“數字村民”的權益包括每年免費在入股民宿住宿一晚、優先獲得相關經營性資産的承租權或經營權等。得益於這種新玩法,“數字村民”系列藏品一上線即售罄,銷售收入達30萬元。據平臺方介紹,凈收入將投入到花園村鄉村建設中。

今年3月,某消費品牌宣佈,計劃發佈三款泡泡槍數字藏品,將在音樂節上推出,玩家可在音樂節上使用這款數字藏品進行互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款數字藏品設計成年輕人喜愛的網紅玩具造型,也符合音樂節時尚潮酷的格調,將會豐富品牌的IP價值,是一次消費、時尚、藝術、文旅等多元素融合的新嘗試。

對於平臺而言,數字藏品遠不止是一種新型文創産品,也是科技企業佈局和探索元宇宙的路徑之一。記者梳理髮現,目前我國尚未形成規模較大、影響力較深的區塊鏈公鏈,但擁有大量用戶、IP、技術資源的頭部網際網路平臺已誕生了數個聯盟鏈,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鏈、騰訊至信鏈、百度超級鏈、B站高能鏈、京東至臻鏈等。以騰訊至信鏈為例,騰訊依託該鏈將其在文娛領域的資源進行整合,目前已有幻核、QQ音樂、起點讀書、小紅書等平臺的數字藏品,都在至信鏈提供鏈上存證。

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未來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而數字藏品則是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方式之一,發佈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將有助於企業為區塊鏈技術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

中央財經大學發佈的《區塊鏈技術激活數字文化遺産》報告總結了中國數字藏品的幾方面意義:一是合規可控,開創了一種新型可確權、可追溯的文化消費;二是企業有充分的自主研發技術保障,相關區塊鏈授權發明專利排名世界前列;三是用戶規模優勢;四是合作共贏,讓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傳播變得更加高效;五是能耗極低,低碳環保。

熱度與爭議並存,行業發展“火”中有憂

有人這樣調侃數字藏品:“賣得出去就是NFT,賣不出去就是JPG(普通的圖片格式)”,認為它的走紅就是一場“虛火”;也有人大膽預測,數字藏品將成為元宇宙世界裏的藝術品和潮流玩具,未來前景可期。這些觀點,道出了數字藏品目前熱度和爭議並存的現狀。

內容品質良莠不齊,作品價值難以衡量。不少玩家表示,當前數字藏品的發展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部分數字藏品存在設計同質化、內容粗製濫造、應用場景單一、藝術價值不高等問題。

“一件數字藏品的具體價值其實很難判斷,因為數字藏品製作、傳播、流通的成本比較低,很難保證它有絕對的稀缺性。”周雷介紹,目前數字藏品主要有三種形態,一是現實作品在數字世界中的映射,有部分數字藏品就是把藝術家的書畫“照搬”到了網上;二是數字世界中的原創作品,多以潮流藝術為主;三是現實與虛擬交互的作品,許多聯名類、權益類數字藏品都屬於這個類別。“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三種,因為相對來説還算‘有用’。如果要購買前兩種作品,我只考慮已有一定影響力的藝術家或IP的作品。”

私下交易現象頻發,資金安全難以保障。近日,微信封禁了多個涉嫌違規炒作或二次交易的數字藏品平臺公眾號。記者了解到,雖然目前大多數主流平臺禁止二次轉售,只有轉贈功能,但不少人仍從中看到了炒作的機會。群聊和二手交易平臺,正在成為數字藏品交易的灰色地帶。

此外,平臺“跑路”風險仍然存在。多位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上鏈類型主要是私有鏈和聯盟鏈,其許可權都掌握在一個平臺手中。這意味著,一旦公司倒閉或者平臺關停,存在“鏈”上的數字藏品將面臨丟失風險。

金融化傾向仍然存在。有專家表示,數字藏品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産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創新價值,但也存在炒作、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今年4月,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佈《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明確要求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其中就包括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徵,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等。

系列法律風險需要警惕。一是侵犯著作權或銷售侵權複製品的風險。近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公佈了一起侵權案例的判決,這一案件也被業界稱為國內數字藏品侵權第一案。在該案中,某平臺發佈了一款由該平臺用戶打造的“胖虎打疫苗”數字藏品,但是“胖虎”這一動漫形象的版權屬於原告奇策公司,法院認為某平臺侵權,需賠償原告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4000元。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法官伊然表示,本案反映的是數字藏品發行環節一種典型的平臺合規風險,判決明確了數字藏品平臺在權利保護和侵權風險防範方面的合規義務。

此外,還有個人資訊保護風險。數字藏品需要依託區塊鏈技術,這對數字藏品開發企業提出更多新的數據合規要求。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法官林北征解釋,開發企業在處理玩家個人資訊前,應遵循《個人資訊保護法》的要求,以方式顯著、清晰易懂的語言真實、準確、完整地向個人告知處理目的、處理方式、個人資訊種類和保存期限等內容。此外,由於區塊鏈數據難以篡改、無法刪除,一旦玩家的身份或藏品資訊出現錯誤,企業需要採用合理的技術方式進行更正和刪除。

成長中的煩惱,如何破解

作為元宇宙概念中最先落地的應用場景之一,數字藏品仍是一個不斷演變、不斷發展的概念,不同的參與者還在不斷豐富其含義。受訪專家認為,對待新技術、新概念,既要包容又不能縱容,既要鼓勵創新也要約束其避免出界。

堅持以內容和價值為導向。“相對於傳統收藏來説,數字藏品只是在媒介形式上發生了改變,是否有收藏價值依然取決於它的本質,即美的價值、社會價值和時代價值。”趙龍凱認為,藝術家們應該以時代價值觀為導向,專注于自己的創作,“這是數字藏品行業能夠健康發展的最根本保障。”

對於藏家,趙龍凱也提出自己的建議:“除了學習如何用新媒介發掘更多的藝術形式,更應學習藝術史,關心藝術的本質。同時,還要對這個新行業保持長期的耐心,我們這個時代將會誕生什麼樣的藝術品,需要真正喜歡藝術的這部分人來推動。”

打造更加豐富多元的應用場景。潮流藝術家苑倚寧認為,數字藏品的真正意義是為大眾提供一種新的藝術與生活交互體驗。“數字藏品與現實生活之間産生碰撞,或許可以促成更多有趣的事件。未來,數字藝術將與傳統藝術並存發展,並依託于自有的特性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對於文博單位來説,打造更豐富的數字藏品應用場景也是一種趨勢。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召開數字藏品有關情況座談會,會上達成了一個重要共識,即文博單位應積極推進文物資訊資源開放共用,但不應直接將文物原始數據作為限量商品發售。“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創新,以資訊技術展現文物的價值,增強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河南博物院文創部主任宋華説。

設立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準入制度。“數字藏品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金融屬性。”趙龍凱認為,雖然長期來看,市場本身具有糾偏能力,但是任何新技術的健康發展,都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市場環境、健全的法治秩序基礎之上。

伊然建議,應完善數字藏品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其相關業務活動本質屬性;有關部門需制定數字藏品交易平臺準入制度、提高交易平臺建設的行政審批門檻,並對交易平臺的區塊鏈演算法應用、交易産生的數據進行監督管理,避免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數字藏品交易平臺進行違規、違法操作,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説,面對數字藏品“成長中的煩惱”,應該怎麼做?知乎答主黃彥臻給出這樣的答案:“鄙夷它是騙術和吹捧它是未來都失之偏頗,謹慎而開放的心態,才是擁抱未來最好的選擇。”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19日 07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