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需求無差別 文化服務更精確

發佈時間:2022-05-07 09:01:20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王彬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一直以來,特殊群體尤其是殘障群體的文化權益保護都是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旺盛而多元的文化需求與相對單一的文化産品形成鮮明對照,身體不便與幫扶錯位逐漸産生的矛盾曾長期影響特殊群體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我國各地各級文化場館以精準服務為目標,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不僅通過文化服務和産品積極回應殘障群體的需求,更讓文化藝術成為特殊群體表達自我、實現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提升了社會各界參與服務特殊群體的主動性。

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標準

日趨完善

以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提升特殊群體文化獲得感是題中之義,其落地保障更體現于密集出臺的國家政策中。與2015年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和《“十三五”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緊密銜接,去年出臺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進一步明確了目前階段我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範圍,其中,殘疾人文化體育服務作為扶殘助殘服務八大內容之一,為各級政府履職盡責和讓殘疾人群享有相應權利提供了重要依據。文化和旅遊部在對這一標準的貫徹落實工作中,明確要求各級公共圖書館要按照《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圖書館視障人士服務規範》等有關規定,建立盲人閱讀區域,配置無障礙閱覽設備,提供盲文和有聲讀物等閱讀服務,切實維護和保障殘疾人閱讀權益。

2021年9月發佈的《“十四五”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實施方案》,更是明確提出加強殘疾人公共文化服務,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開展形式多樣的個性化差異化文化服務、增添必要的文化設備、實施文化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今年1月3日,中國殘聯、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扶殘助殘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施意見》,將實施文化領域助殘行動列入重點任務,進一步明確了發力點。

文化志願服務

走進特殊群體中去

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一張張色彩明麗的畫作、一件件充滿趣味的手工藝品……新疆石河子特殊教育學校的展示墻上,一年四季都被填得滿滿噹噹。如果不做説明,很少有人將墻上的作品與殘障孩童聯繫起來。

回憶起2009年第一次走進這間學校的情景,石河子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張偉至今印象深刻。“當時學校沒有藝術課,學生中幾乎沒人會跳舞唱歌,孩子們表達能力比較弱。”張偉説,當時看了心裏不是滋味,決心一定要將文化服務送進學校,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多愛與關懷。

2012年,一個專門面向殘疾人青少年的項目“牽著蝸牛去散步”在石河子市啟動,主導實施的正是石河子市群眾藝術館。“我們精心選派了業務精湛、溝通經驗豐富的文化志願者,免費教孩子系統學習繪畫、剪紙、演唱、舞蹈等,並指導新疆石河子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音樂律動等課程,為師生搭建專門的表演舞臺。”張偉介紹,活動就這樣入駐學校,十年如一日,通過“志願+教師業務培訓”“志願+學生藝術培訓”“志願+心理輔導”“志願+平臺”等方式,幫助提升青少年藝術素養,讓孩子學著用藝術的方式與世界對話。

“現在,有些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看到我們來了,會綻放笑容、張開小手來迎接,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我們用心用情傳遞藝術之美,收到孩子們的微小共鳴,都是莫大收穫。”張偉説,為孩子們服務的過程也是自我鞭策的過程,要時刻關注他們的需求。

“讓我牽著你的手,告訴你我們是朋友……”今年“世界孤獨症關注日”,由河南鄭州文化館等創作出品的“點亮繁星益路同行”關愛孤獨症群體主題歌曲《你就是那顆最亮的星》發佈時,聽眾無不熱淚盈眶。

鄭州文化館從2012年開始就組織館內專業骨幹、非遺傳承人和文化志願者,為包括孤獨症等心智障礙人士在內的特殊群體提供公益輔導、溫馨陪伴、文化惠民等服務,引入心智障礙干預機構專業教師,常態化開設美術、書法、聲樂、豫劇、鋼琴、二胡等課程,至今累計推出20余種4600余節特色課程,建立了覆蓋河南省18個地市的特殊家庭交流群,令400余名心智障礙青少年得到幫助,並在鄭州市文化館系統設立“心青年文化驛站”19個,常年展出特殊學員文藝作品,讓更多人關懷這一群體。

今年初,配有手語展示的《上海博物館無障礙探索手冊》被送到了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手上。為了更好地服務特殊人群,上海博物館在特展展廳中開闢專門區域,創造無障礙展覽體驗,如放置可用手觸摸的文物1:1複製品,並配有盲文介紹。“當我伸出雙手,細細撫摸每一個細節時,第一次感知到我離文物那樣近,我的文化生活也可以很立體、很有趣。”患有視障的上海市民吳鑫感動地説。

為特殊群體打開一條無障礙通道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白皮書顯示,全國殘疾人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率由2015年的6.8%持續提升至2021年的23.9%。這一數據可喜變化的背後,凝結著我國各級文化部門和文化場館的不懈努力,更體現了特殊群體自信心的增強。

“這麼多年來,是圖書館的貼心服務讓我意識到應該發揮所長,為更多人提供服務。”浙江杭州居民趙成,10年前因一場事故雙目失明,通過參與圖書館資訊無障礙公益活動,他結識了許多朋友,重拾生活信心。如今,他將其掌握的IT軟體測試技能應用至無障礙技術開發,尤其是閱讀服務。

像趙成這樣,由服務接受者成為文化志願者,在幫助更多殘疾人的過程中找到新的人生目標的人還有很多。從人文關懷到社會融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務為特殊群體打開一條無障礙通道。

專家認為,隨著全社會重視程度的提高,各地特殊群體文化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通盤謀劃的思路更加清晰。在設施建設上,不少地區已明確提出指導各類文化場所完善無障礙標識系統,增設專職服務崗。在産品體系上,定制服務更加普遍,特殊群體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徵集和反饋機制正在逐步建立,供給方式轉變為“功能表式”“訂單式”。在服務方式上,面向特殊群體的數字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巨大,製作適合不同特殊群體便捷實用的數字文化資源庫十分必要。在社會參與上,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已成趨勢,著力幫助包括殘疾人群在內的特殊群體融入社會。王 彬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