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所執行所長王岸柳博士。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鄭州4月28日電 如何打造歷史文化“出圈IP”?王岸柳:需立足文脈
記者 韓章雲
從唐俑中脫胎的“唐宮小姐姐”,以孔子為原型的“南孔爺爺”,辛棄疾、李清照組CP的“濟南二安”……近年來,借助“讓歷史活起來”的東風,多地嘗試將歷史人物、經典文物等打造成IP為地方形象代言。
那麼,歷史人物IP化如何破俗出新意?IP化過程中應有何種考量?帶著這些問題,中新網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所執行所長王岸柳博士。
文脈是IP的基石
2018年王岸柳團隊提出新文脈理論,2022年提出文脈IP指標體系,致力於推動“一地一脈”的文化産業建設。他向記者解釋説,“文脈”是文化地的歷史主線,“文脈IP”指的是根植于區域地理單元人文歷史之中的IP,它生於文化共識、長于文化共識,天然儲存著成熟的認知和潛在的受眾。他認為,只有最符合國人文化傳統的歷史存續,才有可能成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IP。
長期關注國內文創産業發展,王岸柳也注意到河南在文創領域的成績。“2021年河南衛視憑藉著《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洛神水賦》《龍門金剛》《舞千年》《國色天香》等多個經數字化包裝的文化節目‘出圈’,賺足眼球、獲得好評,這就是我們團隊一直倡導和鼓勵的,打造IP一定要立足於文脈。”
以杜甫為例,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文化符號,杜甫在全國很多城市都留下了足跡。王岸柳認為,河南省鞏義市是杜甫的出生地,打造杜甫文化IP,鞏義要在這些城市中脫穎而出、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文氣質和精神內核,就需要找到杜甫與家鄉鞏義最深刻的歷史關聯,“鞏義這塊土地上什麼樣的山水和人文,才能孕育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歷史人物IP需貼合現實
曾經“杜甫很忙”塗鴉成為一代網友的狂歡,王岸柳認為,這一現象能給當下歷史人物IP化熱潮帶來一定的啟示。
“這也反映出了歷史人物IP打造的一個重要考量——找到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的連接點。”王岸柳介紹,年輕一代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IP的打造就是要找到IP的獨特內涵與他們的相通之處,“IP特別是歷史人物的IP不能停留在文化灌輸的層面,要結合當下最流行的傳播載體和形式,形成于這些傳播平臺最貼合的內容。”
近年來,國內一些地區在歷史人物IP化方面做出的嘗試和探索已取得成效。例如,湯顯祖故里、江西撫州2017年提出“東方莎士比亞”的文脈IP,通過舉行“湯顯祖戲劇節”等活動,把戲曲文化交流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時,通過聯合舉辦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塞萬提斯逝世400週年活動,撫州與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的文化交流成為常態,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但王岸柳也指出,歷史人物的IP化有一定難度,“難就難在,歷史人物IP打造要實現在某一地理單元之中的獨特性,正如前面提到的杜甫。”他表示,歷史人物就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優秀的歷史人物IP化可以喚醒記憶,讓潛藏的流量通過鮮活的表達來激發,從而成為一座城市最好的代言人和傳播者。“江西撫州打造湯顯祖IP就是一個很好的、可供比如杜甫故里來參考借鑒的成功案例。
歷史人物IP如何“破圈”?在數字化産業快速發展的當下,王岸柳表示,“數字人”能夠超越文化區隔,成為文化IP的“代言人”。當然,“數字人”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卡通形象或者只有簡單幾個動作的擺設,而是有著自己的“人設”,能夠與人們在網路上、在數字世界中互動的真實存在。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實施中華文化超級IP工程”,王岸柳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底蘊豐厚,以至於小到一個鎮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文脈並據此提出具有獨特性和辨識度的文脈IP。”他建議,應當集合這些資源,形成河南省的文脈IP譜係,以此引領河南文化和旅遊高品質發展。(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