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方經綸、朱江)國家文物局近日印發了《“十四五”考古工作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考古工作作出部署。
“這是我國考古領域首次制定全國性工作與學術規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沈睿文表示,《規劃》內容豐富,亮點頻頻。首先,《規劃》將重大考古研究的範疇從圍繞傳統的重大問題研究,延伸到歷史時期考古、石窟寺專項調查、水下文化遺産調查等項目。其次,強調完善基建考古管理制度,重點落實“先考古、後出讓”政策與配套措施,統籌劃定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再次,健全了考古項目經費使用和績效考評機制。
“《規劃》同樣強調科技創新支撐作用。”沈睿文進一步介紹,《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國家級和省級考古科學實驗室建設,推動考古學的交叉研究,同時明確研究考古技術裝備的要求,促進了考古工作的數字化和資訊化。
“《規劃》還特別明確‘積極探索提出符合中國歷史發展實際的文明起源標準’,這是一種對於構建中國特色考古學體系,提高我國考古學國際話語權的努力。”沈睿文表示。
《規劃》要求,深化重大考古研究。具體部署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東亞人類起源與演化、水下考古四項重點任務。
為何要重點抓這四項任務?做好進一步研究的關鍵點在哪?
“這四個領域集中起來是對中華文明演進模式的研究和闡釋。”沈睿文表示,進一步研究的關鍵點在於,從更多的考古工作中獲取更豐富的材料和證據供規律性的總結與歸納。並且通過多學科交叉協作,塑造多元化的研究體系,用更多科技手段來獲取、分析考古材料所蘊含的科學資訊。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向全世界展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規劃》提出,深入挖掘、整理、闡釋考古成果,準確提煉並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實現多層次、多渠道成果轉化,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
那麼,該如何加快考古成果轉化利用?
“加快考古成果轉化利用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沈睿文介紹,考古成果可以通過諸如數字化服務、知識圖譜、科學普及等多種形式進行轉化利用,也能夠通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重點區域考古標本庫房的建設來實現。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加快考古成果轉化利用的重點任務為考古報告出版工程、中國考古讀本編寫工程、“考古+融媒體”傳播計劃、“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成果推介。
另外,沈睿文認為,為做好成果轉化與利用工作,考古工作者要進一步加強對考古材料的闡釋能力和考古材料轉向史料的轉化能力。
“用考古材料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中華文明的美好形象。”沈睿文説。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