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京連演18場創巡演紀錄

發佈時間:2022-04-26 09:01:4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應妮 | 責任編輯:鄭偉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京連演18場創巡演紀錄

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4月8日至24日,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在北京保利劇院連演18場,創下該劇巡演以來最高紀錄。

連續三次加場,18場一票難求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自2021年8月北京國家大劇院首演後,在全國16個城市演出50場,積累了極高口碑,大麥評分高達9.7。2021年度觀劇總結活動中,幾乎所有受訪網友都將該劇列為推薦劇目。

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2022年3月,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二輪全國巡演首站海口站,從最初2場多次加場至最終10場,仍一票難求。眾多“青綠粉”千里追劇,跨城連刷。據了解,海口站觀眾40%來自外地,其中有從首輪廣州站後一路搶票追隨連刷11場、海口站連刷6場,以及從哈爾濱、北京等千里之外尋劇而來的粉絲……

同樣的情況也在北京複製,連續三次加場至最終18場,開票即售罄。據大麥網數據,多次購票觀看《只此青綠》的觀眾佔比約8%。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睿介紹,在座位開放率75%的情況下,每場上座率達到98%,18場共1.9萬人次觀看,創造了中國舞劇在一個城市連續演出場次最高記錄。

他認為這是疫情之下演出行業的奇跡,也是對整個演出行業的鼓舞:“受疫情影響,演出行業整體低迷的環境下,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連日來的演出盛況,是劇院方和團方共同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定期消殺、定期核酸,全力保障的結果。而最根本的,是製作精良的藝術作品必然能贏得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

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劇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打造品牌IP,“青綠”周邊産品受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此前與蘇酒、竹葉青茶葉、古越龍山黃酒、吉利汽車、海信電視、長城葡萄酒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合作開發聯名産品,推出行業首款數字藏品紀念票、打造城市打卡地、策劃線上互動話題,籌劃製作電影版、動畫版和戲劇現場等,為觀眾構建更多通往民族文化IP的橋梁。

在劇院大廳,每場演出都能看到文創售賣臺前排起長龍,觀眾提早幾個小時來領取限量紀念票,也在場刊、口罩、保溫杯、香氛明信片、多層文件夾、筆電、發帶、絲絨包等周邊産品前流連。剛剛上新印有“中國東方”字樣的口罩,也成為受觀眾喜愛的熱品。

觀眾排隊購買文創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觀眾排隊購買文創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作為觀演前的“打卡地”,讓每位觀眾在觀演後都能將畫中的一縷“青綠”帶回家,搶購也成為常態。海口站曾因加場緊急調貨,北京站卻因為疫情影響常處於存貨不足的狀態,每場只能“限量供應”。如最新設計的行李牌、馬克杯、帆布包、杯墊、書籤、便利貼、雨傘等,仍在協調工廠緊急生産。

這種“供不應求”的現象充分説明《只此青綠》IP商業潛力巨大。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董事長景小勇表示,《只此青綠》與品牌的合作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這充分説明,我們的演出開始逐步從舞臺走向生活,開始由舞臺上的藝術走向生活中的藝術,實現了藝術與生活的有機融合。這種融合標誌著舞臺藝術作品的影響力跨越劇場的時空,開始向社會生活多個層面延伸。”

“只此青綠”被寫入《新時代的中國青年》

4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佈《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只此青綠”也被寫入了白皮書:“從熱衷‘洋品牌’到‘國潮’火爆盛行,從青睞‘喇叭褲’到‘國服’引領風尚,從追捧‘霹靂舞’到‘只此青綠’紅遍全國,中國青年對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發自內心地崇拜、從精神深處認同,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更加自覺,民族自豪感顯著增強,推動全社會形成濃厚的文化自信氛圍。”

早在被譽為最懂年輕人的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上,《只此青綠》就讓年輕人狠狠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宋朝美學。在網路上,年輕觀眾用專業的“考據”來看《只此青綠》——演員的服裝、粧容,臺上的道具、布景,都被他們從文物中找到原型。打開B站或小紅書等平臺,搜索“只此青綠+倣粧”等關鍵詞,能搜出很多博主研究的舞蹈、髮型等,這些在視頻或圖片中露臉展示的博主,基本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

“有人説,自己的座位在三樓,看不太清楚,但舞臺上挂的那幅畫,應該是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他‘看’得沒錯。”總編導周莉亞、韓真常在網上閱讀觀眾的觀後感,這些評論讓她們深刻地感受到年輕觀眾樂於輸出,已成為劇目創作的參與者。

演員與觀眾合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演員與觀眾合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劇組幕後,延續的“中國東方精神”

“青綠”劇組被同事們稱為“最內卷”的劇組,總編導韓真認為,這種“卷”恰恰體現了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為文藝工作國家隊的精神內核:“每場演出前,都能看到演員自覺地在舞臺上練功、站位,不同組別的演員在空無一人的劇場舞臺上投入地詮釋角色。”

第一次以“青綠”角色登上舞臺獲得觀眾們的認可,被網友稱為“寶藏演員”的吳宇婷,北京首秀深受認可的“張展卷”張峻赫、被網友深扒出來的“徐展卷”徐銘啟……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走過半個多世紀,“傳幫帶”的“中國東方精神”仍在延續。

演出81場,問及“青綠”的飾演者孟慶旸有何體會,她説:“具體到詮釋的細節,都需要日復一日地思考和練習。需要注意到這個角色從始至終的層次變化,每一個地方,是否該眼睛用力,還是眉心用力,她是如何笑的,是否需要帶有情感……”正如總編導周莉亞所言,《只此青綠》沒有最終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在北京的演出中,“青綠”不僅吸引了各個不同年齡層的中國觀眾,印度、日本及阿聯酋等駐華大使館外國友人也走進劇場,對充滿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舞臺藝術讚不絕口,併發出赴外演出的邀請。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期待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未來與各國觀眾共同展卷,領略中華文化藝術之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