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中國新聞獎短視頻專題獲獎作品《生死金銀潭》。資料圖片
11月7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6件作品,獲得這一中國新聞界最高獎項。短視頻專題報道作品在眾多獲獎作品中,也成為亮眼的一抹色彩。作為新時代優質融媒體産品的標桿,它們本質上也是短視頻創作的方向標。近年來,短視頻發展迅速,泥沙俱下,優質作品層出不窮的同時,短視頻亂象也是屢禁不止。新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短視頻,2021年中國新聞獎獲獎短視頻作品能為短視頻創作帶來怎樣的啟示和改變,值得探討。
短視頻亂象不斷
9月28日,抖音官方平臺發佈公告稱,發現部分用戶利用賣慘、愛國同質化文案博流量,抖音對此開展了專項治理行動。專項治理中,抖音安全中心清查涉嫌“同質化博流量文案”類視頻 8758條,處罰相關賬號144個,其中封禁賬號13個。
公告發佈後,多家媒體對此類視頻的傳播情況以及慣用套路進行了揭底和批駁。很長一段時間,網上集中涌現了一批宣揚愛國主義的視頻,仔細觀看後可以發現,除了博主不一樣,從文案到表演幾乎一模一樣:主人公身後不遠處停著一輛邊防特警車,他架起手機,聲情並茂地講述自己在中國邊疆地區被邊防特警官兵保護的感人故事,視頻再配上“我們沒有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在一個好國家”這樣的文案,一個個“愛國流量視頻”批量上市。正如一些媒體所言,這些短視頻博主為博眼球,編造故事,把愛國變成一場廉價的買賣,消費人們的愛國情懷,實在令人不齒。
10月24日,一條新聞“男子弄臟孩子臉拍賣慘視頻被傳喚”登上熱搜,引發熱議。據報道,微信視頻號“呂先生涼山行”發佈的一則涼山小孩視頻與事實嚴重不符。視頻中,臟兮兮的小男孩站在破舊房屋前,自稱無父無母,只能幫鄰居幹活並照顧撫養妹妹弟弟。男子在詢問一番“慘狀”後,給小孩送了鞋子、衣服、學習用品。這一視頻在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各大視頻平臺廣泛傳播,賺得同情與眼淚的同時,更賺得流量無數。而背後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小男孩家有親人照料,住房、生活皆有政府保障,男子為拍視頻故意找了道具“閒置破房”,並進行了化裝“弄臟了小孩的頭髮和臉”。對於看過視頻的網友來説,看的時候有多同情,戳破真相時就有多憎惡。
無論是打著“愛國”旗號,偽造“正能量謠言”,玩“低級紅”把戲的“愛國生意”,還是以善良為幌子,虛構悲慘故事,表演大慈大悲,消費網友善意,透支社會信用的賣慘大戲,都是低俗化表現,都是無色無味的毒藥,對人民群眾的樸素愛國情、人間大愛等會造成不可逆的消耗,最終將破壞整個社會的良性機制。短視頻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出現新的亂象,低俗、色情、虛假、暴力、侵權……其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包括利益驅使、平臺縱容、監管漏洞等,需要相關部門、短視頻平臺以及社會各界的攜手共治,而必要的引導是極其重要的,知孰優孰劣,方心中有尺度。
優質作品名利雙收
我們常常用票房口碑雙豐收來形容電影作品、舞臺藝術作品的成功,通俗來講,就是名利雙收,名即口碑或社會評價、社會影響,利即票房。用這一標準來形容短視頻的成功未嘗不可,短視頻的名同樣可以是口碑或社會評價、社會影響,而利無非就是轉評讚的流量。
猶記得2020年3月底4月初,紀錄片《生死金銀潭》橫空出世,刷爆朋友圈。這部28分鐘的作品,是全國唯一全景式記錄武漢定點醫院隔離“紅區”的紀錄片。真實最動人,拍攝團隊深入“紅區”連續跟拍36個日夜,製作團隊前後準備49天,將大量一線畫面,用白描的手法,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呈現了金銀潭醫院疫情期間最真實的樣子。網友評價説:作品不刻意煽情,卻處處是淚點。這一作品在本屆中國新聞獎評比中獲得短視頻專題報道特別獎可謂實至名歸,它的創作經驗更是當下短視頻創作者需要學習的寶貴財富。
本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還有一個短視頻專題報道叫《夜宿農家話脫貧》。從專題的名字就能看出這組視頻的一線視角、重大主題以及拍攝的深度。據相關記者的講述,夜宿農家深入採訪之後,基本不用翻看採訪本,就可以一氣呵成寫完稿件、製作完視頻。“夜宿”的形式讓記者嘗到了深入人民、作風紮實的甜頭。記者走進農家,幹農家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算農家賬,看變化、説感受、談未來,拍下農民的生活點滴,挖掘樸實而有力的動人細節,用老百姓的話講老百姓的事,這樣的作品才更動人、更抓人。原汁原味本身不就是流量保障嗎?何必費力造假結果卻不討好。
“夜宿”、深入一線的採訪體現的是新聞工作者常説的“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而短視頻創作者又何嘗不需要這樣的“四力”呢?以爆款短視頻紀錄片《早餐中國》為例,一個視頻五到十分鐘,看似短小,卻需要反覆踩點、篩選、跟拍、精剪。視頻雖短,卻讓人從中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透過早餐看到平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好的作品絕不是低俗迎合,絕不是抄襲搬運,絕不是粗製濫造,無論是不同視角的真實記錄,還是天馬行空的創作,都要用心為之。唯有用心,尊重短視頻創作規律,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能實現作品的名利雙收。中國新聞獎短視頻專題獲獎作品,《無膽英雄張伯禮》《老外看小康中國》《光影記憶》、微紀錄片《第一書記》、微視頻《雄安塔吊下的日與夜》等無不是用心之作,用好短視頻,講好中國故事。
治理既須引導亦要重拳
不可否認的是,短視頻已經成為大家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為未成年人認識世界、學習交友、生活休閒的重要途徑。相比圖文和長視頻,短視頻因其簡明、生動、直觀的特徵,為拓展青少年的眼界提供了便利。短視頻的健康發展不僅關係到社會價值引領,還會直接影響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隨著短視頻進一步發展,解決相關問題的重要性有增無減。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做好引導是預防的基礎。無規矩不成方圓,相關部門、短視頻平臺對短視頻作品需要制定嚴格的規範,從源頭把好關。當前短視頻普遍存在泛娛樂化、泛生活化的傾向,但短視頻的生命力在於內容,注意力終將流向內容優質的作品。因此,短視頻平臺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建立健康和良性的內容生産體系,提升專業化生産的程度,在數量和創意上為市場提供豐富的消費內容。而這樣的把關首先要體現在相關規章制度及內容創作規範上。從這一點講,在相關部門的要求下,短視頻平臺普遍升級了內容創作規範,大到意識形態、政治方向,小到視頻真實性、原創性等都做了相應規定。但是其內容審查、自我監管的落實效果是有待提高的。
創作引導方面,社會各界舉辦的短視頻大賽本身即是一種正向引導和激勵。比如,北京市舉辦的“北京·國際范兒短視頻大賽”,要求參賽者以中外不同領域、不同年齡群體的視角,講述北京城市發展、國際交流往來、國際化人文環境、民間交流活動等北京故事,以小見大,展現北京城市的“國際范兒”。還有圍繞短視頻開展的“善用短視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研討會,主張以視覺化、場景化的短視頻,呈現德育、美育、智育、體育等方面的內容,為未成年人提供向美向上向善的網路生活空間,在社會上産生了良好影響。
但是對於一些為了利益罔顧法紀、不擇手段的短視頻博主,仍然需要重拳出擊。除了相關部門開展的“清朗”專項行動,清理視頻、封禁賬號,平臺還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實名制和黑名單制度,用必要的規章制度和法律規範約束違法違規行為。只有引導與重拳整治相結合,才能真正為短視頻的發展保駕護航。(作者:徐潔,係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管理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