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衢江西周土墩墓考古獲重大發現 傳説中的“姑蔑國”王陵就此揭秘?

發佈時間:2021-11-14 13:50:01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 陸健 豐莉莎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光明日報通訊員 豐莉莎

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在浙江省中西部、錢塘江中上游(古稱榖水,現叫衢江),金衢盆地誕生了一個神秘古國叫姑妹(姑蔑)國。

據現存先秦文獻記載,姑蔑是黃河流域的一個古老國族,經歷了源於華夏,由中原播遷東方、由夏而夷、由夷而夏,最終融入漢民族統一體的曲折歷程,並在先秦夷夏互動中扮演過重要角色。但在歷史文獻中,對姑蔑國的記載卻為數寥寥。

衢江西周土墩墓考古獲重大發現傳説中的“姑蔑國”王陵就此揭秘?

出土的成套玉石器資料照片

11月10日,在雲溪土墩墓群考古成果專家座談會上,面對這座西周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王級大墓,專家們基本達成共識——衢州市衢江區西周土墩墓群極有可能是“姑蔑國”王陵。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認為:“衢江西周土墩墓群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

揭開3000年前越地神秘歷史

衢州市衢江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素有“四省通衢”之稱。衢江區的前身是衢縣,始建於東漢初平三年(西元192年),有著1800多年的建城史、6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文物之邦”的稱呼。

2017年9月,邵大爺在村後山頂鍛鍊時意外發現幾個深坑,經過衢江區文廣局工作人員勘察,發現了木炭、印紋硬陶片、原始瓷片等物品的遺存。2019年11月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孟姜村的三座土墩墓進行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出土了玉器、石器、原始瓷器、青銅器等數百件珍貴文物,其中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孟姜三號墩,是迄今為止浙江省已發現的西周早期規模最大的土墩墓。

孟姜三號墩墓目前殘留的土墩直徑約70米,墓坑長約14米、寬7.8米。在考古人員的清理下,隨著土墩墓封土的下揭,木炭層逐漸顯露,最終出現了人字形結構的墓室。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敏判斷,人字形、木結構的墓室,應該是姑蔑國一個最高等級的墓葬。

“根據出土遺物的器型和紋飾特徵,該墓為西周早期越地典型的土墩墓。隨葬的青銅器、玉器數量多、製作精美,顯示墓主人應是越國早期上層貴族。”浙江省考古所專家陳元甫介紹,墓中發現多個璧、珠、玦形挂飾,説明墓主服飾華貴,隨葬品中還有兩把青銅佩劍,多個戈、鏃等兵器,説明墓主可能是一位軍事家。西周早期軍政合一,墓葬規模如此之大,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當地的上層奴隸主。

沿江的山頂有風有水,墓葬有巨大的封土,墓葬均為東西向,墓穴上有防潮的木炭層,墓穴為人字形結構,地下都鋪著鵝卵石,隨葬有等級很高的原始青瓷甚至還有青銅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主任常懷穎根據這七點要素分析認為,這應該是最高等級的墓葬,也就是通常所説的王陵等級的墓葬。

結合多次考古,與歷史上所記載的姑蔑國中心位置相吻合,可以證明衢江地區在西周早中期是一個明確的區域政治文化中心,是越地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也證實了史書中所記載的“姑蔑”並非空穴來風。衢江西周土墩墓極有可能是歷史零星記載的姑蔑國王陵,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

一把打開研究姑蔑國大門的鑰匙

專家指出,衢江西周土墩墓是西周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王級大墓,特別是出土的瓷器,比當前最早的德清戰國原始青瓷還早,至少把中國陶瓷的歷史往前推了500年。作為最新的重大考古發現,背後意義直追良渚文化。

這是在全省土墩墓當中,第一次發現車馬器。通常,在浙江的土墩墓當中,出土青銅器非常少見,但是此次卻出土了成套的青銅車馬器。“車馬器説明瞭墓主人可以用馬車,一套車器在一個箱子裏,等級非常高,顯然是權力的象徵和炫耀,這和遙遠而強大的周王朝是有聯繫的。”王巍説,“在衢江發現的青銅車馬器,特色非常鮮明,是此前從未見過的,可能和中原是不一樣的系統。”

在這個時間段之前,有專家分析,勾踐最強盛的時候,於越族已經把西邊的姑蔑合併起來了。但是從西周土墩墓裏文化面貌比較來看,似乎兩個區塊又是相互獨立的,有可能在西周時期,姑蔑和東邊的於越,其實是兩個各自獨立的政治實體。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正標説:“衢州西周土墩墓的構築方式等很多特點和越國有相似之處,越國高等級墓葬中,通常會出土比較多玉石器,這裡出土的玉石器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成系列、成串的玉玦數量非常多。”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不少人認為姑蔑與大家所熟知的東周越國,同屬於越文化,甚至誤以為它就是越國的“前身”。而衢江西周土墩墓群的發現,顛覆了這一認知,其出土的文物、墓葬形制,與同時期越國所屬的於越文化有著顯著不同。這也成了孟姜村墓葬考古發掘專家研討會上的核心議題之一。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認為,西周土墩墓群的考古發現,證明以衢江區為中心的區域內,歷史上存在獨特的區域文化面貌,不論是從隨葬品的種類、數量,還是土墩的營建方式上都具有非常強烈的區域文化特徵,應該是一個單獨的區域文化中心,存在一個明確的古代政治實體。根據考古發現,結合文獻記載,廟山尖、孟姜村等大型土墩墓極有可能為姑蔑國國君墓葬。

為研究百越文化提供新思路

先秦古籍對南方的眾多部族,常統稱為“越”,實際上這些“越”並不是單一民族,而是南方眾多部族的統稱,分佈區域主要包括現今行政區劃的蘇、浙、皖、贛、閩、粵等省的全境或部分地區。百越在先秦時期曾存在過璀璨的高度文明,近年來的考古研究實證表明,百越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衢江西周土墩墓群不僅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

張敏説:“姑蔑文化與於越文化,都是百越民族集團中先進的文化。春秋晚期,姑蔑文化和越文化融為一體。”專家們認為,墓葬發掘地所在的衢州市衢江區是四省通衢之地,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道,因而本次墓葬發掘的考古價值並不僅限于當地,還為更大範圍內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新的課題。

“文化發展的程度上來説,商代可以看東苕溪流域;西周時期金衢盆地的文明更加顯著;而在戰國時期,顯然紹興是真正的戰國七雄。不同的時段,文明的領頭羊在不斷地交替發展。”田正標説,“對於衢州西周土墩墓的認知,不僅僅關係到一個姑蔑國的問題,更是浙江文明在不同歷史時段文明領頭羊地位的佐證,而且站在三省交界的區域,它還和江西、安徽、福建地區有更多的呼應。”

王巍指出,在衢江北岸考古發掘的4座西周時期土墩墓,對於研究西周時期越地一脈的墓葬制度、禮儀制度、早期越文明發展階段特徵等都具有重大價值,尤其玉玦、原始瓷、車馬器、土墩墓值得研究。

王巍介紹,在這之前,福建浦城管九村出土了很多青銅短劍,當時大家覺得不太好理解,是一個孤例,這次衢江西周土墩墓的核心地區也出土了青銅短劍,可以説是特別有意義。

與會專家認為,百越文化是長江以南地區很重要的一個板塊,但是這麼多年來,對它的研究相對來説比較沉寂,一些發現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此次的發現,可以説是長江流域非常重要的一個發現,因為它牽扯到跟中原文化、越文化、百越文化以及後來吳越國家文化的關係,與中原文化、中華文明的進程關係非常密切。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14日04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