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破解敦煌壁畫中的域外文明密碼

發佈時間:2021-11-12 08:51:35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王冰雅 宋喜群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敦煌壁畫中的經典舞姿“反彈琵琶”,其造型源於異域。據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葛承雍考證,“反彈琵琶”形象從異域傳播到盛唐長安,再到中唐敦煌,其形象經歷了從胡人變成漢人、從男性變為女性的轉變。“反彈琵琶”形象的轉變過程,正是絲綢之路文明交流交融的見證。

“反彈琵琶”形象溯源,是“敦煌壁畫外來圖像文明屬性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近日,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團隊項目“敦煌壁畫外來圖像文明屬性研究”在敦煌研究院舉行開題報告會。該項目由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陜西師範大學和敦煌研究院三家單位聯合,由葛承雍擔任首席專家,以敦煌壁畫為研究切入點,破解敦煌藝術中的域外文明密碼。

推動冷門絕學研究的具體實踐

“國家設立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就是要通過這些項目打通關節,推動學術的發展,最終推動文化進步。”開題評審專家,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孫英剛説。

“學術之用在於通過人們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學術的核心意義在於開發民族智慧。”開題評審專家、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長楊富學説,促進學術,特別是冷門絕學的發展,意味著提升一個民族的創新意識和綜合思維能力,關係著國家的興旺發達。從這個角度看,國家設立冷門絕學研究專項,有長遠的考量和重要的意義。

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首次設立冷門絕學團隊項目,全國僅有20個項目入選,內容包括甲骨文、金文、簡牘文獻、敦煌遺書等。作為入選項目之一,“敦煌壁畫外來圖像文明屬性研究”課題無疑是推動冷門絕學研究的具體實踐。

“今天研究敦煌,中外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這項課題必將對我們今天認識古代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促進敦煌學研究産生重要的影響。”開題評審專家,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説。

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週年。就敦煌學研究而言,據統計,國內外出版的各類敦煌著作圖錄達3000種以上,但是最前沿的成果仍然不多,“高精尖缺”的問題仍然存在,考古成果轉化為文明史的國際影響還不夠。

追求國際性的學術影響,把敦煌研究中的前沿問題列為重中之重;深度融入國際學術,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敦煌藝術、認識中國文化、認識中華文明——“敦煌壁畫外來圖像文明屬性研究”在立項之初,就把“産出具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寫入開題報告。

“在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今世界,海外敦煌學呈逐漸衰落之勢。項目團隊乘勢而上搭建平臺,力圖開拓和掌握新時代話語權,我相信文化自信的力量和中外結合的優勢,將推進百年來的敦煌研究繼續‘走出去’的步伐。”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説道。

走出敦煌看敦煌

葛承雍介紹,“敦煌壁畫外來圖像文明屬性研究”主要探討域外和中國本土藝術創作的雙向互動關係,即域外藝術如何影響以敦煌為代表的中國本土的藝術創作,以及中國本土的藝術創作又如何傳播影響到域外。

“敦煌研究中需要解讀有關中西交流的問題很多,有很多藝術造型與紋樣仍是未解之謎,因此沒有外來文化參照,我們很難看清不同文化的差異與融合。”葛承雍説,“我們的課題研究就是要把隱藏在敦煌藝術中的文化密碼揭示出來,從厚重文化積澱中解碼文化基因,多角度挖掘其中的外來文化價值。”

作為子課題項目負責人之一,陜西師範大學教授沙武田認為:“沒有絲綢之路就沒有敦煌,這是開展研究的一個基本思路。做敦煌研究不能局限在敦煌,一定要建立在對中亞等地的相關知識背景了解的基礎上,回過頭來再思考敦煌。”

“敦煌學研究已經超過百年了,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走出去。在中外文化交流這樣一個框架下,來討論域外文明對於敦煌圖像藝術的影響,以此來論證中國文明的開放性,證明敦煌是連接中外文明的一個橋梁。這個課題最終不僅能讓我們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而且還會把敦煌的意義和價值重新闡發出來。”孫英剛説。

楊富學認為,該項目突破了以往敦煌學研究的局限。“過去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卻很少談西方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今天的中國學者敢於承認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説明中國有相容並包的胸懷,這正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敦煌壁畫外來圖像文明屬性研究”項目最終計劃形成五卷左右的研究專著,發表系列學術論文,並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和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的理論方法創新上有所貢獻。作為一項跨學科研究課題,該項目對研究者的學術能力和知識儲備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項目團隊由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陜西師範大學和敦煌研究院三家學術單位組成,凝聚了老中青三代人和外國專家的力量,四個子課題分別由長期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專家擔任負責人。

“無論是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還是最終成果,我都是抱有期待和信心的,因為團隊凝聚了學界的中堅力量。”開題評審專家、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屹説,期待看到該項目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有所創新,培養出一批新的青年人才,讓冷門絕學後繼有人。

(本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