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④:“吃土”青年

發佈時間:2021-11-10 16:54:22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光明網新聞中心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吃土”青年

講述人: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澄泥硯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裴武傑

  小時候,院子裏有一孔“饅頭窯”,我蹲在窯邊烤饅頭,父親在窯裏燒著一方又一方澄泥硯。土窯、爐火、泥巴、硯臺,以及火光裏父親的背影,是我童年的記憶。

  裴氏澄泥硯,已有千年曆史,天津藝術博物館裏,就收藏著一方宋代“裴氏澄泥硯”。複雜的工藝、獨特的成色,讓它成為中國四大名硯中,唯一不以地名而以材質命名的硯種。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④:“吃土”青年


  澄泥硯的材質,取決於泥的好壞。怎麼判定泥的好壞?好泥首先得是“古”泥。那麼,又怎麼才能知道是“古”泥?

  老輩兒人有高招:用拇指和食指捏一捏,放到胳膊上感受一下它是不是順滑,再放到嘴裏嘗一嘗:剛挖出來的泥,帶著河底的一點土腥味兒;澄洗過後的泥,乾淨清洌,如濕答答青苔的感覺;後期尤其是晾坯的時候,又會有一種新鮮清香的味道。

  為了找到合適的泥,我和父親一人一把鐵鍬,在汾河灣裏一挖就是一整天。一邊挖一邊嘗,額上一頭汗,嘴上全是泥,朋友們都笑話我是“吃土”青年。

  澄泥硯製作,需要經過採泥、澄泥、去水、揉泥、雕刻等數十道工序,從開始到成品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你想一想,這得下多少苦、勞多少心?!不過,當天馬行空的想像變成圖形,再燒成一方頂呱呱的成品硯,覺得咋著都值了。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④:“吃土”青年


  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絕。老裴家的名號,越叫越響。如今,已有了十多人的創作隊伍,隔三岔五就能推出一款新造型:水滴狀、六棱狀、楓葉狀……你看,這是我們根據電影《你好,李煥英》推出的“萱草花開”概念硯臺。在北京的展會上一露面,立馬成了搶手貨。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④:“吃土”青年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3日 01版)

 

  總策劃:楊谷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董大正

  動畫:李宜蒙

  視覺設計:孔鵬

  採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玨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