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明日創作計劃》:從本土的文化基因、音樂母語裏拔節生長

發佈時間:2021-08-17 10:30:32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現在的我們怎樣聽歌?明日的我們能聽到什麼樣的歌?

8月14日,原創音樂綜藝《明日創作計劃》第一期帶著疑問登場:當許多人的聽歌介質完全遷徙到了手機端、交付于瀑布流式頁面佈局,什麼樣的原創作品才能在有限時間裏抓住耳朵,能穿越數據的汪洋找到相通的靈魂?

作為騰訊視頻出品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明日創作計劃》用全新的創作主題,凝練出屬於當下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原創音樂氣質和時代風貌——野生野長。

謂之“野生”,在於不同地域文化投射到個體身上的天然反饋。一群鮮明靈動的男生女生從東南西北出發,匯聚到明日夏校,有了同學的新身份。無所謂科班出身或者家承淵源,所有人夠素也夠“野”。於是我們看見,僅一場入學考試,這群新時代的年輕創作者已展示了每一個個體軌跡的差異,明日夏校裏一派鮮活的原生態張力。

謂之“野長”,在於蓬勃的生命力。年輕人們雖有無處不在的參差,呈現出每一片“葉子”的不同,可相同的是,他們音樂的生命力之源,其實是一樣的——中華文明土壤。我們會發現,撥開了節奏布魯斯、放克、世界民族、復古新浪潮等多種流行音樂風格的繁盛枝葉,根系綿延又支撐著多元交融的,是來自本土的文化力量;穿過煙火氣、粗獷民族風、都市少年心性的不同情緒,最終能觸達更大人群、締結情感聯盟的,也終究是流淌在我們骨子裏的文化認同。

2021年的《明日創作計劃》正在明日夏校裏挖掘、鼓勵、陪伴的,將是一批新時代本土音樂創作人,從中華文化的基因、音樂母語裏拔節,最終構築起一片中國音樂故事的飛揚之境。

文化自覺:植根于吾土吾鄉,讓才華開花

當海派都市的布魯斯少年、貴州濕熱雨季裏調出的“縣城科幻”小調與冬不拉指彈、朝鮮語説唱、藏語吉他彈唱同臺亮相時,《明日創作計劃》想要呈現的本土青年文化音樂圖鑒,已有了清晰起筆。

節目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按“東南西北”地域劃分,同時借一段充滿了東方氣韻的“山海經式”動畫概念片開宗明義:這一代的年輕音樂人,天南地北東西風物,中華大地不同地域的在地文化是原創的根基與靈感來源。

哈薩克族少年阿依巴爾·都曼是冬不拉第三流派第三代傳承人。新疆塔城的人文風貌、家族氛圍的熏陶,甚至帶著點野性靈魂的食物,都在他的音樂裏種下濃厚的民族文化屬性。冬不拉指彈與鋼琴聲纏綿,美麗的引子一下就把人帶入世界民族音樂的舒緩悠揚之中。五條人評價他:“體現了音樂的獨特性和個人生活經驗的獨特性。”

一派復古潮流裝扮的蔣先貴從貴州六盤水走來,家鄉的風土,每一次遛彎、聊天,看過的電影、經過的老年舞廳,都成了他音樂裏的“山河故人”。他在《飛向月球》裏淺唱,“你去找宇宙飛船,我去引開保安”,瀟灑自在。不僅歌詞裏縣城科幻般的遐思讓他顯得與眾不同,音樂性方面的突圍,也讓他收穫教師團的高度評價。他完全拋棄了耳熟能詳的萬能和弦,另辟蹊徑的“6511”和弦運用,為這則發生在中國西南的故事平添幾分東歐民歌小調風格,在浩瀚曲庫裏都很難找到任一套路與之相近。“是不是沒聽過?”這是少年人的狡黠,也是天馬行空的底氣。

同樣是來自貴州,李桑野的音樂完全是另一個故事。這位生長在遵義的説唱歌手,一開口就是“炸場”。最大的奧義,是他在説唱裏注入了國風。伴奏樂器的選擇,中國大鼓取代了常見的底鼓,木魚聲替代小軍鼓;更重要的歌詞裏,“容納一葉清澈,洞察一切善惡”跳脫了傳統説唱的憤怒感,多了幾分中國人所特有的國風詩意與良善豁達。由音樂的形式到態度內容的輸出,年輕人在不斷嘗試中,調配出一種掙脫了西方類型框架的中國式説唱。

騰訊線上視頻節目內容製作部羊不辣德工作室負責人、《明日創作計劃》製片人王鑫璇透露,節目強調先找人再做內容,“我們希望節目能夠在立足音樂,尋找好的音樂及音樂創作人的同時,做到立足本土,呈現出不同地域本土文化下最真實的生命力”。

第一期上線後,節目想要找什麼樣的人或者説這一代的音樂創作者有什麼樣的突出共性,已不言自明。他們是一群帶著文化認同感、受中華文化浸潤滋養的年輕人。他們身上正在或已經形成了創作上的文化自覺——植根于吾土吾鄉,讓才華開花。

源頭活水:突破了陳規,激活華語音樂的新生勢能

一直以來,音樂類綜藝都是市場的剛需。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真正暢銷的始終是少數。時代情緒、年輕人的審美風尚、技術帶來的市場進階等,都可能引向從創作到傳播的變革。

《明日創作計劃》新創的Highlight考核,正是一次對市場洞察後的賽制回應。Highlight即高光時刻,在初舞臺,同學們被要求在30秒時間內,以歌曲中最能吸引人的片段打動風雲教師團,並以此獲得進入觀眾考場表現完整歌曲的機會。

看似形式感強烈,實則是對“現在的我們怎樣聽歌”的忠實復刻。就像鄧紫棋形容的,現如今聽歌進入了“滑屏考驗”的時代,當一首歌的高光部分不夠“抓人”,整首歌或許就此泯然于眾了,“歌手甚至只有三秒鐘的時間,抓不住聽眾就會被劃走”。

如果説本土文化作為一種價值引領,是支撐明日創作的內核,那麼要激活華語音樂的新生勢能,成為真正的源頭活水,創作還需要不斷地突破外延。《明日創作計劃》對蓬勃生命力的在意與呵護,有跡可循。

有的創作生命力,是可以被直觀量化的。上海來的胡期皓想做節奏布魯斯+融合的風格。為捕捉每一分流動的靈感,他一天至少花11個小時,沉浸在音樂創作與音樂鑒賞上。他還給自己定了小目標,每週寫兩首歌。初舞臺的《Blve》,和弦並不劍走偏鋒,但在音樂結構上破了局,直接把副歌前置,最悅耳的音樂與受眾成功對接。

有的創作生命力,藏在他們歌曲視角的來處、思考的深處。蔣先貴給自己定位“小縣城靚仔”,自覺神秘且酷,可惜人前的耍酷從未成功。“更簡單樸實一些”的創作原點,成了他與自己的約定。於是,花瓶換了束花、蘋果擺久了氧化腐爛,都可以在他的歌裏有意外的表達。朴樹形容他,“很歪、很有意思”。又如朝鮮族説唱歌手7Z,有一小段表演沒跟上節奏,但在朴樹眼裏,一些技巧上的粗疏是可以被寬容的,純粹的狀態、質樸真誠的創作動機往往有著不可估量的原力。

還有的創作生命力,反映在並不掩藏的野心與對一切未知未來的開放狀態。19歲鹿子野的舞臺保持著天生天長的鬆弛勁兒。他在歌裏唱“出人頭地到底行不行”,誰又能真正判斷,這位南昌航空大學學飛行器製造的年輕人心裏,“出人頭地”的定義究竟幾何。

這群靈魂不一樣、閱歷不一樣的年輕人聚到一起,如此“野生態”的面貌與新生勢能,在傳統的音樂類綜藝裏並不多見。為了在小眾與大眾、未受規訓的創作與引發更多共鳴之間找到平衡,《明日創作計劃》本身也創新突圍,在節目裏穿插音樂知識科普環節。生動詳細地拆解同學創作,對音樂經典案例的徵引,都讓節目在音樂性上展現出了“明日”IP譜系裏前所未有的廣度。

事實上,明日夏校營造的開放包容培育氛圍,就是希望在探索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音樂風貌同時,鼓勵個體的創作者專注成長、自在創作。

時代縮影:以遼闊生活,鉤沉當代中國青年文化脈絡

藏族青年晉美身著藏裝、懷抱吉他進入表演區,觀眾一陣歡呼。後採時,小夥子説:“可能因為丁真火了,大家見到藏裝有親切感。”

時代感,可能是《明日創作計劃》在“明日”IP行至第五年時,最大的革新。明日夏校試圖通過對這批新時代音樂人生活、創作狀態的描摹,來展現他們背後一個行進的中國的樣貌。

晉美的表演驚艷了許多人,絕不止于一身藏裝的加成,而是藏語、口哨、吉他彈唱的音樂巧思,更是觀眾對他創作背後生活狀態的讚嘆。就像晉美提起的,2020年尾聲,丁真火了,成為了他家鄉美好生活的代言。無數人通過他看見了脫貧之後的理塘鄉村。2021年夏天,説一口流利普通話、抱著吉他與現場觀眾熱烈互動的晉美,也是一扇窗,通過他,我們已看見了自在快意的中國少數民族青年生活。

“要不要買菜”一開口,許多網友辨認出了聲音的主人。去年疫情最嚴重的那些日子,一支方艙醫院裏醫患同跳廣場舞的視頻,經新聞、網路傳播,不知撫慰了多少人心。那段《火紅的薩日朗》就出自“要不要買菜”的翻唱。讓人心安的嗓音與獨特唱腔,他的歌聲陪伴著許多人從嚴冬走進春天。而2021年夏天,他帶著自己寫的小調走到大眾面前,“大樹追光,日照迷惘”,淺唱裏勾勒的是平凡人的生活趣味、代際溝通時當下少年的普遍心事。

還有千里迢迢飛越太平洋回國的邁利撒也是第一期節目的記憶點之一。仍在隔離期,姑娘通過視頻連線袒露心聲:她生在巴西,學習在加拿大,但內心一直認定“我是中國人”。

在明日夏校,年輕人的歌詞裏當然少不了“愛”,但表達比風花雪月、青春懵懂更寬廣。每個青年創作者都主張個性,但他們及其音樂、生活都不是孤島。寫歌唱歌是這批新時代創作者記錄時代的一種方式,而偉大時代,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鼓舞著年輕人的創造力。

站在更為宏觀的立意層面,《明日創作計劃》正以原創音樂為媒,從遼闊的生活裏鉤沉當代中國青年文化脈絡。這其中,藏著一首好歌在最廣泛人群中引發共情的秘辛,可能還關乎未來的中國本土音樂的氣象。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