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探訪古籍修復師:用匠心“醫治”古籍 在殘卷中“復活”文明記憶

發佈時間:2021-08-12 08:57:4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于晶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尹光華正在修復古籍。 于晶 攝

 中新網銀川8月7日電 題:探訪古籍修復師:用匠心“醫治”古籍 在殘卷中“復活”文明記憶

 中新網記者 于晶


慢工出細活,修書亦修心。古籍是文化的承載,歲月的見證。古籍經千百年的保存,殘破不可避免,破損嚴重的古籍千瘡百孔,紙散字碎,無法翻閱。那麼,如何讓這些殘破的古籍得以繼續保存呢?8月7日,記者走進寧夏圖書館,探尋古籍修復的秘密。

今天“坐診”的古籍修復師是年近60歲的尹光華,她的“患者”是清朝古籍《近思錄》。

尹光華告訴記者,古籍是書寫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在時間的考驗下,古籍很難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這就需要古籍修復師去修補那些殘損。


  尹光華正在修復古籍。 于晶 攝

尹光華一邊介紹古籍修復知識一邊修復《近思錄》。桌面上攤著一張反面朝上的書頁,只見她用毛筆蘸水潤濕書頁,用小鑷子將破損部位舒展開來,再用毛筆蘸著漿糊,一筆一筆刷在破損的邊緣處。説話時,手下的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小心。隨後,她拿出桌子上經修復後壓平的書頁,不仔細找根本察覺不到“補丁”的存在。

暗黃的殘頁,是時間的痕跡。尹光華耐得住寂寞,用一雙巧手和古籍修復的匠心,讓古老的文字、泛黃的紙張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類似這樣的書頁十幾分鐘便能修復好,但前期打漿糊要花一些時間,外面買的漿糊有漂白劑和防腐劑。”為防對紙張造成損傷,修補時所用到的漿糊都是尹光華手工調製。尹光華表示,這些年來,她累積了不少古籍修復的經驗,古籍存在的問題她憑經驗就可判斷出來。此外,她還會抽時間研習古籍,學習紙張理論知識。

有時候,為修復一本殘缺嚴重的古籍,尹光華一坐就是一整天,而這一整天卻只能修復一到兩頁古籍。正因如此,古籍修復這個行業鮮有人問津,而尹光華卻堅守了40年。

“古籍留存至今,蟲蛀、發黴、酸化、斷線等“傷病”是常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修復古籍要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復。”尹光華説,“修舊如舊”説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較為繁雜,處處都是講究。每拿到一本古籍,尹光華首先要查看並記錄破損情況,同時制定修復方案,再據方案對古籍進行清洗、配紙、修補、錘平、去邊、壓實、裝訂……整個過程前後有幾十道繁瑣工序。“幾十道工序,每一道都小心翼翼、屏息凝神。”尹光華笑言,一個噴嚏、一次深呼吸,都可能讓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因此,古籍修復容不得任何失誤。

“有些書再不修就灰飛煙滅了,我要盡可能地修復它,讓它活得更久一點。”她告訴記者,全國約有5000萬冊古籍,至少有三分之一要修。尹光華説:“未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修復更多瀕危古籍,進而為這些文化瑰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明永續利用、薪火相傳貢獻一份力量。”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