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創業 > 正文

字號:  

C輪魔咒:智慧硬體為什麼融資難

  • 發佈時間:2016-05-27 11:01:10  來源:東方網  作者:康斯坦丁  責任編輯:張潔欣

  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2015年完成融資的智慧硬體公司集中在A輪和B輪,但能挺進C輪的少之又少。對智慧硬體創業的年終盤點也顯示,此前比較熱門的手環、智慧家居等主要單品在去年明顯出現了回落。陷入C輪魔咒的智慧硬體行業,在狂飆突進之後,終於遇到了自己的瓶頸。

  智慧硬體的C輪融資難,其實不在於資本寒冬來臨。畢竟智慧硬體才剛剛起步,未來前景無限,只要産品足夠優秀,總會受到投資者青睞。之所以遇到這樣的困難,更多的是産品本身沒有解決消費者痛點,而且缺乏整合産業鏈的能力。

  陷入C輪桎梏 智慧硬體由生到死

  智慧硬體涵蓋的範圍太過廣泛,上至智慧家居、醫療健康,下至燈泡、開關,簡直無所不包。為傳統硬體注入智慧元素,為其帶來全新生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大眾服務。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兩年,智慧硬體憑藉全新的概念,博得不少關注,成為資本市場青睞的對象。

  去年9月蔚來汽車完成 5億美元融資,其成立於2014 年年底成立。去年5月,大疆完成7500萬美元融資。繼2014年8月完成1億元A輪融資後,國內智慧投影界明星企業極米科技去年6月完成價值3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繼2014年12月斬獲1000萬美元A 融資後,無人機創業公司億航去年8月完成4200萬美元B輪融資。去年8月,智慧家居企業歐瑞博完成7800萬人民幣A+輪融資。去年1月,以小K智慧插座品牌知名的控客科技完成4000萬人民幣 A 輪融資……

  看似智慧硬體發展的勢頭大好,鉅額融資層出不窮,但仔細觀察便便可發現:很多融資都是發生在2014年或2015年,且集中于A輪、B輪,C輪幾乎沒有。據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今,完成天使輪到A輪階段的智慧硬體公司超過270家,而完成B輪的公司則僅有18家。截止2015年9月,智慧硬體領域完成106筆融資,天使輪到A輪階段一共92筆,而C輪僅一筆。陷入C輪融資桎梏的智慧硬體企業,最終只能是由生到死。

  痛點難尋、産業鏈難以整合 智慧硬體問題層出不窮

  就目前來看,完成天使、Per-A、A輪乃至B輪的融資企業,如今很多都幾乎銷聲匿跡。即使還生存著,也面臨著降薪、裁員、産品研發推薦速度慢、成品遙遙無期等巨大壓力。而之所以出現C輪融資困難和其他難題,關鍵就在於智慧硬體企業沒有找到消費者的痛點。

  雖然他們畫出了一張智慧硬體産品的美好大餅,但其實很多産品都只是挂著智慧的噱頭,有著幾個不起眼的功能,對於消費者來説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能算是癢點——有它更好,沒它亦可。不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不能形成剛需的情況下,産品自然沒有號召力。周鴻祎此前就對當下創業比較熱的智慧硬體創業者表示,智慧硬體一定要有痛點,只有癢點絕對不行。産品在市場上受不到關注和消費者歡迎,投資者看不到其未來發展前景,自然不願意再繼續投資下去。

  此外,絕大多數智慧硬體創業團隊雖然有或許能夠成功的創新點子,但它們往往缺乏智慧硬體從設計、研發、試産和量産各個環節全流程的了解。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有可能讓整個團隊遭受重創。其中,智慧硬體創業團隊最缺乏的就是整合産業鏈的能力。既沒有與上游廠商合作去採購空零配件的能力,也沒有下游終端銷售的經驗。

  甚至很多智慧硬體企業旗下的産品還沒有完成量産,就因為産業鏈上的問題導致整個企業“死掉”。許多企業都是先少量推出原型産品,去試探市場和消費者反應。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少量生産與批量生産完全是兩個概念。少量生産容易精心打磨,品質會有一定的保障,而批量生産限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往往不會進行嚴格的生産測試,最終導致産品質爆發大面積問題。

  在難尋痛點和産業鏈整合不力的雙重壓力下,智慧硬體企業受不到投資者的繼續“寵愛”是必然的。C輪融資,就顯得遙遙無期了。

  放下融資心魔,回歸産品初衷 智慧硬體需放慢步伐

  很多智慧硬體企業在創立之初,就是奔著融資去的,夢想能夠一夜暴富,憑藉一款爆款産品成為下一個小米。急切的心情讓他們心態失衡,太過重視創意,卻忽略了創意是否能夠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更忽略了將創意實現的必備手段和策略。眼高手低的結果,就是默默退出智慧硬體産業。

  要想贏得C輪融資,或者説要想生存下去,智慧硬體企業必須放下融資心魔,回歸初衷。首先從産品端發力,同步進行著産業鏈的整合。在産品磨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去尋求融資。把步伐放慢,其實正是為了走的更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