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教師懲戒權被官方支援,會有助於緩解教師心理壓力嗎?

發佈時間:2024-09-11 10:29:4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可欣

我國第40個教師節來臨,近年來,儘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教師作為學生成長中的關鍵角色,其心理健康問題仍常常被忽視。中國人民大學發佈于2023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針對1998年至2022年間中國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分析,發現過去24年中,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且這種趨勢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惡化。研究數據顯示,300多萬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18.7%,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為17.8%。這一數據表明,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是共生的,教師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心理髮展。如何及早識別並干預教師的心理問題,已成為保障教師心理健康和學生心理健康共同的迫切需求。

面臨多重壓力,教師心理健康亟待重視

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壓力來源可以分為幾個方面——廣州執信中學心理學科科組長林少惠總結了三個主要壓力源。就目前中小學教師的普遍現狀來看,教學任務、學生管理、職業發展、人際關係是教師工作壓力的四大主要來源。教師不僅需要精心備課,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每一節課的內容負責,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還要面對來自學校教學評估、職稱晉陞、繼續教育的壓力。此外,在日常中,教師要在維護課堂紀律的同時照顧學生個體差異和心理健康,對教師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與同事的合作與競爭、與家長的溝通也可能增加教師的心理負擔。

汕頭某中學心理科張老師也表示:“如今各方都對教師在學生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指導學業的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別是對於班主任而言,他們不僅要負責班級整體的紀律和學習情況,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如今家校之間聯繫越來越密切也為老師增加了溝通負擔。”

受訪者表示,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會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向教師開放心理諮詢、發放自我測評量表、組織講座和團體心理輔導等。但部分教師在職場環境中有所顧慮,即使遇到心理困擾也不願主動參與心理諮詢和自我測評,更傾向於自我調節。講座培訓則更多是聚焦于教師如何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少直接涉及教師個人的心理支援。

心理問題早識別、早干預,守護自己也守護學生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識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領域專家,廣州醫科大學精神衛生學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副教授楊嬋娟則從專業角度詳細闡述了教師如何識別心理問題的過程。她表示,教師可以通過覺察日常生活中的變化來識別問題。例如,如果教師在與學生互動時情緒易波動、注意力難以集中,或者在教學準備上顯得力不從心,那麼這些都可能是心理問題的表現。此外,楊嬋娟特別提到,教師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如頭痛、胸悶、失眠等,同時伴隨持續的情緒低落或焦慮,這些生理症狀很可能與心理問題有關。

楊嬋娟表示,教師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減輕心理負擔,包括保持規律的作息、適量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她指出:“保持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儘量保證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過度勞累。”此外,她還建議,教師可以通過正念練習、冥想、瑜伽等方式放鬆身心,增強對壓力的抵抗力。

對於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楊嬋娟認為教師應當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如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她特別強調,教師不應將心理問題視為羞恥,而應勇於面對並尋求解決辦法。“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它的存在。教師如果能及早採取措施,不僅能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還能更好地進行教育工作。”

研究表明,學生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是共生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他們自身的教學效果,也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髮展。楊嬋娟談道:“教師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在課堂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果教師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那麼他們的教學品質、與學生的互動品質都會受到影響。”當教師因心理壓力無法集中精力進行教學時,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此外,教師在管理課堂時情緒波動,也可能導致學生感到焦慮或壓抑。

楊嬋娟進一步解釋,教師如果能夠及時識別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干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成長,還可以減輕教師在學生管理上的負擔。她説:“當教師學會如何正確識別和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時,他們會感到自己在學生管理中更有掌控力,這有助於緩解教師自身的心理壓力。”

熱點聚焦

教師懲戒權被官方支援,會有助於緩解教師心理壓力嗎?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支援教師積極管教。學校和有關部門要依法保障教師履行教育職責。”這一鮮明表態,引發社會關注和熱議。學生管理是教師的重要壓力來源之一,而如今教師懲戒權被官方明確支援,是否能緩解部分教師對學生嚴格約束和“不敢管、不能管”之間的進退兩難?

林少惠表示,政策的逐步落實有望改善教師心理壓力。首先,明確教師的職責與權利,增強了他們的職業信心。通過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教師在面對學生違規行為時能採取適當措施,減少“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的無力感和職業迷茫。其次,家長對教育懲戒的合理性有更清晰的認知,也有助於降低對教師正常教育行為的過度反應。此外,政策對侮辱、誹謗教師的行為進行依法懲處,有助於減輕教師因外部壓力引發的焦慮和不安情緒。政策效果還依賴配套措施的完善及社會各方的配合,但整體上為教師心理健康提供了積極支援。

張老師同樣認為,教師懲戒權的實施能夠幫助教師更有效地管理學生,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她指出:“小學教師面臨的紀律管理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對於一些調皮的學生,合理的懲戒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規則,減少課堂上的混亂。”她認為,教師的管理權力得到保障後,可以更專注于教學工作,減少因管理不力而導致的心理負擔。

楊嬋娟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對教師懲戒權提出了更加深入的看法。她認為,教師在行使懲戒權時必須非常慎重,合理的懲戒應以教育為目的,而不是單純的懲罰。她強調:“教師在行使懲戒權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動機。粗暴的懲罰可能會對學生心理産生負面影響,進而加劇師生間的對立情緒,增加教師的管理壓力。”

楊嬋娟進一步指出,教師應當在行使懲戒權時,明確告知學生懲戒的原因,確保學生理解懲戒的目的和意義。“如果學生能夠理解自己行為背後的錯誤,並意識到懲戒的合理性,這種方式將會成為教育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簡單的懲罰。”她還補充説,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援對於懲戒權的實施至關重要,懲戒權的真正落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羊城晚報記者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