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青少年出現抑鬱等心理障礙,難以發現,可能是家庭“病了”!

發佈時間:2024-09-09 14:57:1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黃鑫

中國麻醉藥品協會精神衛生分會等機構發佈的《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呈低齡化發展趨勢。高中生抑鬱檢出率為40%,初中生抑鬱檢出率為30%,小學生抑鬱檢出率為10%。

調查發現,我國有近30%青少年表現出不同水準的抑鬱症狀,其中僅有不到10%的個體得到系統干預。整體而言,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仍表現出較強的社會隱匿性。  

青少年出現抑鬱等心理障礙,難以發現,可能是因為家庭“病了”!

有報道稱,青少年抑鬱患者的致病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家庭因素,其次是學業因素,然後是社會等相關因素。家庭作為青少年成長、成熟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打開青少年抑鬱的“心結”、療治青少年心底的“內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很多父母無法發現孩子患有抑鬱症,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代溝明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存在困難。

二是家長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或者沒有掌握正確的心理衛生知識,常在孩子錶現出抑鬱情緒時責怪孩子。

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後沒有尋求有效的幫助,但家長的改變,是治愈孩子最可及,也最關鍵的一環。

家庭“病了”的表現有哪些?

1.父母難以給予孩子成長所需的足夠的情感支援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從家庭獲得力量,家庭也是孩子的後盾和緩衝,如果家庭支援系統較為薄弱,孩子出現問題就很難從家庭得到溫暖。

2.不恰當的養育方式使一些孩子承壓能力較低

過度關注孩子分數等行為,實際是在剝奪孩子克服困難、接受挫折訓練的機會,不容易提高其應對矛盾、解決困難的能力和抗壓能力。

讀懂孩子“愁滋味”

家長如何有效識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要注意了:

1.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持續的睡眠品質差。

2.較長時間感覺驚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對自己、他人失去信心,對學習、生活極度失望。

4.感覺無助、空虛,情緒持續低落。

5.不想和他人交流,性格突然變得內向,甚至孤僻。

6.出現頭痛,手抖,耳鳴,胃痛,食欲下降或暴飲暴食,無明顯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生理不適。

打開青少年抑鬱“心結”

家長可以怎麼做?

1.耐心傾聽是一門藝術

傾聽是親子溝通的金鑰匙,父母要認真傾聽並及時回應,這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2.寬容與約束一樣重要

青春期少年的情緒存在半成熟、半幼稚、不穩定的特點。

家長們在孩子犯錯或發脾氣時要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同時,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多鼓勵和表揚孩子正確的行為。

3.具體而真實的讚美

取得好成績固然值得誇獎,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可以用描述過程-陳述事實-表揚肯定-目標激勵的方法進行誇獎。

4.保持和諧的夫妻關係

良好的夫妻關係會讓孩子更好地學習父母的優點,感受到穩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圍,提高他們面對問題的信心。

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青少年可以怎麼做?

1.接納自己的情緒

情緒不分好壞,負面情緒也有積極意義。我們要允許負面情緒的存在,學會接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

2.思維轉換,調整認知

當遭遇挫折或失敗而感到沮喪,把注意力轉換到積極的方面來,對挫折和失敗進行正確歸因,建立科學合理的信念,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

3.適當宣泄情緒

可以採用合理的途徑如聽音樂、參加體育活動、寫日記、找朋友談心等等,來有效釋放心中的困擾。

4.積極尋求幫助

當遇到困擾依靠自身無法排解的時候,可以向自己信任的長輩、學校老師傾訴,也可以向校內外心理老師等公益心理輔導資源尋求專業幫助。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濱江疾控、中國網心理中國、新華社、央視新聞

(大眾新聞記者黃鑫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