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國論壇 | 校長如何有效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準
發佈時間:2024-09-04 09:57:1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邊玉芳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是高品質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與保障,不僅關係到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工作積極性、身體健康與家庭和諧,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成績乃至成長髮展等帶來深遠影響。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也是保障本校教師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深入了解本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影響因素,及時、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水準。
1
關注教師工作超負荷問題,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
過重的工作壓力所帶來的職業倦怠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水準的重要因素之一。過於繁重的工作,容易使教師失去工作的興趣和動力。學校的管理與教師的負擔息息相關,良好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從源頭上杜絕教師承擔過重的工作任務,把時間還給教師。
一是科學規劃教師工作任務。校長應依據當地的教師減負清單,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並優化本校的教師工作減負方案,明確減負的階段性目標、實施步驟、各項工作負責人等,有效規避管理過程中的形式主義弊端,如避免層層加碼、減少不必要的文案工作、防止過度記錄等,堅決剔除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附加任務,並對教師的非教學職責進行嚴格清理和規範化管理。二是健全教師減負工作的監督與評價體系。將教師減負成效作為衡量學校領導幹部綜合績效的重要指標,確保減負措施透明化,主動接受全體教師的監督。定期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收集教師工作負擔數據,確保減負措施的有效實施和落地。三是建立多元化教師評價標準。摒棄單一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教師評價模式,減輕因不合理評價給教師帶來的額外壓力。
此外,校長還可以通過實施靈活的工作時間制度與休息補償機制來為教師創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環境,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如在確保不影響教育教學品質的前提下,實行教師彈性工作制。針對必要的加班情況,建立相應的假期兌換或調休制度,賦予教師更大的休假時間選擇權,以促進其身心健康的恢復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2
關注教師人際關係緊張問題,營造尊師重教的校園氛圍
緊張的人際關係所帶來的社交焦慮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水準的重要因素之二。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其他同事之間的互動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不可避免會産生一些問題與矛盾,幫助教師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對於提升教學品質、增強團隊凝聚力、促進專業成長和優化家校合作等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是創造更多機會加強教師間的交流。例如,在年級內部實施扁平化管理,讓教師們在更平等、輕鬆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創新教師工作模式,引入團隊教學、協作備課等促進教師間的互動。定期開展教師交流分享會,不僅有助於教師獲得積極反饋,提升教學水準,還能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形成更加緊密的教師團隊。二是完善家校溝通機制,確保教師與家長間資訊的雙向暢通。重視家長委員會建設,定期組織家委會會議,確保家校溝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在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三是營造尊師重教的校園氛圍。利用教師節等特殊節日舉辦教師表彰大會、教師故事展、師生互動活動等,鼓勵家長和學生參與教師節籌備工作,增進對教師工作的理解。通過肯定教師的勞動價值,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讓家長和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和艱巨性,更加理解和認可教師的工作。
3
關注教師責任泛化問題,進一步明晰教師的工作界限
責任的無限擴大帶來的無形壓力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水準的重要因素之三。家長對教師的期待和要求過高,就會不自覺地放大教師工作中的失誤或過失,一些本應是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承擔的責任也容易歸咎於學校和教師。為了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準,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學校需精細化管理和規劃教師的工作職責。
一是詳細界定教師崗位職責和工作量。根據國家教育政策和學校實際情況,詳細界定不同類型教師承擔的任務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教學、教研、德育、管理等多個方面,確保每位教師對工作任務有清晰的認識。明確家庭與學校的責任界限,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向家長詳細解釋各自的責任範圍,引導家長形成對教師職責的合理期待。二是維護教師合理權責。學校應制定一套完善的危機預防與應對機制,包括危機類型、應對流程、責任人等。建立實時的輿情監控系統,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危機,減少教師面臨的工作風險。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迅速明確教師的職責範圍,對於無端的指責和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予以澄清和回擊,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並通過有效的心理安撫和情感支援,讓教師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與支援。三是積極為教師提供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平臺,包括參加各類培訓、進修學習以及參與教育競賽、評優的機會等,快速提升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定期開展評優活動,激勵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4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支援措施匱乏問題,為教師樹立心理“防護墻”
缺乏對教師心理健康的關愛和保護是導致教師心理健康水準持續下降的直接因素。一些學校在提高教學品質的同時,容易忽視教師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狀態。許多教師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心理問題的識別和應對能力不足。一些關注到自身心理健康變化的教師,往往也缺少獲取專業指導和幫助的途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師心理問題的發生和發展,學校要採取一系列專業化的措施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和幫助。
一是加強心理健康管理。將心理健康作為教師入職資格的關鍵要素之一,對新教師在正式入職前開展必要的心理評估,防止心理素質不符合教師職業標準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定期組織實施教師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及時掌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個人需求。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教師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系統,掌握教師心理健康的動態變化,確保在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初見端倪時迅速識別並採取相應措施。二是開通心理諮詢與援助渠道。充分利用學校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優勢,為教師提供心理健康諮詢與輔導服務。學校還可購買員工幫助計劃(EAP)服務,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務。三是提供心理健康培訓。邀請心理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和支援教師參與心理健康研討會、工作坊等活動。幫助教師學習並掌握有效的心理調適技巧、豐富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情緒疏解和壓力管理,通過專業化的培訓,助力教師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整體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水準,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中國教育報 作者:邊玉芳,係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心理百科|促進孩子自主性發展的十大心理學策略2024-09-09
山東師大心理研究:學業成績不良與兩種心理健康問題間有雙向影響2024-09-09
上海“962525”心理熱線運作3年接15萬來電,全年24小時運作2024-09-09
廣州啟動心理援助試點項目 關注困境、流動和留守兒童2024-09-09
開學了,如何幫孩子渡過寄宿帶來的心理難關2024-09-06
心理中國9月7日20:00回放:把握青春脈動,相伴網路空間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