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國論壇 | 預防大學生自殺的“四個層面”
發佈時間:2024-07-16 08:3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曉 童永勝目前我國適齡青年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根據近期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約四分之一的18~24歲調查對象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問題。這説明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不僅如此,近年來媒體屢屢報道有在校大學生自殺身故的消息。一個自殺的大學生背後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一個班級甚至是整個學校的心理陰影,也不斷促進家庭、學校、社會進行反思和總結,預防悲劇的發生。
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自殺行為不能簡單歸結于某一個或幾個挫折性事件,更不能簡單歸因于當事人“心理脆弱”。實際上,絕大多數實施自殺行為的人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問題。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痛苦煎熬後,遇到了一些挫折,産生了絕望感,進而採取傷害自己的方式,試圖以此“解決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麼如何做才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從而預防自殺呢?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考慮:
個人層面
大學生剛剛步入成年,也經常面臨各種困惑、不被理解或遭遇挫折。由於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較為缺乏,在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容易懷疑自己或者産生偏激,情緒容易起伏,甚至可能走極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心理健康水準: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適應能力
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到了大學以後學生更要處理諸多人際關係,需要適應全新的生活環境。如果處理不好,會感到孤獨、自責、無助,進而産生嚴重的自卑感或極端的想法。
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減少心理上的不適感,還能有助於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表現為相互之間的關心、安慰、鼓勵、支援、理解等等。這些都可以大大增加生活、學習、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心理危機感,也有利於更好地適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鍛鍊,從而保持與同學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斷調整自身狀態實現目標
每個人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最終目標。客觀地評價自己,也能接納他人對自身的正確評價。
大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發揮,揚長避短,在大學四年的時間裏,每年都有大致的規劃,貼合自身的特點,不斷調整自身狀態去盡力完成本年度的目標。目標不宜過小或過大,不要對自己過分苛求,把奮鬥目標確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使自己通過努力最終實現目標。
——學會積極的放鬆和休息
除了繁忙的學業之外,業餘時間自娛自樂,做到積極的放鬆和休整,才能使自己更有效地從事工作和學習。
每個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都有必要依據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條件,注意培養和發展一些興趣和業餘愛好,比如運動類、藝術類、書畫類等愛好。興趣和愛好可以幫助自己化“悲憤”為行動,舒緩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像能量補給站一樣,提供給大學生精神食糧。
——尋求專業幫助
當有自己無法疏解的情緒時,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比如遭遇重大生活創傷事件(親人離世、失戀、學業受阻等)時,若無法排解不良情緒,甚至出現自傷自殺的念頭或行為,説明正在遭受心理危機。
當自身無法化解時,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比如主動尋求輔導員或校內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幫助,也可以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或門診就診,進行門診諮詢與治療。
家庭層面
家庭的氛圍以及溝通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傳統的家長威權壓制、父母離異、留守兒童、家庭暴力及虐待等問題,往往會導致青少年情緒壓抑或暴戾的個性。孩子幼年時期,家長主要職責是養育、保護和關愛;但孩子進入大學階段,家長就不能還按照原來的方式對待已經成年的子女了。
首先,大學生已經或即將成年,有非常強的自我意識。家長需要最大限度尊重孩子的選擇,解答孩子的疑惑;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給予孩子物質和心理支援。尊重和支援孩子的選擇,與孩子之間建立良性的溝通方式。
其次,進入大學後,孩子期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而獲取榮譽,成為班級和學校裏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學階段,大家的學習能力和水準都差不多,想獲取優秀並非易事,孩子出現心理落差在所難免。
因此父母要向孩子傳遞陽光、正確的觀念,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戀愛觀,塑造孩子理性對待成敗得失的心態。
學校層面
——全面重視與開展大學校園心理健康和自殺預防工作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自殺和心理疾病依然有明顯的羞恥感。加上日常對心理危機問題關注度不夠,學生在面臨心理問題或者有自殺意念的時候,不敢求助也不知道如何求助。部分心理諮詢師和輔導員不敢接待或不知道如何幫助有強烈自殺意念的學生。
因此急需全面重視並開展大學校園心理健康工作,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如制定學校危機事件干預應急預案,建立危機事件干預網路,學校心理諮詢專業人員定期培訓和定期接受督導,讓校園心理健康工作者了解自殺危機,掌握必要的評估和干預技能,識別和緊急干預即將發生的自殺行為。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大力進行生命教育,學校每年要定期舉辦生命意義的大型講座,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合理看待奮鬥的價值,平衡物質與精神的需求。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只有一次,沒有重來的機會,只有擁有生命才能完成精彩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生命,所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和專題講座,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常見心理危機及應對辦法、生命意義教育、正確處理情感危機、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這些課程有利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準和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開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在挫折和困難面前要保持理智,樹立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培養他們應對挫折的能力和解決困難的方法。
——全面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雖然通過心理評估不能完全解決校園自殺問題,不是預防自殺的唯一措施,但是充分且全面的評估依然是校園心理危機干預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於篩查出有心理問題或者“自殺高危”的學生,不是簡單貼個標簽或者讓其休學回家就夠了,而是要針對具體情況和學生的需求,開展相應的干預措施,包括協助解決具體的困難或問題,給予必要的支援等。
同時,要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讓青年學生們順利渡過一個個難關。如為貧困生入學提供綠色通道,介紹勤工儉學機會等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面對就業問題;同時學校積極擴大就業渠道,大力挖掘就業資訊,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以此緩解學生就業時遇到的壓力和矛盾,穩定學生心態。
——注意環境安全
自殺行為的實施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和工具來完成。通過排查校園內安全隱患,在不影響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為校園樓宇增加安全保障,如通往天臺的門是鎖閉狀態,設立安全窗戶,樓道走廊設立為非開放式等等,通過保障環境安全,阻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及時開展合理的心理危機干預
萬一發生了校園自殺事件,學校要第一時間儘快開展校園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除了妥善安撫家屬,為家屬提供心理危機干預外,還要儘早為事件目擊者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危機干預,療愈心理創傷。
同時儘快開展全校心理評估,為出現輕中度心理不良反應的師生(包括與當事人熟識的師生或者同一班級的其他師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對於心理創傷嚴重者提供一對一針對性干預。儘快在全校範圍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允許大家表達對此事件的看法,支援其合理行為;採取措施恢復教學秩序,以及合理應對輿情,減少突發事件對全校師生和教學工作的影響。
社會層面
目前,社會價值觀顯現出多元的狀態,就業競爭的加劇和壓力的增大導致大學生心理負擔劇增,心理上容易出現疲憊、迷茫和困惑。媒體對自殺行為,尤其是名人的自殺行為進行不恰當宣傳,容易誘發模倣行為。
公眾對自殺者的歧視、對自殺意念和行為的恐懼乃至禁止談論,對悲觀厭世情緒的大肆渲染等,在不同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沒有足夠識別能力的大學生,都有可能增加自殺行為發生的風險。
部分大學生存在吸煙、飲酒、藥物濫用等不良嗜好,也會增加患者自殺的風險。所以,作為社會媒體工作者,應在輿論宣傳方面多做積極引導,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報道重大突發事件或心理危機事件時,真實客觀地報道和分析,傾向於引導大家了解好的干預途徑和辦法。
要幫助大學生在社會中尋找落腳點,促進社會各界對大學生自殺問題的正確認識。需要多關注大學生尤其是面臨畢業求職的大學生群體,給予關心和幫助,緩解他們面對就業等情境時的各種壓力和焦慮情緒。學校可組織大學生學習招聘面試的著裝要求和回答技巧。通過媒體和政府機構組織向其宣傳就業的途徑和方法、遇到困難知曉求助的途徑和辦法,而不是一味地偏執去走死衚同。成立社工組織,設立一對一幫扶組,真正服務於大學生。
發揮教育名家和公眾人物的正向影響力,大力宣傳珍惜生命的積極生活觀念。在社會中樹立青年人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穩定大學生在快速更新的社會中的平衡感。充分運用一切資源,如構建良好社會支援系統等。對大學生而言,父母與家人、老師與同學、朋友與戀人等都可成為良好的社會支援資源,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其個體、家庭、學校太社會大環境密切相關,不可分割。大學生應自身保持穩定的情緒狀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發展愛好;學校應提供心理學知識,定期篩查大學生心理狀態,針對高危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發展健康的校園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圍,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家長應關心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提供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全方位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劉曉 童永勝/北京回龍觀醫院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心理療愈小錦囊丨如何正確地提供“情緒價值”?2024-07-22
中科院院士陸林:關於精神疾病的解決,我寄希望於人工智慧2024-07-22
心理中國論壇 | 人工智慧如何重塑心理健康:機遇與挑戰並存2024-07-22
心理中國7月20日20:00回放:兒童安全與兒童保護(做法)2024-07-19
上海探索元宇宙心理健康管理新路徑:隨時為需要者提供專業服務2024-07-19
院士陸林:解決兒童精神科醫生短缺亟待政策支援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