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老年人易患兩種心理疾病 心理、生理疾病往往會合併發生

發佈時間:2023-10-09 10:39:3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趙越

醫護人員詢問和記錄老年人心理狀況。

陳燕梅為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

今年10月是我國第14個“敬老月”。提到敬老愛老,大家往往會關注老年人的物質層面和生理健康,事實上,心理健康也是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的一個重要因素。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

近日,70歲的西寧市民張女士在女兒的陪同下走進青海省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精神科主任醫師陳燕梅的門診診室。

張女士的情況很不好,她説:“我感覺特別累,睡眠不好,血壓也控制不住。”張女士的女兒告訴陳燕梅,她母親患有高血壓,最近一段時間總覺得身體不舒服,食欲也越來越差,去醫院就診後也沒查出具體問題,醫生建議她到精神科看一下,張女士的女兒這才意識到母親的心理可能出問題了。經過詳細檢查和測評後,張女士被診斷為老年焦慮症。

“目前,老年人常見心理疾病有焦慮症、抑鬱症、睡眠障礙、認知障礙等,其中,因焦慮、抑鬱來就診的老年人相對比較多。”陳燕梅説,從門診上來看,老年人就診率最高的是焦慮症,省三院今年上半年門診數據顯示,老年人焦慮症佔比24.95%,其次是抑鬱症。

老年人心理疾病

容易被忽視

前一陣,家住省城城北區的陳海琴(化名)老人突然變得悶悶不樂,身體也多有不適,有時候還伴有疼痛症狀,於是家人帶她去醫院檢查,可是各項檢查做完後,醫生也沒查出問題。

後來,在親戚的建議下,家人帶著陳海琴老人找到了西寧市心理諮詢協會秘書長、青海舒帆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阿宇軒。憑著多年的的工作經驗,阿宇軒發現陳海琴的症狀並不是身體的器官出現了病變,而是患上了抑鬱症,他隨即讓陳海琴的家人帶老人去專科醫院檢查。

阿宇軒説,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機體功能減退,生活能力下降,如果再患有慢性病,他們的心理很容易出現問題。“患上焦慮症或者抑鬱症後,大多數老人都是以身體反映為主要表現形式,比如食欲下降、失眠、口乾、疲乏、出汗多、腰背疼等,不少老年人以為這只是身體原因,殊不知這樣的反應與心理有關。”

影響老年人

心理健康的因素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焦慮、抑鬱?陳燕梅説,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這些疾病可能會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不少老人會因此情緒消沉,從而引發焦慮症。同時,有的老人忙碌一生操心慣了,歲數大了突然閒下來,他們就接受不了,導致自信心下降,焦慮症自然會找到府。“有的老年人退休後覺得自己毫無用處,失去自我價值,這時候,心理上也會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狀,表現為失眠、髮發脾氣、食欲不振等。”

陳燕梅提醒,老年焦慮症和天氣變化也有關係,“冬天晝短夜長,氣溫下降,人體血管和肌肉收縮會使身體産生緊張感,繼而會對心理産生負面影響,心理上的緊張往往又會加劇身體上的緊張感,時間一長,人就會焦慮。”

“有的老年人經歷家庭變故或親朋好友去世的打擊後,無法及時排解不良情緒,這時候也容易焦慮或抑鬱。”陳燕梅説。

阿宇軒説:“受到家庭關係和婚姻狀況等因素影響,老年人很容易産生孤獨感,尤其是獨居、喪偶的老人,孤獨感容易使人産生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問題。有的老年人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嚴重的還會有自殺傾向。”

心理、生理疾病

往往會合併發生

西寧市民任倩説:“我母親患有糖尿病,同時還伴有焦慮症,每次焦慮症發作的時候,血糖就不容易控制,等焦慮症緩解後,血糖又會恢復到正常範圍。”

“通常,焦慮症或者抑鬱症並不會引起器質性病變,但是它們會加重軀體疾病。”陳燕梅説,長期焦慮會使身體過多的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應激激素,若這些激素進入血液迴圈系統並長期存在於體內,就會對胰島素等激素的分泌和功能産生影響,導致身體的血糖代謝紊亂。

如果一個人本身患有糖尿病和焦慮症,除了緊張、擔憂等外,還伴有出汗、心悸、心慌等症狀,就會導致體內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引起血糖升高。

阿宇軒説,不少高血壓患者也合併有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疲勞過度、長期精神緊張等都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陳燕梅建議,老年人自身先要改變認知,以豁達的心態坦然面對衰老,遇到任何事情不要鑽牛角尖。退休後有興趣愛好的朋友可以去老年大學選擇一門課程,這樣不僅能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能學到更多知識。“現在,很多社區、老年大學都推出了種類多樣的老年文體活動,這些都可以起到良好的心理支援效果。”

“生活中,子女應多抽時間陪伴老人,並鼓勵他們多參加社會活動,讓老年人主動融入社會。”阿宇軒説。

同時,子女可以讓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菜、刷碗,這樣他們才能感覺到被需要。兩位專家説。

(西海都市報 記者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