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問答

怎樣做個幸福老人? 人到老年也有“ 心理必修課”

發佈時間:2023-09-07 14:02:27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馬志國

身邊的故事

馬老師好!看過您寫給老年朋友的信,我也想和您説説心裏話。

我是個就要退休的人。今年剛過完年後的一個早晨,我照常去散步,忽然就想到:再有人問起多大啦,得説59歲啦。時光真是太快了,一不留神,“奔六”啦,還“奔”什麼?再不留神,60歲就過去了。還拿自己當小夥子?不行了。於是我就想,奔花甲了,就準備當老人吧。

可是,那天又忽然想到,這老人是隨便到歲數就會當的嗎?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過去,我以為就是了解新資訊,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比如,老了也可以學電腦、發郵件、開部落格;老了也可以學書法、學繪畫、學舞蹈;老了也可以看報、讀書、了解社會、研究問題等。那天幾個老友聊天才知道,“活到老,學到老”主要不是説學這些,而主要是説應該學一些老年人的“必修課”。您説,什麼是老年人的“必修課”?

心靈的幫手

您好!您的問題挺有意思。咱們年齡差不多,就當老朋友聊聊天,不説那些專業術語,交流一下個人體會,好嗎?

確實,不同年齡的人應該有不同的“必修課”。“活到老,學到老”主要應該是學那些老年人的“必修課”,就像小娃娃學習“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就像孩子入學學習學生守則;就像初婚的人學習生育常識;就像年輕人初入職場學習職前培訓。這才是不同年齡人的“必修課”。老年人,自然也應該有老年人的“必修課”。

那麼,什麼是老年人的“必修課”?

那天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才讓我茅塞頓開。一家出版社退休的資深編審多年來與我一直保持著聯繫,老先生常把一些好東西發來與我分享。

最近,老先生知道我也該退休了,就常給我發來一些給老年人看的東西。這不,這天打開電子郵件附件,上面説到老年人的“必修課”,關鍵是做到幾個“不討人嫌”,簡直好像就是説給我聽的。

比如,我終於也榮升為單位裏的“一號老頭”了,別人稱“老馬”,進而“馬老”,自己也就偷偷地常拿歲數大了當本錢。於是,老先生囑我切記:歲數大了不是本錢。這年頭什麼都值些錢,就是歲數不值錢。喊你聲“老頭兒”沒什麼錯,叫你聲“老先生”是對方的教養。年輕人憑力氣搶先佔優,那是生物本能;有人給你讓個座,一定要記著説聲“謝謝”,那是有幸碰到了大好人。

比如,我不知從哪一天起,也喜歡上了“憶當年”。孩子們常常笑我:這是您説“第N次”了。可我還是一不留神就説起“想當年”。於是,老先生囑我切記:“想當年”不是人人都愛聽的話,“想當年”的話題要適可而止,畢竟“當年”不如“當今”更實際。

比如,我常常自以為“過的橋比孩子走的路還多”,對孩子的事,對孩子的孩子的事,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於是,老先生囑我切記:少管“閒事”,特別是家中的“閒事”。子女的生活,苦辣酸甜得自己品;孫輩的教育,是子女的事,不是你的責任。與子女相處,千萬不要喋喋不休,大事上表個態,至於他們聽不聽,別計較。

比如,我雖説想到過,老了要努力靠自己,卻也有時候想,人心換人心,自己為孩子們做了那麼多,將來對我錯不了。於是,老先生囑我切記:自願付出時別想著回報。幫子女做飯、洗衣、照看孩子,沒有不叫苦的,但千萬別當著子女的面傾訴。理解不理解的要多些淡定,權當是做了義工。“付出”是送給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想著再“找補”,那會讓所有人都不愉快。

比如,我雖説知道錢是身外之物,可有時候還是為錢的事費心。於是,老先生囑我切記:用好退休金是學問。對親朋好友自不必説,就是子女買來東西孝敬,也一定要説聲“謝謝”,想著付錢。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享受快樂也要出本錢。把數得過來的退休金花出學問,是一種智慧。

比如,我即將退休在家,雖説自己天性耐得住寂寞,卻也常常為《常回家看看》而感動,在自己常去看看父母的時候,潛意識裏也盼望孩子們到時候常來看看自己。於是,老先生囑我切記:消除寂寞根本還在自己。老了,別老想著靠子女,交幾個老友,是應當儘早做的事情。當你不能再隨意走動時,依然可以給老友打個電話,去交流喜歡的話題。即使更多時候獨守長夜,也要把忍受變為享受。因為今生只有一個人能永遠與你在一起,那就是你自己。

您瞧,真不是到歲數就自然可以當好老人的,老人也有老人的“必修課”,這才叫“活到老,學到老”。就讓我們來共同學好這門當老人的“必修課”吧。(內容摘自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的《老年幸福秘籍》,作者馬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