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吃海鮮,如何避免遭遇“創傷弧菌”

發佈時間:2023-09-20 13:45:43 | 來源: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 | 作者:李建

近日,福州一男子因為吃生腌海鮮感染創傷弧菌而被截肢的新聞登上熱搜。《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檢索發現,因為感染創傷弧菌而被截肢甚至死亡的案例近年來並不鮮見。不過,海洋水産科學家提醒説,創傷弧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感染率低,僅在特殊條件下對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危險相對較大。日常接觸和食用海鮮,只要方法得當,無需過於擔憂。

創傷弧菌是什麼

創傷弧菌是什麼,為什麼吃生腌海鮮會引發如此嚴重的感染呢?

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海洋生物品質研究中心研究員、山東省魚類産業技術體系成員劉慧慧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説,創傷弧菌是一種生活在海洋裏的細菌,或漂浮在海水中,或附著在海魚、海蝦、牡蠣等貝類、螃蟹、鯨魚等海洋生物體上。

絕大多數人正常接觸或科學食用海鮮不會造成創傷弧菌感染,但如果是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則可能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感染:

一是刺傷或劃傷,如被帶菌海生生物刺傷或被帶菌礁石、漁具劃傷;二是體表有創口時,創口暴露于帶菌的海生生物、海水、礁石、漁具等物品;第三是經口感染,即生食帶菌的海産品。特別是消化道有創面或患有口腔潰瘍、消化道潰瘍等疾病的人群,生食帶菌海産品,感染風險更高。

雖然創傷弧菌感染率不高,但一旦感染,起病急、進展迅速、救治困難、死亡率極高,因此應引起足夠重視。根據侵入人體途徑不同,可表現為局部皮膚症狀、消化道症狀甚至全身症狀。一般來説,輕型創傷弧菌感染者大都預後良好,但約50%的原發性膿毒症患者,可在48小時內進展為膿毒性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72小時內未處理,病死率接近100%。

如何避免創傷弧菌感染

創傷弧菌具有嗜溫性,感染多發生在溫暖季節,因此夏秋季節尤其需要加強預防創傷弧菌感染。劉慧慧分析説,一方面,夏秋季水溫較高,適合創傷弧菌的生長和繁殖;另一方面,人們去海邊遊玩、接觸和食用海鮮的機會更多。

生活中該如何避免被這種細菌感染呢?劉慧慧提醒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儘量不要徒手接觸帶刺的海鮮,如海膽、螃蟹、海蝦等,以免被刺傷。 挑選、清洗、處理生鮮海鮮時,儘量戴上防水手套操作,或借助刀、鉗子等工具,防止皮膚被刺傷。皮膚有損傷時,避免接觸海水或海鮮。需要注意的是,冷凍海産品仍有可能帶有創傷弧菌,因此在處理冷凍海産品時,同樣要注意防範。

其次,不生吃海鮮或生腌海鮮,尤其是高危易感人群。一般來説,海鮮煮沸3到5分鐘即可有效殺死海鮮中的創傷弧菌。而生腌海鮮主要是靠酒精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但酒精並不能完全殺滅海鮮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因此,食用生腌海鮮有可能使得機體暴露于創傷弧菌中,風險不言而喻。

第三,海洋從業者以及遊客要增強防範意識,做好防護工作,避免受傷;皮膚有損傷時不觸碰涉海物品,避免創口與一切涉海物品接觸。

一旦被感染創傷弧菌該怎麼辦

不小心被蝦、蟹、魚刺傷,擔心引起創傷弧菌感染怎麼辦?

劉慧慧提醒説,如果傷口較淺,對於非高危易感人群,應立即將血擠出,然後用碘伏進行沖洗、擦拭,以起到消毒殺菌的效果。如果傷口較深,且傷口裏留有海洋生物的鉗、刺等異物時,需要經過基礎處理後立即就醫。自行處理後,如果傷口出現劇烈疼痛、紅腫、局部現紅斑,同時伴有高熱、畏寒等症狀,就很有可能是被創傷弧菌感染,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有生食海鮮或海鮮刺傷、海水接觸史。

劉慧慧強調,創傷弧菌具有嗜鹽性,自行處理創口時,切忌使用生理鹽水或將鹽撒到傷口上,這種處理方式只能加重感染。此外,用米酒、食醋消毒等土辦法來處理傷口,均對殺滅創傷弧菌無效,甚至可能影響傷口癒合,引起傷口感染。


責任編輯: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

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

【詳情】

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詳情】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友情連結: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