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鍵詞猜想:將怎樣影響A股
- 發佈時間:2015-12-07 08:2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王斌
編者按:按照慣例,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望于12月上旬或中旬召開。據統計,會議期間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於上漲,不過12月行情在開會前卻表現很強勢,在會議結束後到12月31日,股市表現又有所低迷。
關鍵詞猜想
A、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在11月中旬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被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後為各界熱議。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入手,解放生産力,改革創出新供給,改善供給結構,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減稅和減少政府干預是供給側的典型做法。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供給側”與“需求側”相對應。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三駕馬車決定短期經濟增長率。而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條件下所實現的增長率即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而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數量。
內地經濟界,凱恩斯主義本來佔著主流,而新供給學派不斷崛起。
習近平主席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
李克強總理亦在11月的《中國經濟的藍圖》一文中指出,我們將很多政策工具組合成兩大經濟增長引擎,一個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另一個是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供給,既拉動有效需求,又可以改善民生。
諸多分析人士表示,供給側改革背後的經濟調控新理念應該會在中國年度最高級別經濟會議上得到體現。
B、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和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經濟告別過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首都經貿大學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新常態這個詞彙,本身就包含了GDP增長速度下滑的預期,更加強調要保持一種平穩的心態。與往年相比,新常態概念提出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更加關注産業結構的調整、體制改革深化,更加關注如何擴大內需,實現更高品質的增長。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改革和政策風向標,預計“新常態”將成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
C、國企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9月中旬印發了《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根據《意見》,到2020年將在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更趨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善於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幹企業。
中央通過發文的方式推進國企改革,可見國企改革亦是近期高層關注焦點,亦很有可能成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詞之一。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國企改革也將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個重要話題,也將是明年能看到明顯效果的一項改革。混合所有制的“底線”和“紅線”以及國企分類問題都將在中央經濟會議中有具體的討論,會進一步明確。如何對改革中可能出現的“灰色地帶”加強監管並且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國家層面醞釀的政策或會出臺。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賴於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沒有突破,其他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難繼續推進。改革能否突破,決定中國經濟前途,可以預料財稅、金融體制等改革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D、金融改革
十八大報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務被明確表述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事實也證明,中國的金融改革正在不斷深化:
2014年11月30日《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正式推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經過一個月的徵求意見後,有望在明年1月正式推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網志]認為,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繼續推進需要這樣的制度保障。
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經過多年努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網志](IMF[微網志])決定從2016年10月1日起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的佔比將達到10.92%,超過英鎊和日元。
此外,部分地區的金融改革試點也在穩步推進。2015年12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浙江省台州市、吉林省等多地開展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申萬宏源李慧勇指出,金融改革重點是打破剛性兌付,推進普惠制金融、資産證券化、資本項目開放,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
F、財稅體制改革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制在治國安邦中發揮著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財政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全面體現,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愈顯迫切。
財稅體制改革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涉及方方面面的權益調整,情況複雜、矛盾交織。當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剩下的改革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比如,營改增全面推行將對企業産生重大影響,消費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房地産稅等改革事關百姓和企業切身利益;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更是關係全局性調整。
財稅體制改革被賦予創造改革紅利、牽動經濟穩增長的任務。但目前財稅體制改革如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理順、地方舉債融資體制、稅制等改革,更是吵得熱鬧。從這個意義上説,財稅體制改革可能也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望關注此項議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A股的關係
據Wind統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股指下跌的概率微微高於上漲,1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期間,除了2012年為週末外,另外9次,股指有5次下跌,只有4次上漲。
不過12月行情在開會前卻表現很強勢,剔除2005年在11月底會議開幕,9次的12月會前行情中上證有7次上漲,2次下跌,而深證更是只有1次是下跌,其餘8次均上漲,上漲概率都很高。
在會議結束後到12月31日,股市表現又有所低迷,10年中股指上漲和下跌各佔一半,但上漲幅度卻遠高於下跌幅度。
可見中央經濟會議的召開之前,12月的市場行情較明確,一旦會議開幕後,股市將有所走弱,整體看行情分界線很明顯。
附:近十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下一年經濟工作任務
2014年:
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任務: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3年:
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任務: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調整産業結構;著力防控債務風險;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2012年:
提出2013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産品供給;加快調整産業結構,提高産業整體素質;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品質;加強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2011年:
提出2012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增強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2010年:
提出2011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作。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産品有效供給。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
2009年:
提出2010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提高宏觀調控水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2008年:
提出2009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改革開放,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2007年:
提出2008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大攻堅力度,確保節能減排取得重大進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2006年:
提出2007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堅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和擴大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堅持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深化體制改革,加快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保障。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2005年:
提出2006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大力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繼續推動東中西良性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體制改革,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