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許正中:前瞻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幾個重點

  • 發佈時間:2015-12-18 14:38:2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博導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為實現經濟與社會發展方式根本轉變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階段。首要的問題就是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迅速切換。在中國傳統的經濟增長動力是所謂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與出口。“三駕馬車”為中國經濟的增長作出重大貢獻,但在量和規模擴張成效顯著,卻不能將中國經濟推向更高的發展水準。與日本和東亞“四小龍”相比,中國在經濟處於中等收入水準的時候,遇上了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催生出“雲物大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經濟。近些年來中國經濟中新業態、新技術和新經濟形態層出不窮,形成了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亮點。中國有可能利用這些新技術和産業形態,實現向高收入經濟體的過渡。要順利實現這一點,必須佈局全球産業結構競爭力,使得我們的産業結構適合新經濟形態的發展,並在國際上具有較為突出的競爭力,甚至引領國際相關産業的發展。“技術、技能、創意”這新的“三大驅動輪”應該與“三駕馬車”並行發揮作用。為此宏觀調控也應該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減緩傳統産業衰亡對社會産生的陣痛的同時,著力為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

  要想順利完成向高收入國家的轉型,中國需著重要打造區域結構競爭力。建國以來我們一直推行城鄉二元體制,將城鄉要素市場尤其是勞動力市場進行人為的分割,導致在同一國度內不同居民因身份不同而享受不同的待遇,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産生了不利的影響。據統計,中國2014年城市化率為54.77%,而2010年美國城鎮化率則達到82.3%,日本為66.8%,南韓則為81.9%,英國為90.1%,中國的城市化率遠低於全世界平均水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城市化率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農村居民要想向城市遷移困難重重,一時也難以享受原有居民的福利和待遇等。2016年中國要為迅速提升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建立良好的社會軟性基礎設施,徹底扭轉城市化滯後造成的市場化改革深層動力不足,抵禦經濟的下行壓力。將生産要素和資源集中到一些中心區域,並通過這些中心區域的極化帶動作用,提升周邊區域生産要素的市場價值,增強區域內民眾獲得優質公共服務的能力,進而提升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水準,就成了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抓手。2016年,乃至整個“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在於培植區域結構競爭力,逐步弱化城鄉居民的身份差異,大力推進城市化而非簡單的“城鎮化”,重點打造主體功能區域,實現城鄉生産要素市場價值趨同和一體化,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並服務於這個目的,而非簡單地推行技術設施的硬化。

  城鄉二元體制在中國實施已非一日,其影響根深蒂固,遠非一日所能祛除。要真正推動城市化向縱深發展,成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可靠動力,必須充分發揮制度結構競爭力,破解城鄉二元體制難題。具體説來就是充分啟動“三元互動”的動力機制,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所謂“三元”,指的是土地、人口、産業生産力載體,也就是物化形態的創業元(園)、培訓元(園)和安居元(園)。將所有的生産要素都被整合進現代産業體系,推動自然村和自耕農逐步消亡,被現代社會和産業體系所吸收,形成種田靠職業農民。創業元是以産業集群匯聚為抓手,解決充分匯聚城鄉資源,將城鄉資源一體化,打造産業結構競爭力,最終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培訓元旨在提高人的勞動技能,為離開農業部門的農民提供適當的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適應城市生活和現代産業發展需要;安居元則為農民解決居住、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獲得等問題,使其能順利地完成向市民的轉變。中國要順利完成城市化,必須實現三元互動,在充分破除舊的不合理的制度基礎上,打造符合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結構競爭力,構建社會普遍服務體系,使得農村居民在遷移城市之後能夠享受到充分的社會普遍服務,從而實現中國有史以來最大一次生産力的濃縮和轉移。

  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沒有最終完成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現代社會的特點就是傳統的等級制逐漸消亡,代之以信用等級作為區分個人在社會地位和能力方面差異的標誌與象徵。同時,“人”這一因素在社會生産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無論在生産還是消費、分配過程,勞動者特別是受過充分訓練的勞動者這一因素的作用,已經超越了其他生産要素而躍升至所有生産要素之首位。要想充分發揮勞動者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落實社會普遍服務體系,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程,使得中華民族成為一個創新型的民族,必須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將信用體系和信用記錄落實到個人,使得具有相應能力的個人既能夠通過信用體系取得足夠的生産要素,推動創新和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又使得信用記錄與個人生活與發展密切掛鉤,保障社會信用體系能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眾所週知,中國是一個傳統等級觀念較為濃厚的國家,等級觀念不僅在個體之間製造了許多認為障礙,而且在各類企業和社會性團體之間,等級觀念的影響更是不可忽視,這就給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如果説這種影響在中國勞動力成本還較低、國際對中國商品吸納能力還較強的時代尚可以忽略的話,那麼到了今天,這種影響就不可以忽略了,必須從根本上予以解決。建立起社會信用體系,破除陳腐的等級觀念,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釋放各種生産要素的活力,確保中國經濟長期具有充沛的活力,從而完成中國社會千年結構大變局,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乃是此次經濟工作會議和“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所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