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證報社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 發佈時間:2016-03-17 15:34: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2016年全國兩會閉幕,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暖風”勁吹,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證券報認為,服務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將更加注重實體根基;立足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更加完善;穩中求進,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監管“防火牆”將更為牢固。可以期待,“十三五”改革宏圖將推動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也將助力“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

  服務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之根本。資本市場被稱為宏觀經濟的“晴雨錶”,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絕大部分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正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經濟結構的逐步優化、市場環境的逐步完善,資本市場從零起步,逐步成長為具有近3000家上市公司、初步擁有多層次體系、交易品種不斷豐富的重要金融市場。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融資結構轉型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領域的重要突破口,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有效的資源配置功能、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功能、並購重組的助推器功能,都將對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援。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平均佔比維持在85%以上的水準,我國平均證券化率約為68%。這种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要求資本市場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不能“脫實向虛”,更不能“自娛自樂”。

  市場化、法治化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之路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在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股市、債市、匯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都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一直運作在市場化、法治化的軌道上,這也是未來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路徑。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作為配置資源最有效的市場,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需要遵循市場規律,也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二者的核心也在於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我們期待,隨著未來註冊制改革、監管轉型等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立足國情,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之要義。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絕對主體,投資理念還不夠成熟;多層次市場體系呈“倒金字塔”形,基礎層面的融資體系還比較薄弱;金融創新步伐較快,而金融法治生態環境還不夠完善。這些“成長中的煩惱”都需要通過系統性的改革來逐步解決。在此過程中,如何立足國情、有的放矢將考驗監管層的智慧。正如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答記者問所言,在不斷擴大開放的全球化環境當中,資本市場的制度安排重構要吸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好的做法、成功的經驗,但是每一項改革必須牢牢地立足中國國情。

  防範風險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之底線。監管層多次強調,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週邊市場不穩定、前期股市異常波動教訓等背景下,提升金融監管的有效性、針對性、協調性已提上日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也明確顯示出穩中求進的基調,注重改革的系統性、穩定性。以註冊制為例,證監會強調,註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不會單兵突進,不會一步到位。

  當然,改革是一個“啃硬骨頭”的過程,但我們並不缺少爬坡過坎的勇氣,也不乏“涉險灘”、“闖激流”的智慧。我們相信,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新動力正在加速培育;改革新征程上,資本市場新力量也在加速集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