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2016博鰲論壇大幕將開 “農業現代化”問題引關注

  • 發佈時間:2016-03-17 15:23:15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農業、農村話題每年都是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場的重頭戲之一,而剛剛發佈的《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一號文件”)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對農業相關問題的高度關注。

  截至1月1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的農業、農村話題已全面啟動。根據最新的議程草案,年會將開設兩個場次分論壇,分別圍繞該“鄉村建設與治理”、“農業的問題與出路”兩個話題展開討論。

  2016年,中國農村經濟改革進入第38個年頭。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6年間,中央先後發佈18個一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在最新發佈的一號文件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新理念,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表述被首次寫入文件中。

  文件指出,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加大創新驅動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保持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互促共進,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認為,“中央一號文件持續聚焦‘三農’,彰顯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今年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解決“三農”新老問題、有序推動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鄉村建設與治理

  今後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村成為最需要補齊的那塊短板。隨著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發展勢頭良好。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重建設輕管護;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難以適應當下農民需求,重硬體輕軟體;農村環境存在臟、亂、差現象,重眼前輕規劃;農村老齡化、空心化嚴重,推進市民化過程中重“面子”輕“裏子”。特別是農村仍存在大量貧困人口,亟待脫貧致富。

  文件提出,把國家財政支援的基礎設施重點放在農村,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蔣和平認為,一號文件在強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強調不斷提高農村學前教育、鄉村教師隊伍等基本公共服務水準,今後美麗鄉村和農民幸福家園建設必將駛入快車道。

  此外,文化流失及傳承問題也不容忽視。費孝通先生用“鄉土性”形容中國農村的文化特色。如今,鄉土文化也逐漸消解,大量的文化景觀、傳統習俗、道德信念等被冷落、丟棄,“鄉土中國”很可能真的從現實中消失,變成只存在我們記憶中的“故鄉”。

  二、農業的問題與出路

  “中國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足以可見中國人口對耕地資源的巨大壓力。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耕地安全問題勢必更加突出。

  國際經驗表明,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會導致糧食消費增長和糧食生産比較優勢下降。目前,中國工業化進程對農業耕地及生産造成的巨大壓力,給糧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地少人多”的客觀現實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穩定耕地數量、提升耕地品質、挖掘産能潛力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價格問題導致的增産不增收現象也十分突出。生産量、進口量、庫存量“三量齊增”的怪現象,究其原因在於價格倒挂的機制。有專家認為,國際農産品價格低,國內生産成本高,為此就應該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聯動,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加強保障糧食供給。另一種觀點認為,從國內看,土地資源稀缺,化肥農藥的使用已經導致土地資源開發強度過度,未來農産品生産成本的降低,只能靠大力擴大經營規模,降低單位土地上勞動力的投入成本。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認為,“綠色發展本是農業的天然功能,但目前很多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與綠色發展相悖,需要及時糾正。” 要加快改變農業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狀況,放棄“高投入、高産出”的掠奪經營方式,大力發展迴圈農業,採用休耕、輪作、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修復農業生態環境。

  2016年,在立足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自身利益的基礎之上,如何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也是專家熱議的問題之一。

  與當前經濟轉型升級方向相一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詞今年首次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指出,“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是聚焦數量問題,主要是結構和效益問題。” 為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部已經決定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糧食生産,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及西南石漠化區等“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出的耕地將根據市場需求和農牧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地發展青貯玉米、飼草、雜糧雜豆等作物。

  在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鄉村建設與治理”與“農業的問題與出路”的專場論壇將分別於3月22日和23日舉行,屆時將會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圍繞以上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共同探討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思路與方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