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軍:精準扶貧要在集體經濟上發力
- 發佈時間:2016-03-09 09:18: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張少雷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甚至已經成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緊迫、最艱巨的任務,既關乎增進人民福祉,也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更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農村集體經濟是過去生産大隊的繼承和延續,無論是從我國的經濟制度上看,還是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看,集體經濟都是必須大力發展的。我們應該把發展鞏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精準扶貧、引領弱勢群體共同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的硬指標,在政策上要支援,在經濟上要幫助,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加大“以獎代投”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
農村集體經濟要發展,必須要和市場經濟相適宜,必須突破僵硬的思維定勢,學會把本地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這就要求加強對村級領導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他們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因勢利導、強基固本。各級政府要通過深入農村調研,了解農村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的實際困難,再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能保證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好政策。
發展集體經濟並不是一味地建廠,而是因地制宜地發展綠色産業,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農村資源,如林場、園藝場、花卉苗圃場以及特種養殖,把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産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近郊和邊遠農村,應根據各村經濟基礎等各方面實際,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基礎上,開發“山水間的銀行”。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堅持開放方針,既要能“引進來”,把好的企業、好的投資人引進來;也要能“走出去”。以張家界為例,我們在柑橘銷售上主動出擊,聯繫國內各大超市以及對此有需求的老闆,把集體經濟産生的成果轉換成經濟的增長。我們還嘗試在農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推行個體經濟和集體經濟捆綁式經營模式,以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個體為技術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技術特長,在資金和管理方面以村級管理為主體,在把握整個集體經濟的前提下,幫扶項目申報、提供政策扶持、協調市場行銷,既提供了組織保障,又降低了經營風險。
(作者朱國軍為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