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打造創新驅動升級版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薛海燕  責任編輯:張少雷

  “十二五”期間,江蘇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地區生産總值連續邁上3個萬億元臺階,去年突破7萬億元,每人平均GDP達到8.8萬元。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江蘇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有怎樣的新佈局?發力點在哪?全國兩會期間,本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

  “這幾年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前,江蘇經濟之所以能夠運作得比較穩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創新抓得早、抓得實。”羅志軍代表告訴記者,進入新世紀,江蘇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優勢,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特別是“十二五”以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收到明顯成效。區域創新能力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列,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5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5年來,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5%以上,去年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比達40%。新興産業加速發展,去年實現銷售收入突破4.5萬億元。

  “一切創新最終落腳點在企業,企業才是市場最具活力的創新要素。”羅志軍代表説,活力在基層、在企業、在微觀主體,必須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

  “十二五”期間,江蘇通過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萬企升級”行動,努力將創新資源引入企業。2015年,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超過88%;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0家,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比如昆山好孩子集團是江蘇本土民營企業,始終把自主創新擺在核心位置,構建了全球八大研發中心,成為全球兒童耐用品行業規模最大、品牌影響力最強、最具創新活力的領軍企業。目前,“好孩子”專利累計達7000余項,超過前10位競爭對手的總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羅志軍代表説,近年來江蘇實施一系列人才工程,加快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水準管理人才、高技能實用人才。鼓勵人才互動交流,共選派700多位優秀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到高校擔任“産業教授”,組織600多位行業專家擔任企業“科技副總”。

  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2013年,江蘇成立省産業技術研究院。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研究院不設行政級別,堅持市場導向機制,推行項目經理制,把服務中小企業和突破産業共性技術問題作為主要任務。集聚各類研發人員5200多人,實現技術成果轉移轉化近千項,先後攻克制漿造紙廢水近零排放成套技術與裝備、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機觸摸屏和生物基材料萬噸級産業化技術等一批重大關鍵産業技術。除了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外,産業研究院的成立,把企業、科研單位、科技人才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了創新驅動戰略各要素的無縫對接,最大限度釋放了創新活力。

  2016年初,江蘇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立了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的目標。

  羅志軍代表強調,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主要是立足於産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緊密結合,發揮江蘇雄厚的製造業優勢,呼應“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戰略。同時,在實踐中突出三個主要抓手:一是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在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的基礎上,適時優化政策導向,調整工作重點,著力推動企業研發機構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通過新産品新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二是實施企業製造裝備升級計劃。圍繞數字化、智慧化的目標,加快企業裝備數字化普及應用推廣,推進企業裝備智慧改造,擴大關鍵崗位機器人應用,培育發展一批智慧車間、智慧工廠。三是實施企業網際網路化提升計劃。推動企業大力開展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實現從研發、生産、銷售、服務等全流程的網際網路化轉型。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羅志軍代表説,“十三五”期間,江蘇將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優勢,厚植新動力,促進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平穩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