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債券違約頻繁基金持債起底:貨基安全 債基危險

  • 發佈時間:2016-04-18 09: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似乎是股市的黑天鵝成群結隊飛進了債市,最近債券違約的消息來得有些頻繁,再配合債券收益率一路走低,足夠讓人擔心。

  不要以為債券市場離你很遠。雖然炒債券的人遠不如炒股票的多,但你買的基金産品可持有不少債券。可能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基金持有的債券市值遠高於股票,基金是持債大戶,當然風險也就在其中。那麼你的基金還能好好持有嗎?

  而在違約面前,不論資質還是評級都突然失靈。央企違約,民企也違約。那麼基金持有的債券主體究竟成分如何?少了這個數據恐怕就很難估量目前的風險。於是,理財不二牛根據去年年報數據,獨家整理了一份基金公司持債主體的成分榜單,並且邀請了業內知名債券基金經理進行點評。

  貨幣基金安全債券基金危險

  最近債券市場很不平靜,就連央企也出現違約。根據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統計,“僅僅今年以來,市場上曝光出來的債券違約事件就多達24起,其中有16起已經是實質性違約,涉案金額為135.45億元,其中已有公募基金公司踩雷”。不止是踩雷,而且還出現基金公司與債券發行主體對簿公堂的局面。

  為什麼最近債券違約特別多?某知名公募債券基金經理告訴理財不二牛,“關於債券信用風險的擔心由來已久,只是近期在整體經濟環境下行的影響下出現了較為集中的風險暴露。另外相比于銀行出現的貸款違約率,債券的違約數量和金額都相對較小,處於風險可控範圍內”。

  那麼廣大投資人需要為此擔心嗎?其表示,“目前債券基金都是遵從相對分散進行投資建倉的,因此對於信用風險的點狀爆發,投資者不必過度擔心。從目前案例來看,債券違約對各類固定收益類産品的影響都相對有限。基金公司和銀行出於各種考慮對發生的損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承擔”。

  不必過度擔心並不等於不擔心,而是應該擔心別過度,因此理財不二牛認為投資者還是需要密切留意。

  已經有業內專家表達了更加明確的觀點:“如果風險已經暴露,大家可以考慮贖回債券基金。當然最終的判斷還是交給你自己”。

  除了違約之外,近期債券收益率大幅下跌也讓人感到疑惑。專家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收益率大幅下跌其實也和違約有關。債券違約嚇到了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做杠桿的恐怕趕快要卸杠桿。其次,對單一債券品種配置過高的,現在選擇撤資。第三,他們肯定也在研究哪些債券後續可能出現問題,因此進行賣出調倉。一賣出,價格肯定就下來了。”

  可能又有投資者要問了,目前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産品主要就是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如果債券基金不能買了,貨幣基金可以替代嗎?答案是可以的,“寶寶”們可以繼續持有。

  專家表示,“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同樣都投債券,但貨幣基金不會受債市違約影響的原因是兩者計算凈值的方法不一樣。貨幣基金計算方法採取的是攤余成本法,而債券基金計算凈值使用的是收盤價格。假如貨幣基金持有的某只債券的價格為5%,那麼按照攤余成本法,5%除以365天,每天都能獲取0.013%的收益,這份收益是平均且持續的。而且貨幣基金集中持有單個債券的比例普遍不高,影響不大。”

  基金持債大起底

  其實不止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投資債券。或許大家不太了解,除現金之外,債券長期一直是公募基金公司整體投資比例最高的標的,遠高於股票。除了指數基金、股票型基金以及QDII之外,其他類型的基金産品或多或少都會配置債券。

  目前公募基金資産配置分為6大類,按照2015年年報市值排序,依次是現金2.96萬億元,債券2.68萬億元,股票1.88萬億元,其他資産1.08萬億元,基金59.9萬元,權證17.46萬元。資産凈值一共5.58萬億元,資産總值8.58萬億元。

  也就是説,截至去年底公募基金公司一共持有2.68萬億元的債券資産,這個是相當龐大的數字。他們究竟買了哪些債券呢?

  依舊按市值排序,Wind資訊統計,第一大類是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值為8422.9億元,佔比為10.02%;其次是企業債6044.99億元,第三是金融債4781.54億元,第四是國債1091.93億元,第五是可轉債174.18億元,第六是央行票據2011.8萬元。

  如果與2014年相比,2015年基金可轉債持有比例大增,增幅達到68.4%;而央行票據被劇烈減持,減幅為80.14%。此外,國債、企債、金融債增持幅度為25.56%、16.38%和10.86%;持有比例最高的企業短期融資券略減持1.35%。

  上述基金經理對此表示,“短融2015年發行放量,在長期利率處於絕對低位的時間點上配置短期信用債是正常的選擇。而央票陸續到期,並無指向性意義。”

  截至去年底,有10家基金公司債券持有比例佔其資産總值的50%以上,依次是國開泰福、鑫元、山西證券(旗下公募基金業務)、嘉合、江信、安信、西部利得、國金、民生加銀、國聯安。這些基金公司多為新公司或者小公司,旗下産品數量有限,且大多為固定收益類産品。

  具體品種方面,2015年底公募基金公司持有的前十大債券均為金融債,即15農發13、15農發16、15國開11、10、15國開06、15國開15、15進出11、15興業CD320、15興業CD315、15國開02,持有市值都在100億元以上。

  基金持債主體多為地方國企

  由於債券的發行主體涵蓋了各行各業,因此不論央企民企,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目前出現信用違約的債券基本上各種主體都已經出現。

  那麼,基金持有的債券主體究竟是哪些企業呢?沒有這個數據我們就很難估量目前的風險。於是,理財不二牛根據去年年報,獨家統計整理了一份基金公司持債主體的成分榜單。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按照發行主體類型劃分,基金持有最多的是地方國有企業發行的債券,多達524家。地方國有企業是指地方政府機構出資辦理的國有企業,縣屬國有企業、市屬國有企業、省屬國有企業都稱為地方國有企業。而這524家企業中,最多的是城投公司、城建公司、各種實業集團等。此外,央企有109家,民營企業72家,所屬行業均比較分散。

  如果按照債券發行主體的行業來劃分,建築業數量排名第一,多達305家,背後主要是地方國有企業的各種建設投資公司。其次是綜合行業,數量190家,包括各種大型綜合集團。第三是製造業,數量148家。

  理財不二牛注意到,基金持有的債券發行主體行業屬性分化嚴重,傳統行業遠多於新興行業,例如租賃和商業服務業、資訊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行業,基金持有的債券發行主體均為個位數。或許除了購買偏好之外,兩種行業發行的債券數量本身差距也很大,傳統行業更加熱衷於發債。

  上述基金經理對此認為,“目前國有企業信用風險的爆發主要集中于産能過剩行業,而民企除了産能過剩行業爆發較多外,還有分散在各行業的點狀爆發情況。基金的總體持倉行業分佈受發行主體行業供給的影響較大。根據行業排名可能是建築和綜合業較多。這樣的企業多為地方城投公司,風險相對可控”。

  那麼在今後的投資中究竟該如何避免踩雷?其認為,“債券違約屬於市場的正常行為,長期以來的剛性兌付被打破屬於必然事件。不過由於債券市場在過去較長時間裏並沒有受到這項風險的挑戰,因此有少量機構對此準備不足。我們認為要避免踩雷就必須回歸基本面進行研究,並對公司情況進行長期緊密地跟蹤。目前出現的信用風險事件有很多其實有跡可循,重視信用基本面的研究和跟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踩雷的發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