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黑天鵝?中鐵物資債券違約會引起貨基擠兌潮?

  • 發佈時間:2016-04-13 07: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導讀】中鐵物資的公告一齣,市場反響較大,關於貨幣基金兌付的擔憂出現。

  今年的債券市場一點也不平靜,債券違約頻率上升。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要正確看待債券違約,目前信用違約比例還遠遠沒有達到正常市場應該有的水準。

  細思極恐,聽基金經理這麼一説,沒見過世面的基金君心臟猛地顫了一下,為手裏的債券基金捏了把汗。

  違約事件發生頻率上升

  4月12日,浙交投發佈子公司債務違約的公告。就在4月11日,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鐵物資”)發佈公告稱,近年來公司業務規模持續萎縮,經營效益有所下滑。目前,公司正在對下一步的改革脫困措施及債務償付安排等重大事項進行討論。申請公司相關債務融資工具于2016年4月11日上午開始暫停交易。根據公告,中鐵物資發行且尚在存續期的9期債務融資工具總規模達168億。其中,超短期融資券為48億元,中期票據為20億,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為100億。其中,10億規模的15鐵物資SCP004即將於今年5月17日迎來到期兌付日。

  中鐵物資的公告一齣,市場反響較大,關於貨幣基金兌付的擔憂出現。邏輯如下:中鐵物資本身基本面差,倘若因為違約或者估值大幅下調,某貨基-50BP(一般情況下,貨基-25BP的時候,基金公司一般會立刻採取措施,但是如果某只貨幣持有的量比較大且持倉集中,例如5個點,在估值相應大幅下調,或者出現違約的時候,會一下子低於50BP,基金公司沒時間進行調整),基金按照市價估值為0.995,那麼由於貨幣基金的凈值始終為1元,由於攤余成本法,最開始贖回的投資人按照1元贖回,後面的投資人則要承受虧損的風險,如此一來會導致擠兌潮出現。另外如果貨基大幅低於50bp,且基金公司資本金通常較小,無力承擔這一損失,則有可能出問題。

  但是這種事情在國內發生的可能性不大,中鐵物資屬於央企背景,可能會採取相應措施來保證危機解除。況且,一位債券型基金經理表示,中鐵物資公告內容披露的資訊還是太少,現在還很難對是否違約做出有效的判斷。貨幣基金應該也不會馬上虧損,影子估值法下,-50bp以內風險是可控的。因為貨基估值上一般都有一定正偏離,能夠彌補這個債券的一部分流動性補償,前提是最後別違約或者估值大幅下調。此外,貨幣基金風控很嚴,一般會分散投資,單個債券佔比較小,如果只是估值變動,影響不大,目前來看,還沒有到這一步。當然如果確定違約了,就不好了。

  中鐵物資違不違約還不好説,債券違約的頻率卻是在上升的。記者拿到了一份自2007年以來的信用事件集合。發現今年以來,債券違約的頻率明顯在加大。北京某債券型基金經理表示,去年到今年出現的信用違約債券,有高評級的,也有低評級的。民企、國企都出現了違約案例,並沒有很集中的領域。

  “要接受違約成常態的現實”

  深圳某債券型基金經理稱,現在高評級的債券也出現問題,因此在未來的債券投資中,光買高評級的未必管用,高等級也會踩雷,低等級也有好券。作為基金公司而言,不能一味地依靠評級,要重點關注發債企業的資質和資信,踏踏實實做好信評。

  在超日之前,中國的債券市場未出現過實質性的違約,雖然私募的案例在此之前有過一些,但是由於影響力不大並未進入公眾的視野。

  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債券基金經理表示,從正常的金融市場或債券市場角度來説,沒有違約反而是不健康的。從超日開始這兩年陸陸續續違約事件出了不少。從無到有也是一個質的變化,自去年開始,頻率開始上升。純粹從正常經濟體,參照整個實體經濟不良,和銀行貸款不良率來説,目前信用違約比例還遠遠沒有達到正常市場所應該有的水準。

  上海某基金經理認為,從信用違約角度來説,信用違約將來會成為一個常態,至少它的頻率和發生的概率會比目前會多一些,而且不光在某個時點上會碰到,在今後整個投資過程中,持續的都會碰到信用違約事件。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投資者,包括債券的直接投資者,都要慢慢接受和適應這個現實。

  “以後更要加強投資前的信用研究,之前這方面做的功課很少,真正發生時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當把信用違約風險變成市場上正常的風險存在時,投資機構就有足夠的措施和手段去跟住風險、對衝風險。市場才能夠正常運作,違約風險也就不再成為對所有人造成恐慌性或嚴重影響的風險。這是市場成長的一部分,機構把這些東西都學到手了,也會跟著成長。”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在債券的投資上,一位債券型基金經理稱,現在的市場越來越複雜,如果只靠持有到期策略,很難取得理想的收益,所以在債券投資方面,也需要通過短期波動尋找超額收益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