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建行:在轉型發展中鞏固傳統優勢拓展新興業務

  • 發佈時間:2015-11-06 10:37: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倫敦當地時間2015年10月19日,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舉行開業慶祝活動,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英國財政部經濟部長哈瑞特-鮑德溫、中國人民銀行歐洲代表處首席代表包明友、匯豐銀行集團主席范智廉以及來自英國社會各界嘉賓共300余人出席了慶祝活動。

  倫敦當地時間2015年10月19日,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舉行開業慶祝活動,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英國財政部經濟部長哈瑞特-鮑德溫、中國人民銀行歐洲代表處首席代表包明友、匯豐銀行集團主席范智廉以及來自英國社會各界嘉賓共300余人出席了慶祝活動。

  十年前的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上市,成為四家大型國有銀行中率先股改上市的銀行。

  作為大型國有銀行股改的先行者,建設銀行上市當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位國際機構資深投資者驚奇地發現,身處光環中的建設銀行董事長卻在現場介紹著五位國內來的基層員工,頓時由衷地讚嘆:“一個如此細心關愛員工的企業,未來前景一定不會遜色。”

  十年後的今天,事實驗證了這位投資者的判斷:建設銀行以優異的業績始終穩定回報投資者。位居全球銀行前列的建設銀行,不僅在資産、市值、利潤和品牌等方面創造了佳績,也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十年累計現金分紅4900多億元,每年分紅金額均佔凈利潤33%以上,受到了國內外資本市場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數字背後的故事 股改十年碩果纍纍

  上市十年來,建設銀行加快發展創新步伐,建立完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確立“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實現了“脫胎換骨”式的轉變。

  從資産規模看,截至今年上半年,達到18.2萬億元人民幣,是上市前的近5倍。也就是説,十年時間裏,再造了4個建行;

  從盈利能力看,上市十年來,累計實現利潤1.5萬億元,凈利潤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6%,每年的凈利潤是上市前的近5倍;

  從核心指標看,ROA(年化平均資産回報率)和ROE(年化平均凈資産收益率)分別為1.51%和20.18%,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70%和12.35%,這些指標均領先於國際大銀行;

  從資産品質看,不良貸款率從上市前的3.84%,已大幅下降至1.42%,撥備覆蓋率為185.29%,領先於國際大銀行;

  從投資回報看,上市以來累計分紅4900多億元,歷年分紅金額均佔凈利潤33%以上,讓投資者實實在在分享了發展紅利;

  從綜合實力看,2014年,國家財政部門對金融機構作績效考評,在資本充足率、資産回報率、凈資産收益率、撥備覆蓋率等7項核心監管指標中,建設銀行名列前茅。

  一連串鮮活的數字,真實記錄下了建設銀行十年股改的成績與故事。

  小馬是金昌市寧遠堡鎮的一名農村大學生,畢業後一直想開一家銷售地方特産的網店,但手頭沒錢,又不好意思向親友借。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建設銀行網站上的“快貸”産品,短短幾分鐘,就得到5萬元資金,解了燃眉之急。

  “快貸”是建設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的一款萬眾創業個人網上全程自助貸款,在網上或手機上辦理只要幾分鐘,最高可達500萬元。目前建設銀行“快貸”已為全國31.08萬客戶累計發放66.53億元。

  而這只是建設銀行每年數千種創新服務中的一種。以建設銀行微信銀行為例,下轄“微金融”、“悅生活”和信用卡三大服務模組,覆蓋75項金融功能。只要有建設銀行賬號,不需網銀簽約或手機簽約,就可網上辦理全國各地水電、手機、固話、電視、寬頻、煤氣和熱力等費用。

  對此,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説:“我們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是其他銀行,而是時刻變化的客戶需求。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是建設一流銀行的唯一捷徑。”

  上市後,建設銀行全面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尤其是近年來更加深化了“善建者行,成其久遠”的核心價值理念,並將其作為國有商業銀行發展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最基本的檢驗標準。

  經營環境生變 轉型勢在必行

  當今世界突出地表現為一個“變”字,“變”中既有挑戰,更有機遇。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中,“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給銀行發展帶來契機的同時,也對銀行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只差“臨門一腳”,適應金融改革也成為各大銀行面臨的又一挑戰;網際網路金融業態對傳統金融業務衝擊迅猛,銀行業傳統盈利模式難以為繼,轉型勢在必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銀行繼10年前的股改上市後,再度啟動轉型。

  2013年,建設銀行開始著手研究轉型發展;2014年,在歷經了100多稿的修訂之後,最終由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集全行之智制訂的《中國建設銀行轉型發展規劃》,在中國大型銀行中率先開啟了全面轉型的新征程。轉型規劃提出建設銀行“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銀行、智慧銀行”的總體轉型目標。

  “建設銀行應當建成世界一流的綜合化銀行集團,而不是綜合化金融集團,綜合化的銀行集團意味著以銀行業務為主,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各項業務綜合發展。為此,建設銀行計劃到2020年實現集團總資産表內外合計27萬億元,其中表外16萬億元,年度利潤超過3000億元。”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如是説。

  據悉,2015年年初,建設銀行已完成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將原先四個部門分別更名為戰略客戶部、結算與現金管理部、網路金融部、數據管理部;並重新整合設立資産管理部(投資銀行部)和渠道與運營管理部兩個部門。

  一系列更名、新設以及部門分拆後,更大範圍的業務調整和佈局亦將隨之開啟。

  鞏固優勢 將“短”變“長”

  “哪有建設,哪就有建設銀行。”這是建設銀行形象的鮮明寫照。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已超10萬億元,居大行前列。基本建設貸款是其特色和優勢,餘額已達2.7萬億元,在公司類貸款新增中均保持40%以上,重點支援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儲備了268個重大投資項目,累計投資額度達4600多億美元。

  住房金融被視為建設銀行的“一張名片”。目前,建設銀行的住房資金存款餘額超過6500億元,公積金貸款餘額已超1.2萬億元,佔據整個市場半壁江山。據介紹,結合建設銀行2020年戰略轉型規劃,住房金融業務將在行銷和服務層面衍生到物理網點,以“房易通”為核心,建設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綜合化的住房金融服務,包括房地産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二手房貸款和公積金貸款,鞏固已有優勢,彌補弱點。

  不僅如此,建設銀行信用卡業務多項核心指標同業領先,已經確立了市場拓展的領先地位;作為國內首批開展託管業務的銀行,建設銀行託管資産規模達5萬億,十年間規模增長了80多倍,年資金結算量超過10萬億元;建設銀行還積極服務小微企業,並與支援“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如今小微客戶超過25萬戶,貸款餘額達1.2萬億元,連續兩年新增同業領先;網路金融服務亦趨向功能先進、産品齊全、發展領先。目前,個人網銀客戶突破2億,手機銀行客戶1.7億,企業網銀客戶366萬,穩居同業前茅;電子銀行和自助渠道交易量佔比達94.3%,意味著僅有5.7%的交易線上下完成。近期,其新一代核心繫統主體部分已經上線,開啟了大型銀行企業級系統升級的前奏。

  “我們認為,綜合化經營是大型銀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發展好銀行主業的同時,近年來,我們積極拓展非銀行業務。如今已擁有6家境內子公司;1家境外非銀行類子公司,以及27家村鎮銀行。經營範圍橫跨境內外兩個市場,業務覆蓋保險、信託、投行、基金、租賃、期貨、養老金等多個行業領域,綜合化經營子公司資産超過2400億元,三年來年均增長33%。”建設銀行行長王祖繼説。

  中國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自貿區金融改革逐步深化,這對國際化業務曾經是“短板”的建設銀行來説,無疑意味著新的契機。

  當地時間10月19日,國家領導抵達倫敦,開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當天,建設銀行倫敦分行舉行開業儀式。10月20日,建設銀行在離岸市場上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

  倫敦在建設銀行國際化佈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1991年11月,建設銀行倫敦代表處設立,這是建設銀行首家海外機構,也是建設銀行海外拓展的初始點。

  從代表處到分行開業,建設銀行在國際化佈局中邁出重要一步。據悉,建設銀行還在積極申請英國零售銀行的業務許可,謀求進一步提升建設銀行在倫敦的金融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促進中英、中歐經貿往來發展,推動倫敦離岸人民幣中心建設。

  事實上,早在2012年,建設銀行就制定了2017年海外發展規劃,在全球機構佈局、海外人才培養、業務開展和指標方面做了全面安排,提出了1000多人的人才培養計劃,堅持既做聯動業務,又做落地業務,加強海外機構考核,改革審批和業務流程,優化IT系統,將過去分散的系統進行統一集中。

  現在看來,這一規劃發展效果很好,海外一級機構已達26家,預計年底可達到30家左右,2014年建設銀行海外業務凈利潤增速達3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