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業績跌入十年谷底的商業銀行從哪突圍

  • 發佈時間:2015-09-01 09:04: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莫開偉  責任編輯:胡愛善

  因利率市場化提速、“三期疊加”壓力增大,商業銀行已步入了發展拐點。查看滬深兩市16家上市銀行的半年報,利潤增速全都放緩,工行、農行和交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0.7%、0.5%、1.5%,均為近年來的最低水準。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五大行利潤增速下降幅度都在6個百分點以上,農業銀行下降在12個百分點以上。按這樣的下滑速度,五大行今年利潤增速極有可能首現負增長。與此同時,不良貸款與不良貸款率雙升,新增1810.43億,其中農業銀行不良率高達1.83%;招商銀行不良率升勢最快,上升了0.39個百分點。而上半年五大行核銷不良貸款達1400億,已超過去年全年1300億的水準。

  環視週遭,網際網路金融已撲面而來,金融業務多元化,金融經營機構開放程度在急速提升,社會化融資渠道在擴張,這些都對傳統銀行形成了嚴峻的挑戰。再清楚不過,實體企業依靠債務性融資已不是出路,而要依靠權益類、直接融資才是光明大道。這對間接融資業務比重過大的銀行業勢必還將帶來更大衝擊。銀行業唯有全方面反思傳統經營方式、業務模式、內部治理結構,來一場洗心革面的革新和轉型轉軌,才有望扭轉局面。為調動一切有利因素,銀行業須加速經營理念、信貸方式、服務地域、原有金融服務方式的轉變。

  面對市場新格局,銀行非得從迷戀資産規模擴張、高利潤回報粗放經營方式中掙脫出來不可。從單純參與信貸市場向積極參與包括信貸、貨幣、資本、期貨、外匯市場等在內的整個金融市場轉變;從重資産、重資本向輕資産、輕資本業務結構轉變;從習慣於持有資産到期模式向以交易管理資産為主模式轉變,積極發展代客管理、託管業務等;從“融資”向“融智”轉變,開展綜合金融服務,提供整套金融解決方案,力爭成為客戶“忠實追隨者”。同時,樹立消費金融理念,大力發展老年儲蓄、投資理財産品、倒按揭等養老金融業務,開展農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行業金融服務,大膽探索綜合經營模式,整合保險、基金、證券、租賃、信託等多種行業資源,力爭成為各類金融服務集散地和整合者。

  商業銀行今天之所以陷入不良貸款反彈、盈利水準下降等窘境,與長期形成重大輕小信貸經營方式有很大關係。對此,銀行業從現在起應在信貸經營方向上來個180度大轉彎,從重大向重小轉變、從重國企向民企轉變、從重傳統生産製造向科技創新轉變。尤其需要根據中小微企業生産特點和優勢,推出信貸服務“組合拳”,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便捷信貸服務。

  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決定了銀行業經營戰略定位的調整方向:一向國家確定的經濟發展區域推進,如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實施,亞太地區基礎建設投資和互聯互通等戰略,充分施展服務優勢,成為金融大動脈和引水渠;二向落後地區中小城鎮及農村擴展,在小微企業和“三農”等領域,結合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力爭取得服務新進展;三向新能源、高科技産業領域集結,大力支援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戰略型新興産業等,逐漸提高綠色信貸比重;四向新興經濟體國家進軍,為金融業“走出去”提供足夠生存施展空間。積極構建全球化服務網路,提高企業跨國經營便利性,加快培育個人跨境産品與服務體系,不斷擴展産品覆蓋面,滿足日益增長個人跨境金融需求。

  在科技創新大潮流下,銀行業應對金融新技術、新業態持開放包容心態,儘快從習慣原有金融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中醒悟過來。加強與網際網路金融融合,提高機構資訊化程度,提高數據歸集與挖掘能力,建立資訊化、自動化、智慧化現代銀行業。同時,利用移動互聯技術重塑銀行産品與服務體系,將銀行主要産品與服務快速推向移動端,做到傳統銀行隨身攜帶,隨時、隨地提供服務;同時,廣泛開展對外合作,構建安全、互信、開放、全程移動金融基礎服務平臺,不斷豐富移動支付産品,創新發展O2O 業務模式,以此引領客觀金融消費潮流。為夯實標準化基礎,滿足個性需求,還得抓緊建立網路銀行服務基礎,深度分析客戶行為、消費習慣、風險偏好等,智慧識別客戶需求,盡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貼心服務。

  (作者係金融從業者,知名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