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業不良率連升14個季度 十五省份有壞賬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8-25 10:04:41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何方竹  責任編輯:胡愛善

  文章導讀: 8月初,銀監會公佈了新一批5省份參與地方資産管理公司試點的名單,分別是山東、湖北、寧夏、吉林、廣西;加上此前的10省份,共15省份已擁有地方資産管理公司。

  【金融·資本】銀行不良率連漲14季度,15省有了“壞賬銀行”

  《中國經濟週刊》 見習記者 何方竹|北京報道

  8月初,銀監會公佈了新一批5省份參與地方資産管理公司試點的名單,分別是山東、湖北、寧夏、吉林、廣西;加上此前的10省份,共15省份已擁有地方資産管理公司。

  由於這些資産管理公司主要以收購銀行不良資産為主營業務,因此其又被形象地稱為“壞賬銀行”。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較重的背景下,地方版的資産管理公司試點省份擴容被許多業內人士解讀為將有助企業盤活資産、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銀行業不良率連續14個季度上升

  銀監會8月10日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0919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09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0%,較上季末上升0.11個百分點。這是銀行業不良貸款連續反彈的第14個季度,不少業內人士預計的“二季度拐點”並未出現。

  截至8月17日,已公佈的上市銀行半年報顯示,平安銀行(000001.SZ)的不良貸款餘額約157.29億,不良貸款率1.32%;華夏銀行(600015.SH)的不良貸款餘額136.68億元,不良貸款率1.35%;南京銀行(601009.SH)的不良貸款餘額約19.4億,不良貸款率0.95%。在行業分佈上,華夏銀行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多集中于建築業、製造業和批發零售行業。在地區分佈上,上述兩家銀行的不良貸款均集中在江浙滬一帶。

  而據今年7月下旬畢馬威發佈的《2015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顯示,自2014年第一季度以來,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每季度平均增長0.0875個百分點,上升勢頭有加速的現象。

  專家:互保貸款頻違約為江浙滬不良貸款主因

  追溯金融體系內不良貸款的源頭,企業改革專家周放生認為在於過去不當的經濟刺激政策。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過去的經濟刺激政策帶動銀行和地方的配套政策和資金,總和或超過20萬億。

  “在這樣的刺激政策下,過去多少年都批不出來的項目,(當時)幾天就批出去了,而銀行在行政推動力的影響下大量放貸,對於企業來説,申請項目、拿到貸款都變得極為便利,這就助長了大量不夠優質的項目集中開工,為現在不良資産和不良貸款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周放生説。

  周放生認為,不良資産的快速集聚,國企和民企都有責任。不少央企追求營業收入的擴大而非效益的提高,而産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貸款。民企在經濟刺激的形勢下以為市場無限大,就通過互相擔保的方式獲得銀行貸款,尋求規模的擴大。

  針對華夏銀行和南京銀行不良貸款多集中在江浙滬地區的情況,周放生認為,江浙滬很多民營企業在貸款時採用“互保、聯保”的方式,A給B擔保,B給C擔保,C回來又給A擔保,如果一家企業出問題,連帶很多家企業,企業一倒一大片,都成了不良資産。而擴張過快的企業由於高估了市場的空間,産品賣不出去,最終沒有辦法還貸,也造成了銀行的不良資産。

  而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也加劇了企業的資金鏈吃緊。北京市某區縣國資委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雖然目前自己所屬區縣的國有企業尚未遇到資金鏈危機,但是資金回籠相對較慢。以房地産企業為例,因為目前不管是商用寫字樓還是民用住宅,銷售都變慢了,資金回籠慢償還銀行貸款的時間就長,利息支出就增加,所以一些企業的利潤率在下降。

  原本“兩廂情願”的借貸出了問題怎麼辦?周放生認為,企業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有的企業還不起錢去找政府,有的政府為了穩定也去救,但不能都救;有的企業主跑路,把企業丟給政府和銀行,可是銀行要企業做什麼;也有的企業在銀行抽貸之後借高利貸,一旦還不上企業主以命抵債,這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不良資産或可涅槃重生

  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華融、信達等資産管理公司的成立,就是為了解決當時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過去的不良資産處理模式是把不良資産從銀行那裏接過來,由債權變成股權,資産管理公司還只是債務處理人,並沒有介入企業的重組改制和資産運營。前述北京某區縣國資委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在過去,資産處置的標準模式就是這樣,資産管理公司不需要具備‘去瑕疵’的能力。但是目前來看,如果資産管理公司能夠把一個不正常的企業變成正常的企業,然後拿到資本市場上出售,那資産管理公司便能獲得更好的收益。”

  周放生也認為,即使被打上了“不良資産”的標簽,企業仍有絕地重生、鳳凰涅槃的機會。他告訴記者,依據我國2007年頒布的《企業破産法》,在企業申請破産保護以後,就進入破産保護期,這段時間債權人不能夠追債,企業可以維持簡單的再生産和經營,同時會有財務顧問依據法律規定做破産重整的方案,“很多時候,重整就是一次鳳凰涅槃的機會。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花旗銀行、通用汽車公司都經歷過這個過程。”周放生説。

  按照周放生的觀點,只要善加運作,不良資産有可能變成一座大金礦。金融資管公司往往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通過經營不良資産獲利頗多。以國有四大資産管理公司為例,2014年信達資産不良資産經營收入同比增長44.1%;華融資産2014年實現凈利潤130億元,平均凈資産收益率達19.1%;長城資産不良資産處置業務凈收入佔比達76%。

  處理壞賬,地方版“壞賬銀行”有心無力

  在過去兩年成立的15家省屬資産管理公司面對各地逐年增加的不良資産時常感到“有心無力”。與華融、信達等國有資産管理公司擅長“標準化”操作大體量不良資産不同,地方資産管理公司限定在本地範圍內開展不良資産收購處置業務,而地方不良資産通常呈現規模小、數量多且分散的特徵。

  2014年7月,銀監會批准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上海5省份參與本省份範圍內不良資産批量轉讓工作;2014年11月,銀監會又批復北京、天津、重慶、福建、遼寧6省份成立地方資産管理公司。日前批復的5家地方資産管理公司已經是銀監會批復的第三批地方資産管理公司。

  長期關注資産並購的北京三個農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瑾告訴記者,像地方資産管理公司有的註冊資本才10個億,自有資金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應對龐大的不良資産市場,即便通過發債募集並購資金也有限,如何解決資金來源和不良資産處理方式都需要市場化的創新。

  據記者了解,目前,部分省屬資産管理公司也在嘗試聯手知名私募以私募股權基金的方式改造不良資産。

  韓瑾向記者透露,目前他的私募正在和業內一家較大的地方資産管理公司合作,共同搭建私募股權基金的框架。在這框架中,資産管理公司可以通過其參股的私募基金或者其他沒有直接關係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發起設立並購基金,而上市公司、資産管理公司、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均可作為有限合夥人參與到基金中,將一項不良資産當作一個項目來投資和培育。

  韓瑾認為,有些企業的不良資産是可以變廢為寶的,可能是一些在“互保”“聯保”模式中被拖下水的企業,也可能是對其他企業或者行業上下游企業有價值的資産,這樣的資産被賤賣是一種損失。而如果經過專業人士的重組整合,找到合適的上市公司實現資産注入和委託管理,資産管理公司也能避免不良資産“招拍挂”的繁瑣處置過程,以市場化的方式實現價值發現和解決投資基金的退出渠道。

  但是這種模式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周放生就表示:“讓不良資産上市,不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源頭嗎?”而韓瑾則認為,專業的盡職調查和引入目標項目同行業的投資人可有助於發現真正有價值的資産,讓市場為不良資産定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