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蔡鄂生:國內對財富管理的概念還不太清晰

  • 發佈時間:2015-05-24 10:40:38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胡愛善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網財經5月24日訊(記者 胡愛善) “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5月23日-24日在京舉行。24日上午舉行的財富管理的發展前景討論上。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鍔生認為,現在需要解決中國市場上不同的群裏對財富管理的定義是什麼?以及搞清楚財富管理的服務對像是是誰?“如果高清不清楚這些問題,對財富管理者和監管者都會是個問題。”

  以下是蔡鍔生發言全文:

  蔡鄂生:講財富管理這個題目首先來看比較大,但是它又不大,關鍵是我們怎麼看現在各類機構所謂大資管時代下的理財也好、財富管理也好,反正這些詞是多了去了。現在對這個問題前景如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大家兜裏有錢了,那肯定是需要金融機構來幫助你理財也好,或者財富的繼續增長也好,這是毫無疑問的,從財富論開始到現在大家應該看到這個發展。

  現在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説我們現在怎麼針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的文化來進行財富管理,我覺得這是主要的。從國際市場或者從國外長期的歷史發展來看,這不是什麼新的題目,這是一個很傳統,而且歐洲商業銀行幹了若干年的這個題目,而且我們還要認真討論這個題目本身就説明一個問題,就説現在面對著中國市場上不同的群體到底財富管理怎麼定義?這是第一。第二財富管理的服務對像是誰?像國外的這種劃分,高凈值、超高凈值這樣劃分的群體,還是説銀行這種理財産品也算財富管理的一種方式,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研究的。包括跟一些國外的金融機構聊天,他們在香港、台灣所接受的財富管理,在那一塊生活的人接受各種産品的服務等等他們都能很接受。但是到了內地來了,到了中國大陸來了以後就發現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需求者對於他本身財富術語説保值增值也好,還是其他的也好,他本身的需求在這兒好像不太清晰,所謂不太清晰的概念,首先問的是收益多高、期限多長,他瞄準的東西不太一樣。就是説在我們這個環境下,你要真正服務的對象需要什麼?我覺得這是我們對財富管理這個市場能不能很好發展,或者説我們的金融機構能不能更好的為大眾服務的主要問題。你要説産品,産品現在是多了去了,而且幹這行的人都很聰明,不管你是正經批的機構也好,有牌照的機構也好,或者私募,不是完全按金融牌照管理的機構也好等等,它都可以去做。按照一種財産關係和信託關係以後,我把錢放在機構投資人手裏,機構投資人手裏再放到專業機構手裏,機構投資人也都算一種理財方式。

  但是我覺得在市場上這個問題如果搞不清的話,監管者也好,資産管理者也好,可能都有問題。因為在國際市場上,現在看來有什麼限制、如何限制、限制的是什麼,我覺得在財富管理和資産管理這個過程當中,在國際市場規則上的限制和我們現在在中國市場上所面臨的這種觀念上的東西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還是一種審批下的你能做什麼,到底這個市場應該怎麼去認識,為什麼現在國務院、中央一直要求我們在行政審批過程當中要簡化,要下放程式,特別是在市場的情況下,我們現在這個市場的承受度到底怎麼樣?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你現在光讓我説財富管理從專業角度也好,從每個機構該幹什麼也好,其實我説不打出來,其實有些也不用説,教科書上到國外銀行操作一下流程,綜合化銀行是怎麼幹的,隨便到國外找一個匯豐也好,或者UBS也好,它都是很簡單的,它專門的財富管理者針對你的需求定制各種産品或者你還有什麼要求,資金到了帳戶以後,那它所運作的東西就不光是一個財富管理部門了,投行、商行都可以結合,在它那個池子裏頭應該怎麼運作的方式這都是很清楚的。我們現在能按這種流程走嗎?還沒有這種基礎。像有的集團可以,像中信這樣的,又有銀行,又有信託,要是單純的商業銀行來講現在慢慢開始有點放開了,也有信託的,也有租賃的,也有基金的,這些基本市場的發展和這些東西我們所了解的這种經營方式已經存在了,但是你怎麼滿足或者説針對我們現在的這種群體來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服務,這確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我們現在的發展,昨天從微信上看到吳院長的發言,有的人給她總結了八條經典的,從央行開始都有,還有潘行長的發言改革是動態的,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往根上看,要看實際的根兒我不知道我的觀察對不對,或者思考對不對,老説貸款難或者貸款對等等,這兩年我轉了一些機構,因為都是在民營企業走的多,困難企業走的多,這種狀況怎麼樣,資金到不了實體經濟,昨天曉靈院長説央行也好、央媽也好放水,或者給錢,你放與不放水,錢為什麼走不到那兒去,這些問題看著很簡單,但是要把它落地解決實際問題,和我們現在很多最基礎的事情是相連接的。就是最簡單的,我們的期限結構或者説在銀行叫錯配,各種實體或者包括政府的資産負債表,有多少它期限結構是匹配的?是合理的?過去老説計劃經濟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你現在也不能説本來是人家需要投資的錢你非得給人家半年的資金,那他肯定要出大問題。不好的時候那金融機構慌了,就開始往外抽,企業已經走一半了,你是停下來也好,破産也好,還是繼續往前走也好,基本上大家都還是要往前走。往前走,上哪兒找錢?過橋的,過橋的形式就多了,銀行也可以過橋,信託也可以過橋,連民間借貸也出來了,所以過橋的東西能不貴嗎,我們現在是雪中送炭還是火上澆油,本來它就是一個很困難有問題的企業,我過橋的時候結果還要承擔比金融機構利率要高多少倍的利息,這樣的迴圈和這樣的東西它怎麼才能在這個狀態下很快的走出來呢?包括很多事情也是這樣,銀行改革進行了那麼長時間了,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