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熱映電影接連遭遇吐槽,冤不冤?

發佈時間:2024-09-03 14:43:2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上官雲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網北京9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8月份,曾引起廣泛關注的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終於上映了,不少觀眾選擇走進影院,一飽眼福。

然而,就在上映之後,這部改編自文學巨著《紅樓夢》的電影卻引發了諸多爭議,有關劇情、人設等方面的話題接二連三登上熱搜,截至目前,豆瓣評分還不到4分。

有人覺得電影拍得還不錯,也有許多人認為選角以及部分改編後的劇情等不太合適。那麼,這部電影為何會遭到吐槽?

一部引發爭議的電影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的主創陣容在剛剛曝光時,其實很令人期待。

演員陣容裏不乏盧燕、張光北這樣的老戲骨;導演胡玫被視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執導過《漢武大帝》《雍正王朝》等一系列作品,都是影視領域裏的經典好劇。

但令人遺憾的是,花費諸多心血打造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卻在上映後很快引發爭議。不少網友認為,這部電影在改編、選角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從內容方面看,有的鏡頭確實拍得比較唯美,電影盡力呈現了黛玉葬花等名場面,但問題就在於這些經典場面之間,沒有一個有效的邏輯連接,劇情看著有些碎。

其次,就是演員與角色的適配度問題。比如有觀點認為,飾演林黛玉的演員張淼怡,活潑可愛,但氣質並不符合原著對林黛玉“病如西子勝三分”的描述。

所以不少人覺得,這版林黛玉實在有點不像“林妹妹”,並將其與87版《紅樓夢》、李少紅版《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角色形象進行對比,很快,“一黛不如一黛”被刷上了熱搜。

主創們顯然也注意到了相關爭論。胡玫在社交平臺發文稱,這部作品是自己平生投入心血最大的一部作品。此外,“至於觀眾朋友們,有人喜歡,有人批評,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胡玫説,所有意見,她都會認真聆聽。

張淼怡也發長文回應了爭議,其中提及,“這七年,我演了更多的角色之後,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張淼怡説,“林黛玉”這個角色,她會永遠記住,也會永遠鞭策自己。

態度很誠懇,但爭議並未就此平息。甚至有人稱,“對待文學巨作,能不能有些敬畏心?”

為何遭到吐槽?

客觀來説,想把《紅樓夢》這種體量巨大的名著拍成影視劇,並且還要拍好,其實不容易,小説出場人物眾多,前80回留有許多伏筆,想將其精髓濃縮在影視劇中呈現,很考驗編劇功底。

圖片來源: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預告片截圖

改編環節也恰恰容易出問題,假如主創吃不透原著內容的話,就很可能導致劇本品質不夠高,如果選角又不是那麼“貼臉”,演技跟不上,成品難免引發爭議。

總結一下網友針對《紅樓夢之金玉良緣》的槽點,大致也集中在這些方面:故事堆積原著裏的“名場面”,某些情節之間缺乏情緒遞進;劉姥姥氣色挺好,看上去完全不像“家道艱難”的樣子,也不需要去賈府“打秋風”。

再比如,林黛玉的人設有些崩了,“送宮花”那段戲,把花扔在地上;“林家的銀子被挪用”或者説“賈吞林財”這個觀點,在原著中其實比較隱晦,但在片中幾乎成了“明線”。

基於此,有網友認為這版《紅樓夢》“魔改”了劇情,角色塑造得也不夠還原。

《紅樓夢》是一部經典之作。大家喜歡原著,也熟悉原著,這往往意味著改編後的影視劇要接受更為嚴格的審視,一旦故事主題、角色人設立不住,很可能連“路人緣”都保不住。

如何贏得好口碑?

實際上,《紅樓夢》一直是個IP富礦,只不過有些改編劇翻了車,有些則成了經典之作。

李少紅執導的電視劇《紅樓夢》,曾在播出後遭遇諸多吐槽:寶玉有點缺乏靈氣,“黛玉豐滿,寶釵清瘦”,壓根不像書中人物;“銅錢頭”粧造也被批評不夠生活化。

口碑比較靠好的,是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很喜歡原著,拍攝時關起門來,讀了整整一年《紅樓夢》,而出現在劇中的演員,幾乎都經歷了嚴格的選拔,力求貼合人物角色。

粧造也很走心。化粧師楊樹雲給每個主要人物做資料卡片、畫造型草圖,最後才給演員試粧;故事場景不同,王熙鳳的粧容也不一樣,分為“大粧”、“宴粧”、“正粧”、“囚粧”等等。

類似對細節的嚴格把控,在87版《紅樓夢》中很常見。也正因如此,這部已經播出三十多年的電視劇,現在依然是眾多觀眾心頭的“白月光”。

電影也有不錯的改編版本。比如著名導演謝鐵驪拍攝的電影《紅樓夢》,匯集了陶慧敏、趙麗蓉、何晴等知名演員,還原了寶黛相會、鳳姐潑醋等名場面,口碑也挺好。

總結起來看,經典IP歷久彌新,觀眾希望看到存在於書中的林黛玉、賈寶玉等人,以鮮活可感的影視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有人願意嘗試改編這部巨著,這種勇氣值得肯定。

然而,小説和影視是不同的藝術形式,影視劇當然可以有創新和自己的表達方式,但想要收穫好的評價,一個前提就是,劇情要建立在人物行為、故事邏輯能夠自洽的基礎之上。

一句話,尊重原著,以藝術價值為導向,這樣的影視作品才有可能收穫好口碑。粗製濫造的影視作品,也終將會被歲月慢慢淘汰。(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