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點燃“唐詩熱”

發佈時間:2023-07-19 09:08:14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作者:李雲舒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點燃“唐詩熱”

在千年文脈中感受文化自信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

最近,由追光動畫製作的《長安三萬里》火了。這部號稱“史上最長國産動畫”的電影長達168分鐘,李白、高適、杜甫、王維等著名詩人的形象登上銀幕,《將進酒》《靜夜思》等傳世名作在影片中接力展現。

近年來,國産優秀動畫電影題材不斷推陳出新,主題涵蓋歷史文化、古典神話、民間傳説等。《長安三萬里》有何創新之處,為何如此動人?國風電影在年輕觀眾中走紅的原因是什麼?記者對影片主創人員進行了採訪。

《長安三萬里》上映11天票房破8億

上映11天,票房突破8億元;豆瓣評分開分8.0,隨後上漲至8.2分,《長安三萬里》已然成為今年暑期檔評分最高的電影之一。“推薦《長安三萬里》,值得一看的國産動畫”“只要你看了《長安三萬里》,我們就是好朋友”……眾多明星與影迷在社交平臺上的推薦互動,讓影片的關注度不斷升溫。

7月16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的薈聚購物中心金逸影城。同場次的觀眾中,青少年佔比過半。

電影開始於安史之亂後數年,吐蕃入侵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長安危在旦夕。吐蕃軍隊迫近時,朝廷持節監軍來到高適帳內,問詢起高適與李白的過往,從而引出一段動人的故事。

電影圍繞著李白與高適展開。一位是終究要回到天上的“謫仙人”,一位是到晚年才獲得機會終成大器的“世間人”。觀眾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在大唐闖蕩漂泊,從田園風光的江夏,到盛世繁華的長安,結交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唐代賢才,看見長安的曲江盛宴、揚州的小橋流水、商丘的梁園遺址、塞外的戰鼓風雪,聽到李龜年鏗鏘奏樂,目睹胡姬翩翩起舞……一幅大唐風華畫卷徐徐展開。

“這個李白和課本中的不太一樣”,這是許多觀眾在看完電影后的感想。不同於書本中豪放灑脫、自由浪漫的天縱英才,《長安三萬里》中的李白雖有報國之志和蓋世文采,卻始終受困于商人之子的出身,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糾結輾轉。不過,即使命運跌宕,晚年李白仍然保有最天真赤誠的心靈,在病弱和落魄中從容吟誦出“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令人動容。

而片中的高適,自知沒有李白、王維等人的才氣縱橫,想憑一身武藝報效國家,這條路也走得鬱鬱不得志——求仕失敗,科舉落榜,從軍不順,高適也曾回到故鄉,但始終耐心沉潛。直到50多歲,高適才終於獲得了報國的機會。

“看完的感受就是想痛快哭一場,胸中鼓蕩著一種從未有過的複雜情緒——這部電影帶給我諸多從未有過的觀影體驗。”豆瓣網友“關雅荻”評論,“很重要的是,透過銀幕,讓我看到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上的高貴。”

“歷史文化是立體的,課本中的某張圖或某首詩其實承載了很多故事和精神,這些故事能打動我們,我們也希望它能打動更多的人。”《長安三萬里》主創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大詩人們曾經也年輕過,他們也一路成長、在波瀾壯闊的盛世大唐追求理想,他們會遇到挫折,也會有迷惘的時候。“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是鮮活的人,希望通過電影讓大家看到創作這些千古名句的詩人們各自的故事和情感。”

電影主創團隊曾前往多地采風,結合真實歷史原型及參考文獻還原“唐朝之美”

“長安”一詞,在這部電影的臺詞中反覆出現。長安究竟意味著什麼?

“《長安三萬里》這個片名其實展現了電影的主題,‘長安’代表的是高適、李白等詩人們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萬里’是他們與理想之間的距離。”電影主創人員介紹。

講述盛唐,導演謝君偉和鄒靖一致認為無論如何也無法繞過李白。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詩人之一,中年李白在課本上的形象已經非常深入人心,但不同時期的李白又應該如何塑造?

“我們希望青年李白是瀟灑的,所以設計了散發。李白劍法出眾,所以設計中更偏向劍客的狀態。雖然李白、高適穿的都是唐朝的圓領袍,但是我們根據兩人不同的性格對服飾進行了不同的設計,高適是比較堅韌、中規中矩的,李白則相對比較隨意,所以圓領制式會有一些變化。”主創人員告訴記者。

主創人員介紹,由於影片的時間跨度大,最終電影中呈現出的高適有25個版本,李白有15個版本。“以高適為例,他從8歲到60歲,經歷了不同的時期,換服飾、長鬍子,皮膚紋理有變化,不同時期騎的馬匹也不一樣。”

在“九頭身”“大長腿”審美大行其道的今天,《長安三萬里》中的人物卻是上半身比下半身長的“四頭身”。記者了解到,為了全方位還原唐朝風貌,主創們選擇以唐朝審美為基準,參考唐俑、唐代壁畫和古畫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唐朝人崇尚孔武有力,所以唐俑上半身較長,腰帶下褪,動畫中的人物設計,正是展現凸顯唐朝人雄闊精神的‘唐風造型’”。而動畫中的玉真公主體態豐腴,正是借鑒了盛唐女俑的造型,玉真公主身上的項鍊、頭飾的出處都是實際出土的文物。

除了人物以外,影片中還出現了大量唐朝場景與建築——煙雨濛濛中的黃鶴樓、水天一色的三峽、峰巒如聚的潼關、煙花三月的揚州、風雪瀰漫的雲山城,等等。而市坊興旺、科舉入仕、吐蕃進犯等情節,更讓觀眾全方位融入到唐朝生活之中。

記者了解到,影片籌備階段,主創團隊曾前往陜西、四川等多地采風,參考了近百本相關書籍,結合圖片資料,做了大量研究。“例如,郡守府外的兩個影壁、李白等人在曲江酒肆玩的酒籌遊戲、驛站寺院提供的詩版、高適的拜帖等,都是製作組找到文獻資料和圖片參考的。”主創人員介紹,電影裏邊有一段是李白葬吳指南,墓邊有蒿草,李白往上倒米酒,這是當時的一個傳統習俗。“這是禮儀老師結合當時的相關資料告訴我們的,以往的影視劇中少有表現。”

古典詩詞的美滲透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傳承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我朝人人習詩。”

在唐朝,詩歌達到無與倫比的巔峰。唐詩中蘊含著的瑰麗世界,直至今日依然存在生生不息的力量。在主創人員看來,《長安三萬里》正是用動畫形式去挖掘中國文化中的無盡寶藏,傳達詩的內涵。

中國人是背著唐詩長大的。導演謝君偉的孩子今年上小學,有一次孩子在背孟浩然的《春曉》,當聽到“春眠不覺曉”時,謝君偉很自然地接著背了下去。“孩子特別驚訝地發現我也會背這首詩。就在那一個瞬間,我覺得我們父子兩代人被文化串聯起來了,我真實地感受到一代代人因為這些文化産生了共鳴。”謝君偉告訴記者。

在《長安三萬里》的製作過程中,謝君偉偶爾會拿《將進酒》片段回家在電腦上看,孩子在旁邊總是格外興奮。“因為這都是他熟知的東西。《將進酒》本來是高中課本上的內容,可能是我妻子念給他聽過,他能背下來前面那一小段。我覺得很幸運能做‘新文化’系列,讓我有機會把人們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維等大唐詩人的故事,用動畫形式展示給我們的下一代,這對我來説是莫大的幸福。”

在製片人宋依依看來,詩歌是融入中國人血液中的。“你會自然地對這些詩詞有共鳴、有感觸,不需要解讀特別多,念起這首詩我們就會有記憶。”

不少觀眾認為,影片最驚艷的部分是將李白的名作《將進酒》用奇詭壯麗的畫面展現出來。觀眾得以跟隨詩仙一同乘著仙鶴上天入海,與仙人對飲,在浪漫至極的精神世界中暢遊。

“在整個中國文化史上,《將進酒》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作品。這首詩是李白37歲到45歲之間寫的,他人生中的瀟灑、恣意、浪漫、悲苦,全都摻糅在這首詩裏。”謝君偉介紹。

如何在銀幕上詮釋這篇曠世名作?創作團隊傾注了所有想像力。“這場戲是在李白念詩的聲音中完成的,對臺詞、音樂、畫面三者的和諧度要求高,很考驗視覺想像力。”主創人員告訴記者,《將進酒》這一場戲從製作之初就提上日程,光是其中一個鏡頭的製作就花費半年之久。

“《將進酒》一節,滿足了我對盛唐‘浪漫主義’的全部想像。”網友“壹安”評論道。

“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誦過的夢想過的長安,那些年我們聽過的嘆過的遺憾過的歷史,都濃縮在短短的三個小時裏,濃墨重彩地潑灑在我們面前。”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教師孫鑫博告訴記者,這是一部值得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去看的電影。“孩子能看到他們背過的‘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覺曉’;少年能看到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的壯志豪情,看到盛世大唐的萬千氣象;成年人能看到太平之下潛藏的危機,看到繁華背後命運的跌宕;老年人能看到哥舒翰英雄遲暮的不甘和悲壯,看到高適念及往事的落寞與無奈。無論你是誰,在哪,有怎樣的經歷,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大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實則是文化自信的充分呈現

影片結尾,面對盛世落幕、故人零落,高適仍然堅定地説出,“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伴隨著片尾曲一同響起的,是由不同年齡、不同方言吟誦出的名篇名句。

“將偉大先賢們的精神和風骨融入故事裏,是我做這個項目最原初的動力。在最偉大的時代,在厚重的歷史洪流中講述個體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展現和傳播中國文化,讓更多的觀眾喜歡上中國文化,這是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導演鄒靖告訴記者。

回顧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從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眾多經典作品,老一輩動畫創作者始終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大鬧天宮》《九色鹿》《哪吒鬧海》《寶蓮燈》……這些經典作品,早已成為幾代人共同的銀幕記憶。

自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開啟“國漫崛起”創作熱潮以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多部影片積極參與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全面升級,越來越多創作者致力於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而與之前的國産動畫電影不同的是,《長安三萬里》不再從古代神話和傳説中取材,而是從現實的唐代歷史中汲取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精華,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看來,民族風格一直是中國動畫電影從20世紀中葉到20世紀末,在世界動畫電影舞臺上獨特的、鮮明的文化標識,也是整個中國動畫行業的共識性自覺追求。

“而在今年暑期檔,以全年齡向、正劇姿態登場的《長安三萬里》,以平衡和穩定的藝術形態正面直擊唐詩背後的盛唐詩人群像,既使新一代電影觀眾順暢接受和廣泛共情,又高度還原了唐朝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語言,同時還完整地表達出了氣韻生動的中國美學精神,對於中國動畫電影,其意義不言而喻。以唐詩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唐詩宇宙’等當代動漫的主流形態,必將以更為靈動、鮮活的方式,燭照不斷奮進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孫佳山告訴記者。

文化自信源於歷史傳承與創新發展。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成為心靈深處的文化基因。近年來,越來越多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文藝作品中重獲新生,舞蹈《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的火爆、文化綜藝《國家寶藏》《典籍裏的中國》的熱播,西安、洛陽、敦煌等“尋脈中華”研學旅遊的流行……“國潮”之風愈加盛行。

大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實則是文化自信的充分呈現。賡續千年、具有深厚內蘊和恒久生命力的中華文脈,正是對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進行創新表達的自信之源。隨著當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不斷堅定,隨著國産動畫電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呈現日益深入,我們相信,《長安三萬里》帶來的國風動畫電影的熱潮,僅僅是一個開始。

本報記者李雲舒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