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演出現場
中國網6月11日訊(記者 蘇向東)6月10日是我國第18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當天,北京市文聯攜手中央民族歌舞團在京舉辦《人民的非遺》主題音樂會。
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王成剛表示,本場音樂會是中央民族歌舞團傾力打造的一台極富民族特色與魅力的民族器樂、聲樂經典非遺項目音樂會。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用飽含民族性、充滿創新性的作品,集中呈現了20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為觀眾奉獻一場“獨一無二的非遺藝術盛宴”。
圖為演出現場
圖為演出現場
音樂會以悠揚雅致的中國古琴曲《良宵引》為開端,創新演繹了中國民族音樂之美。回族花兒《三花嫂令》、朝鮮族民謠《阿裏郎》、江南絲竹《歡樂歌》,以及熱烈奔放的十二木卡姆片段《且比亞特木卡姆》……羌笛、扎木聶、馬頭琴、四胡、羊頭琴、伽倻琴、奚琴、蘆笙、洞簫、獨弦琴、天琴等樂器奏響的天籟般的音符,將西北高原到東北平原,七彩之南到唯美江南的各民族的民俗風情生動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精彩的演出點燃了觀眾們的激情,現場時時爆發出掌聲和歡呼聲。
圖為演出現場
圖為演出現場
音樂會在器樂合奏《聲聲不息》的音樂中落下帷幕。據悉,這首作品是根據中央民族歌舞團作曲家俞禮純創作的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重新編創的民族器樂合奏作品。
圖為演出現場
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立於1952年,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少數民族文藝表演院團,為傳播中華文化、增進各國友誼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永不凋謝的民族藝術之花”。
王成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民族歌舞團成立71年,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擔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使命。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央民族歌舞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紮根現實展示時代風貌。此次《人民的非遺》主題音樂會用民族音樂展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和諧理念,用非遺音樂的形式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央民族歌舞團供圖)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