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浙江文旅觀察:傳統戲曲如何“圈粉”年輕人?

發佈時間:2022-12-29 09:05:3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童笑雨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浙江文旅觀察:傳統戲曲如何“圈粉”年輕人?

展演的戲曲作品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館)供圖

中新網杭州12月28日電題:浙江文旅觀察:傳統戲曲如何“圈粉”年輕人?

記者 童笑雨

戲曲如何“破圈”,擁抱年輕人,是不少業內人士探索的方向。在浙江,記者觀察到,傳統戲曲正在“圈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作為南戲發源地,浙江戲曲種類眾多,共有18個劇種、58個傳統戲劇類非遺項目。12月27日,2022“浙江好腔調”全省傳統戲劇展演在浙江台州啟動,越劇、甬劇、甌劇、紹劇、婺劇、台州亂彈等聯袂登場。

相較于傳統的“唱念做打”,這場演出很“潮”。如將戲曲與流行音樂結合,演出曲目《台州人》是一首搖滾戲歌,結合了台州亂彈、搖滾樂、戲歌和Rap;如在戲曲中借鑒舞劇、話劇等元素,甬劇《柔石橋》就是其中之一。

別出心裁的方式讓人眼前一亮,網友評價“原來戲還能這樣‘年輕’”“迫不及待想看整個劇目”。這是浙江戲曲“破圈”的縮影,不少劇種已走在創新的路上。

一是新在氛圍,戲曲演出不僅是在舞臺上,也可以是景區、園林裏。

浙江戲劇獎·金桂表演獎獲得者、寧波市甬劇團演員甦醒表示,一個劇團興不興旺,就看青年演員、青年觀眾多不多。擁有大量青年演員的寧波市甬劇團,顯然深諳年輕化之道。

如創新打造“實驗甬劇場”,打破舞臺的束縛,給予觀眾沉浸式的體驗。此前,由寧波市甬劇團打造的《入戲·雷雨》在李宅上演,實景化的雨幕和投影,像在看5D演出。

身臨其境的體驗,吸引很多年輕人來看戲,其中18歲至35歲的觀眾比例較高。網友評價,“瞬間把人拉到百年前的寧波”“在唱腔中加入交響感極強的配樂,兩者結合起來無敵了”。

二是新在形式,把當代文化融入戲曲中。

與越劇相比,甌劇名聲不顯,為了“出圈”,也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創新。如實驗甌劇《傷抉》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既繼承了傳統戲曲的歌舞、樂器、程式技巧,同時也融入了從儺戲中發展而來的面具、舞蹈等傳統符號;實驗甌劇《董每戡》的表演形式多樣,有旁白、敘事吟誦、舞蹈等。

三是新在傳播方式,讓傳統戲曲以更多元的方式進入尋常百姓家。

如嵊州推動“越劇文化+旅遊”,在越劇小鎮推出山水越劇、水幕越劇、竹筏越劇等項目。當地還打造“越越”“迷迷”越劇卡通形象代言人,並開發微信表情包、美粧等11種系列文創産品。不少劇團還積極擁抱網際網路,開展線上直播。

這些創新手段,歸根到底是戲曲一步步走向年輕化的體現。

今天的年輕觀眾與老一輩戲迷不同,對於戲曲藝術,他們不僅要聽、要看,也要感受,要跟演員同呼吸,要受到觸動。在記者看來,年輕人之所以願意“入坑”,在於這些創新手段切中了他們的審美需求。

如今戲曲在年輕群體中的傳播,雖然開了好頭,但還要繃緊兩根弦。對於創作者而言,任何形式的創作、創新,都要換位思考,而非自娛自樂。對於傳播者而言,要警惕的是為博人眼球的粗製濫造。我們要創新,前提必須是守正,守傳統的根,正戲曲的魂。(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