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觀察】
讓青少年成為故宮文化的傳承守護人
——“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在港廣受歡迎
光明日報記者 范天培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開館,在港掀起一股故宮文化熱潮。2022年10月,故宮博物院與團結香港基金轄下中國文化研究院聯合推出“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在全港中小學深入推廣故宮文化,力求讓更多香港青少年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厚滋養。正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副主席李焯芬所説,希望在每一個年輕人心中建成“我們的故宮”,讓他們成為故宮文化的傳承者、守護人,使燦爛的中華文明薪火相傳。
教師在體驗文物全息投影展示。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供圖
通力合作 讓故宮文化走進中小學校園
“故宮博物院與中國文化研究院首次攜手合作,推出‘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機會珍貴且難得。”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在雙方通力合作下,以故宮為核心的教育資源轉化為適合香港教育背景的多元教材,讓故宮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式走進香港校園,加入孩子們的課堂學習中。這是一次開創性的嘗試,也是一次積極的文化傳播。
在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看來,以往香港的教育,對中華傳統文化缺少必要的重視。尤其在考評上流於形式,造成了學生們只是應付考試,而忽略了領悟語文、歷史課程的精神內涵。由於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應有的了解,一些年輕人在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上出現問題。他認為,“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走進校園,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這種情況,“香港的孩子們可以在寓學于樂的過程中,了解祖先創造的文化寶藏,提升民族自豪感,培養家國情懷”。
“香港的青少年其實對中華歷史文化是有濃厚興趣的。”邱逸説起一段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為遊客導賞的經歷。彼時,一群學生正圍在《威弧獲鹿圖》前駐足欣賞。這幅圖描繪了乾隆皇帝在木蘭圍場騎馬狩獵的場景。他見大家對這幅畫如此感興趣,便為大家介紹了清代帝王自幼尚武、善騎射的“先正遺風”。當大家聽聞康熙帝有著一生獵獲一百三十五隻老虎、二十隻熊等“壯舉”時,無不驚嘆。邱逸意識到,或許學生們需要一個平臺來進一步了解故宮。
在李焯芬的引介下,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同故宮博物院達成合作。因為長期關注香港教育一線,邱逸和他的團隊對香港中小學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了解。而故宮博物院能夠在影像資源和專業資料上提供支援。雙方通力合作,僅僅用了兩個月時間,“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順利上線。
這套教材在保證內容科學性的同時,兼具趣味性、互動性,貼合香港青少年的學習習慣。香港培僑中學校長伍煥傑舉例説:“教材中‘故宮的四季節氣’主題挂圖,不僅讓學生藉故宮的人、事、物學習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概念和基本知識,更能幫助學生了解到,中國很早便有了一套精準的天文學和曆法系統。這樣的創造,蘊含著我們祖先獨特的哲學思想。對古人的思想文化有了足夠的認識之後,學生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身份認同感進一步提升。”
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為學生們介紹項目展板。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供圖
靈巧匠心 一起“把國寶帶回家”
故宮收藏的國寶有180多萬件(套),如何以最精簡的篇幅和最恰當的形式,呈現最具代表性、最有趣味、最有助於學生學習的內容,邱逸和他的團隊頗費了一番心思。
在選材上,“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注重配合學校的跨課程主題活動,緊密配合語文、歷史等課程內容,為學校教育充當有益的補充。此外,教材特別注重“生活化”。為了使幾百年前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中小學生面前,教材多以日常生活作為切口,讓孩子們從飲食起居的點點滴滴中了解古人的思想觀念。比如展現故宮“生活美”的展板,以清代帝王在紫禁城中的日程為線索,呈現了皇帝書房和臥室的環境。孩子們可以從自己每天也要經歷的平常事中體會古今差異,感受學習的趣味。
“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迎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將知識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再輔以相應的影像資料。同時,教材也為學生留下豐富的探索空間——每張展板下都配有二維碼聯通線上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在豐富的視訊資源中自行探索,拓展學習。
據介紹,“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包括專題展板、大挂圖、故宮VR、動畫、工作紙、“故宮100題學習平臺”等,打通中文、歷史、常識、音樂、生活與社會等多個科目,使故宮文化滲透進學與教的每一個板塊,讓國寶“活起來”,“走”進每一位青少年的心中。
為了更好地配合展品呈現,邱逸和他的團隊還實現了多項創新。“把國寶帶回家”就是一項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技術。學生可以根據圖示,動手剪裁折疊膠片,拼成四角立體梯形後,放置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播放影片。膠片可以折射出全息投影影像,讓國寶栩栩如生地呈現眼前,真正做到了“把國寶帶回家”。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幫助使用者近距離觀察故宮國寶的細節特徵,而且可以讓同學們在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學習的印象。
“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展板。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供圖
寓學于樂 增進青少年曆史文化認同
自上線以來,“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受到香港中小學師生熱烈歡迎。至今,已經有六十多所學校決定引入這套教學資源系統。
今年10月,培僑中學師生前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邱逸向大家推薦使用“故宮100題學習平臺”來預先了解藏品。“故宮100題學習平臺”通過六大主題,帶領學生探訪故宮博物院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趣的藏品。題目以文章、影片、地圖、漫畫為主,學生可以在觀看影像資料的同時,獲得知識。這也讓培僑中學成為香港最早使用“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的學校之一。
“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很多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內的展品,老師們也是初次接觸,難以一一深度掌握。‘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提供了一個讓老師與學生一同學習的平臺,內容足夠專業、資源足夠豐富,我們可以與同學們一起學習進步。”培僑中學教師劉靜儀説。
“‘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的特點就是利用影片和簡短的文字,簡潔地向我們展示故宮的展品資訊,並且設置題目讓我們重溫鞏固,讓大家一邊了解故宮文物,一邊吸收相關知識。恰當的互動形式,也讓學習的趣味性更強。”培僑中學學生李耀庭説。培僑中學學生吳佳灝也表示:“以前,學校會組織一些到內地實地考察的項目,例如探訪文化古都西安。這兩年因為疫情,香港的年輕人很難到內地。‘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讓我和同學們可以足不出戶就雲遊故宮,了解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的輝煌成就,更增加了我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023年1月,香港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將要開展“認識故宮”活動,屆時,也將引入“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把國寶帶回家”全息投影技術,引起了校長梁靜宜的注意:“相較於以往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的優勢在於,即使校內活動繁多、課程緊迫,學生們也能自主學習了解故宮文化。”
“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是一扇窗,更是一座橋,讓香港的青少年得以更好了解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也讓他們的心與祖國更加貼近。“希望‘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能夠讓學生從認識、理解,到欣賞、熱愛中華文化,繼而主動承擔起推廣中華文化的使命。”邱逸説。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饒宗頤學術館之友創會主席孫少文:
近期面向香港中小學生推出“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可謂恰逢其時。國家“十四五”規劃特別提出“支援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加強香港中小學生的文化藝術教育,是件功在當下、利在韆鞦的大好事。
故宮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播窗口,其收藏的文物記錄、表達著中國各個地域文明精華和中華民族藝術精粹。而逾萬件通過海外貿易等匯集而來的西洋文物,則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充分利用故宮的文化資源,結合創新科技,以互動體驗、寓教于樂的方式打造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實景課堂,在向中小學生系統展示故宮文化,引領其學習、認識、了解中華文化歷史知識的同時,更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堅定其文化自信。這種直接、有力的方式,有助於系統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執委胡劍江:
香港回歸祖國以後,中國歷史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當前一些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文化産生距離感和誤解。“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配合香港本地學校的課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把故宮國寶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進香港校園、融入學生的課堂學習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巨大魅力,有助於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繼而主動承擔起傳承弘揚燦爛中華文明的使命。
國家在香港設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是對香港的厚愛,也體現對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殷殷期盼,同時希望借此推動香港歷史文化教育,增進年青一代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理解和熱愛,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是運用故宮文化加強香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的一個很好的嘗試。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代理系主任李建深: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成立,讓更多國人乃至外國觀眾得以欣賞中華文化的瑰寶。除了通過實地展覽、網上數據資源庫分享外,“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也是讓更多觀眾接觸、欣賞故宮文物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多元化教材,香港中小學生得以更好了解、欣賞,從而主動傳承、推廣故宮文化。
“我們的故宮”學與教資源項目是跨學科的項目。以往的歷史教育,著重于政治經濟史。而通過“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物質文化史、藝術史、考古等內容。此項目還運用了多種高新科技,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如何把中華文化的傳播與高新科技結合起來。這種將故宮文物與高新科技結合,讓學生以及社會大眾更好了解、學習和推廣中華文化的模式,以後將會大放光芒。
全國青聯委員、香港葵青區議會議員郭芙蓉:
在香港回歸祖國25週年之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成開館,廣受市民歡迎。故宮由此成為香港和祖國緊密聯繫的又一條感情紐帶。“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應運而生、意義非凡。教材內容豐富、形式多元,在引領青少年學知識、賞藝術的同時,揭開故宮的歷史文化奧秘,讓古老的中華文化以青少年熟悉且喜歡的方式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這是傳統文化與香港青少年的一次美好交流,有利於將中華文明植根于香港新一代心中。
故宮承載了中國的燦爛文化與悠久歷史,使人心潮澎湃、思緒激蕩。相信“我們的故宮”系列教材定能令香港青少年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並能堅定他們的信念,為創造國家輝煌和香港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龔亮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27日 12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