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解決全球性挑戰,中國儒學如何提供思路?

發佈時間:2022-12-28 14:52:5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秦金月

近來,國際局勢複雜動蕩,大國之爭加劇政治對抗,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正面臨“零和博弈”的嚴峻挑戰。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先賢便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讓“和而不同”的哲學思想成為極具活力的中華文化精髓。國與國之間,文明與文明之間,中國的“和”文化,既彰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儒情懷,又帶來跨越歷史長河的時代啟示。

以儒家為代表的東方智慧,能為消弭紛爭提供何種方案?“王道”和“霸道”之辯尚存,多元文明如何在“和而不同”中共存共榮?世界著名中西比較哲學家、國際知名漢學家、世界儒學文化研究聯合會會長安樂哲近日做客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東西方關係中心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榮譽顧問田辰山展開對話。

對話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和”文化該如何翻譯和理解?與西方“一多二元”有何本質區別?

安樂哲:中國“和”的概念,不能直譯為英文“harmony”,而應翻譯為“achieve harmony”,體現一種過程感。中國文化的“和”是一個整體概念,包括理性、美學等。要理解“和”文化,必須要站在中國的“一多不分”的文化語義環境。所謂“一”與“多”,是不能分隔的相互關係,即單子個體的特殊性,與它所在多樣性的環境,形成共生共存的狀態;這是一種在緊張關係的狀態中,也能産生和諧的自然動態。而西方文化,是一種“一多二元”的價值觀和敘事體系。“一多二元”意味一切事物都是二元對立的,都是單子個體,狀態是各自獨立、有矛盾衝突。

“和”可理解為一種優化共生體系(optimizing symbiosis)。中國人愛用“家庭”做文化比喻,因為家庭是優化共生體系的一種方法。為了家庭,你可以做任何事,家庭也能成就每個人,家人一定要彼此扶持。可以説,中國的文化將家庭放到了最高價值層面,這一點是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關鍵。所以,中國文化不是追求統治世界,而強調與其他國家和平共存。

田辰山:“和而不同”不是簡單的多元性。以樂曲舉例,音符是不同的,但不同音符只有在合奏中才彰顯獨特性,也正因音素的特色,才産生真正的“和”。“和而不同”不是各唱各調,而是“和”在一支美好的樂曲中。通俗而言,“和”不是簡單的“你是你,我是我,咱們在一起”,而是無論你多麼與眾不同,都能在“一多不分”的“生生”的意義上獲得“和”。

“和”文化是知不同以求和,是一種“求和”的君子文化,而不是求“同”的小人文化。君子“和而不同”,是君子不在乎“同”與“不同”。“和”意味著關係和事物的內在聯繫,與西方“一多二元”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資料圖:2022年6月26日,觀眾在南京博物院參觀“晉國”特展。圖為展出的夔龍紋編鐘吸引觀眾的目光。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記者:當下,世界範圍內衝突持續,東西方對戰爭也有不同理解。例如《孫子兵法》提出“慎戰”的思想,而《戰爭論》等西方著作,更強調如何摧毀敵軍。中國與西方,對待戰爭與和平有何差別?

安樂哲:西方的戰爭觀將勝利作為唯一目標,打仗是追求名譽和榮光。而中國講究“文武”,戰爭目標不是勝利,而是“義”,是仁義的“義”;“義”也是優化共生體系的一個目標。“義”既指道德,也指意義。如果要追求最有意義、最道德的生活,應該完全依靠“文”,但當不得已的情況發生時,又必須得用“武”,這是中國文化對“打仗”的一種態度。就像《孫子兵法》中所表達的精神,“用兵”是決定生死命運時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但凡有一絲可能不打仗,就不要出兵。

田辰山:西方對戰爭的概念,基於“有限遊戲”“零和遊戲”,強調“贏了後通吃”,戰爭(的目的)在於奪取霸權、主宰世界,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西方文化中的“和平”,就是“我征服你、你臣服於我”,沒有正義、不正義之分。

中國對戰爭的觀念,與西方有本質不同。漢字“武”字,本身就是“止戈”的意思,這正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中國對戰爭(的觀念)是一種“仁義”思想的延伸,即“打仗必須出師有名”,要為了仁義。中國圍棋最能表達這種思想,即盡可能避免、減少雙方的損失和傷亡。《孟子》對此也有充分闡釋,不是要把對方置於死地,控制住即可。所以中國的戰爭思想,是以仁義和人民的支援作為最大力量,而非唯武器論。

中新社記者:孫中山先生做東西文明比較時,曾提出“王道主義”“霸道主義”。如今該如何理解“王道”和“霸道”之辯?

安樂哲:美國歷史學教授詹姆士·漢金斯(James Hankins)在《道德政治》(Virtue Politics)一書中提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成就),跟政治制度的關係很小,最重要的是與領導的教育水準和道德有關。“王道”反映的是,領導階層如何通過教育,提升自己的認知和道德,心胸寬廣、有很強的包容精神;同時建立一個有益的制度體系。“王道”強調整體性。

田辰山:孫中山當時説的“王道主義”和“霸道主義”在今天仍然切中要害、十分有意義,今天的“霸道主義”仍然是孫中山那個時代的“霸道主義”,本質沒有變。

什麼是“霸道主義”?是一種存在於思想文化中的個人主義意識形態。“霸道主義”不講仁義,只講誰有更大實力,靠力量爭奪利益。

什麼是“王道主義”?“王道”是仁政、民本政治,不是單純講武力。“仁義之道”致力於維護百姓利益,要得民心。現在的“王道”,就是社會主義,講“和合”文化,講 “公”字,社會主義講的是人民的政治。

中新社記者:“仁義”與“和”文化對全球合作有何時代意義?

安樂哲:現在世界最大的問題是分散了。談到“一多不分”,我們有“多”,但目前缺“一”,這個“一”能從哪來?中國的歷史可以給世界啟發。中國的“和”文化、家庭觀念,也是屬於全人類的文化,要讓全球更多了解“和”的概念,這是全球發展的未來。

當下,世界面臨諸多共同挑戰,例如疫情、氣候變暖,恐怖主義等。很多事中國沒辦法自己解決,美國也沒辦法,只有合作才能找到方法,“和而不同”是解決當今全球問題的唯一路徑。除了打造“共同體”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其他選擇呢?

田辰山:從“和而不同”的文化提出來的中國方案,方向是對的,符合世界人類共生的一種哲學追求,全世界應該走“和而不同”的道路,而不是打起來沒完。“和”是有前提的,要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層面上才能實現,“一帶一路”是一種實踐方式。這是對“零和遊戲”的世界規則的一種轉折性的運作。反對者和破壞者會很多,阻力會很大,但要有信心,保持理智思考,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解決世界問題,現在光講“你輸我贏”這樣的“有限遊戲”,是不行的,要回到“無限遊戲”上來,只有講共贏才行。儒學正是提供了共贏思路的文化。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