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小佛灣石窟室外遺存本體修復基本完成

發佈時間:2021-12-24 09:41:41 | 來源:中新社 | 作者:李東等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新社重慶12月23日電 (李東 陳柯男 張瑋)記者23日從重慶大足區獲悉,經過兩年多修繕,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小佛灣石窟室外遺存本體修復基本完成。

中國石窟研究界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説。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大足石刻是全球八個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石窟類遺産之一。

小佛灣石窟位於寶頂山聖壽寺右側,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室內與室外兩個部分。室內主要建築為一座石砌的壇臺。壇臺用條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刻有佛、菩薩像。而室外部分則以經目塔、七佛壁為主要構成要素。

小佛灣石窟雕鑿于南宋,在800多年的歷史保存過程中,在高溫高濕、凝結水和微生物影響下,出現了多種病害。經文保專家前期調查,小佛灣石窟主要病害包括石質胎體病害10種,金箔層病害6種,彩繪層病害10種,共計26種。

2019年6月29日,大足石刻寶頂山小佛灣石窟保護修繕工程啟動,由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實施。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可介紹,小佛灣石窟室外遺存的經目塔、七佛壁,完全在露天環境下保存,長久以來形成的病害相對較嚴重。

據了解,室外遺存部分的主要病害集中在砂岩表層劣化、造像局部殘損、表面污染、石砌體局部傾斜、滲水等。與室內遺存部分相比,室外遺存部分修復難度更大。於是,在小佛灣石窟修繕工程啟動之初,文保單位便通過大量前期研究,確定了由難到易、由外到內的修復順序,率先開展了小佛灣石窟室外遺存修繕工作。目前,小佛灣石窟室外遺存本體修復工作已基本完成,整個保護修繕工程進度過半。

張可表示,小佛灣石窟保留了大量的經目,以及非常多精美的雕刻,藝術價值非常高。下一步,文保人員將把工作重心轉向小佛灣石窟室內遺存部分。小佛灣石窟修繕工作預計將於2023年底全部完成。(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