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發佈時間:2021-12-23 09:32:32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高凱 | 責任編輯:蘇向東

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高凱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高凱)由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與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日前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

“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以中國傳統七大節日與二十四節氣為創作主題,自去年冬至啟動,吸引了200余所高校和社會組織參與創作,截止10月比賽結束,組委會累計收到萬餘幅藝術設計作品和超過三百萬字的文學作品。

經過專業評審團多輪公開、公正的評審,最終評選出“中國節日新故事”和“中國節日新形象”兩大賽道共計100位創作者的作品,大賽分別産生文學賽道和藝術賽道的“評委會大獎”各3名、“最佳創意獎”各7名、“節日百強獎”各40名,累計獎金總額200萬元。此外,為鼓勵積極組織和參與大賽的高校、社會團體及少年兒童,大賽組委會分別評選出“優秀組織獎”10名、“新形象兒童組獎”10名。這些作品通過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實現了全新的文學創作和藝術設計,以全新的方式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展現出新的魅力。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劉大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史宗愷出席頒獎活動並致辭。劉大為表示,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將中國傳統節日這一承載國家歷史、民族價值觀的特定符號進行深入發掘,充分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組委會主任史宗愷表示,“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很多優秀的思想,它們不僅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前進和發展。我們需要很好地去總結和歸納我們為世界、為整個人類文明發展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如今,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當中優秀的思想,我們要做到‘守正出新’”。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專項基金管委會秘書長、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發起人、組委會秘書長蘭春表示,希望通過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喚起文化、社會、商業等方面的有識之士共同努力,激活中式文創基因,中國文化産業一直在資訊時代自我演化,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力求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節日文化元宇宙”,融合歷史、現實、虛擬、文化、科技、文明,將元宇宙、區塊鏈等各類新技術和應用接入數字化平臺,激發更多創作者們的創新熱情。

活動現場,與會領導及嘉賓分別為“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的獲獎者及獲獎代表頒發了獎盃及獎金。文學賽道“評委會大獎”金獎獲得者朱星宇現場表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寶山,千年文化積澱中可挖掘的亮點如恒河沙數,希望與各位優秀的文藝創作者一起,為講好中國節日節氣故事共同努力。

頒獎儀式後,活動現場舉辦了“傳統與未來的對話”主題沙龍和“中國節日·全球共生計劃”啟動儀式,蘭春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講好文明復興的中國故事,並重新樹立中國在當今世界的文化話語權,成為擺在所有創作者和文化産業從業者面前的歷史性課題。中國節日是一個龐大的文化IP寶庫,如何更好提煉和挖掘其內涵進行IP化開發,正是“中國節日·全球共生計劃”的建設初衷。

啟動儀式現場展示了多個中國節日創意大賽的衍生産品。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中國節日·全球共生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將通過科技共用平臺、人才機制平臺、專項資金支援的三位一體運營策略,實現價值共生、融合共生、生態共生。

“中國節日·全球共生計劃”的科技共用平臺——“節日星球”NFT數字藝術版權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以先進的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以及不斷完善的運營機制,打造多元共贏的數字版權內容運營生態圈。“節日星球”平臺邀請創作者們加入創新産業的涂彩行動,用創造力和想像力為産業賦能。

“2021·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優質項目孵化簽約儀式也在此次活動中舉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院長胡鈺和海豚出版社社長王磊兩位嘉賓分別向《甜甜蜜蜜中國年》《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蘇州》繪本圖書、《年仔》《漢風陶俑虎年吉祥物》潮流手辦四個獲獎作品的作者頒發項目孵化合作的榮譽證書。據介紹,中國節日創意大賽將依託海量優秀作品,將打造一系列優質文創IP産品。

據悉,2022年度“中國節日創意大賽”預報名通道已經開啟,組委會將聚集多方力量,為優秀的參賽者和參賽作品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和推廣渠道,寄望創作者們繼續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增添光彩。(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