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長江文化展亮相國博 《長江圖》等文物首次展卷

發佈時間:2021-12-24 08:59:23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應妮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新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應妮)“江天萬里——長江文化展”12月23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對外開展。該展是繼甲骨文文化展、《紅樓夢》文化展、孔子文化展、大運河文化展之後,中國國家博物館提煉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標識的又一重要嘗試。

展廳現場余冠辰攝

展廳現場余冠辰攝

展覽分為“橫穿萬古歲月流”“文明傳承綿延長”“千年文脈潤古今”“黃金水道通九州”“大江安瀾豐碑立”五大部分,展出約300余件/套展品,全面展示長江的歷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態之美、工程之巨。展覽中的《長江圖》《長江萬里圖》《乾隆南巡圖之金山放船至焦山》(第5卷)《滇南鹽井圖》等多件文物為近年來首次對公眾展出。

第一部分為“橫穿萬古歲月流”,包括“長江之源”和“長江萬里”兩個單元,主要講述幾千年來人們對長江源的認識和探索,以及用《長江圖》《長江萬里圖》《長江圖冊》等古代繪畫作品展現長江萬里東流的氣勢。

第二部分為“文明傳承綿延長”分為“文明起源”“燦若群星”“兼收並蓄”“偏安江南”“重心南移”“譽滿天下”和“近代先聲”,用文物説話,較為全面的展示了長江文明綿延發展的歷史脈絡。

展廳現場余冠辰攝

展廳現場余冠辰攝

第三部分為“千年文脈潤古今”,分為“人文淵藪”和“萬里畫廊”兩個單元,講述了長江的風流人物、文化藝術、書院書樓、古鎮民居以及大自然賦予長江流域獨特的自然風景。

第四部分為“黃金水道通九州”,分為“千里要道”“大江滄桑”“開創新局”三個單元。講述了長江對整個中國特別是南方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舊中國的長江航業滄桑歷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長江航運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五部分為“大江安瀾豐碑立”,分為“心腹之患”“大江安瀾”“世紀工程”和“綠色發展”四個單元,講述了長江的水患及治理,三峽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歷史起點上,長江大保護的成就與展望。

西漢青銅雁形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西漢青銅雁形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供圖

其中,《長江圖》描繪的是長江中下游段,從江西九江開始,到安徽,再到江蘇南京,結束于江蘇鎮江的長江沿線景致。卷尾落款為“臣錢維城謹繪”,鈐錢維城為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謚文敏。整卷山水描繪工整細緻,用筆細膩,佈局疏密有致,是一件反映清中期長江中下游段沿線城市佈局規模和水系的重要作品。

作為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乾隆南巡圖》首次對公眾展出了第5卷的金山放船至焦山段,該卷描繪乾隆皇帝從金山乘船到焦山,一路遊覽長江勝景的場景。展開畫卷,映入眼前的是浩瀚長江,波浪滾滾向東流去,水天一色,一望無際。

《乾隆南巡圖之金山放船至焦山》(第5卷)國家博物館供圖

《乾隆南巡圖之金山放船至焦山》(第5卷)國家博物館供圖

此外,還有湖北省博物館藏的石雕人像、商代玉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西漢青銅雁形尊等珍貴文物,青銅器中的尊本是酒器,這件雁形尊背部的蓋不能揭開,不具備容器的實用性,應係學習中原地區的鳥獸尊而作。

據悉,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將持續三個月。(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