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右手或左手的習慣 同學們可能會問關於使用右手或左手的問題。在開始教授繪畫的基本技巧之前,我們應該好好地談談這個問題。由於關於使用右手或左手的習慣的廣泛研究既難懂又複雜,我只能在以下的章節中澄清幾個要點。 首先,把人嚴格區分成左撇子和右手使用者並不十分準確。人們有可能完全使用左手或完全使用右手,也有可能兩隻手都非常靈活 – 也就是在做很多事情時兩隻手都能用,使用哪只手都無所謂。我們大多數人介於三者之間,大約90%的人更傾向於使用右手,10%的人更喜歡使用左手。 喜歡用左手寫字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從1932年的2%上升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11%。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老師和家長已經學會容忍左手書法,並不再強迫孩子們使用右手。這種最近才産生的容忍度很有益處,因為強制性的改變有可能使孩子産生嚴重問題,如口吃、左右不分、和閱讀困難。 如果你想正視使用右左手習慣,就必須認識到用手習慣其實是一個人大腦組織結構最外在、明顯的標記。其他的外在標記是:使用左右眼的習慣(每個人都有一個佔優勢的眼睛,用於確定視野的邊線)和使用左右腳的習慣(上臺階時習慣抬起和跳舞時先跨出的那只腳)。不能強迫孩子使用不習慣的那只手,因為大腦的結構是由基因決定的,強迫性的變化與天生的結構相悖。本性難移,以往一些改變左撇子的努力往往以兩隻手都變得非常靈活為收場:孩子們屈服於壓力(以前甚至是懲罰),並學會用右手寫字,但用左手幹其他所有事。 而且,老師和家長們並沒有什麼讓人接受的理由來強制這種改變。他們提供的理由是“用左手寫字讓人看著不舒服。”或者“社會只接受用右手的人,我那左撇子孩子會處於不利地位。”這都不是好理由,我認為它們底下潛藏的是一種對左撇子的固有偏見。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種偏見正慢慢消失。 且拋開偏見不論,左撇子和用右手的人的確有非常重大的差異。一般用右手的人比左撇子有偏側性。偏側性是指某種功能被某個腦半球專有的程度。比如説,左撇子比用右手的人更經常同時使用兩邊大腦處理語言和立體資訊。語言功能在90%的右手使用者和70%的左撇子的左腦中。在剩下的10%的右手使用者中,大概有2%的人的語言功能位於右腦,8%的人的語言功能在兩個大腦之間。在剩下的30%的左撇子中,大概有15%的人的語言功能位於右腦,15%的人的語言功能在兩個大腦之間。你可能注意到那些語言功能位於右腦的人 – 即由右腦統治的人 – 經常會把手“鉤著”寫字,從而導致老師們很大的不贊同。科學家潔爾·樂偉提出寫字時手的姿勢是另外一種大腦組織的外在跡象。 這些差異到底要緊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差別,籠統地一概而論是非常危險的。不過,專家們一致認為兩個大腦同時具備一些各式各樣的功能(也就是偏側程度相對比較低)會為衝突和干擾創造可能性。事實上據統計,左撇子更容易患上口吃和誦讀困難等病症。然而,另一些專家提出功能的雙重分佈可能引起高智力的産生。左撇子在數學、音樂和象棋等方面都極其出色。而且美術史也是左撇子佔優勢的有力證據:裏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都是名副其實的左撇子。 左模式(L模式)和右模式(R模式)的特徵對比 L模式 R模式 詞彙性 使用詞彙進行命名、描述和定義。 非詞彙性 使用非詞彙性認識來處理感知。 分析性 有步驟地解決問題,一部分一部分地來。 綜合性 把事物整合成為一個整體。 象徵性 使用符號來象徵某些事物。比如説,象形圖畫☺代表笑臉,+代表加法。 真實性 涉及事物當時的原樣。 抽象性 取出很少的一點資訊代表整個事物。 類似性 看到事物相同的地方;理解事物象徵性的含義。 時間性 有時間概念,將事物排序:首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等等。 非時間性 沒有時間概念。 理性 根據理由和事實得出結論。 非理性 不需要以理由和事實為基礎;自動自發地不做出判斷。 數字性 使用數字進行計算 空間立體性 看到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繫以及怎樣由各個部分組合成為一個整體。 邏輯性 根據邏輯得出結論:把事物按照邏輯順序排列 – 比如説一個數學定律或一個理由充分的論據。 直覺性 根據不完整的規律、感覺或視覺圖像洞察出事物的真相。 線性 進行連貫性思維,一個想法緊接著一個想法,往往引出一個集合性的結論。 整體性 一下子看到整個事物;感知整體規律和結構,往往引出分散性的結論。
用右手或左手的習慣與繪畫 那麼,使用左手能夠改善一個人的進入右腦模式的能力,使他的繪畫等技能得到進步嗎?從我當老師的經驗來看,幾乎察覺不出左撇子和使用右手的人在學習繪畫的能力上哪一個佔什麼優勢。繪畫對我來説就輕而易舉,而我是極端的右手使用者 – 儘管我象很多人那樣也經常左右不分,説不定是個功能雙重分佈者。(左右不分的人在説“左轉”時總是指著右邊。)但有一點需要説明。學習繪畫的過程將産生很多精神上的衝突。有可能左撇子比完全偏側的右手使用者更能夠適應這種衝突並更容易應付隨之而來的不適。無疑,這個領域還有待研究。 有些美術老師建議右手使用者轉而用左手拿筆,大概希望他們能更直接地進入R模式。我不同意這種觀點。阻止人們學會繪畫的視覺問題不會因為換只手就輕易消失;這只會使畫作更笨拙。我非常遺憾地説,有些美術老師把笨拙視為有創意和有趣。我認為這種態度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以及對藝術的侮辱。我們並不會把笨拙的語言或難使用的科學視為有創意或更好。 一小部分學生的確發現用左手繪畫能讓他們精於此道。然而在我們追根究底時卻發現這些學生不是兩隻手都能用就是以前被硬生生地改過來的左撇子。象我這樣的右手使用者(或左撇子)絕對不會想到用平常不怎麼用的手來畫畫。不過為了不放過發現自己以前隱藏天性的機會,我鼓勵大家嘗試用兩隻手作畫,然後固定用自己覺得更自然的那只手繪畫。 在下面的章節中,我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右手使用者,從而省去了冗長乏味的特別針對左撇子的重復內容,但我絕對沒有歧視左撇子的意思。 為L R模式的轉換提供條件 下一章的練習是特別為把大腦從L模式轉換到R模式而設計的。這些練習的基本假設是哪個模式將“接受”任務並阻止另外一邊大腦進行干涉取決於任務本身。但到底哪些因素決定其中一個模式佔優勢呢? 通過對動物、精神分裂病人和擁有完好大腦的人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主要有兩個決定因素。第一個因素是速度:哪半邊大腦能更快接觸到任務?第二個因素是動機:哪半邊大腦最關注或喜愛這個任務?相反:哪半邊大腦最不關注或喜愛這個任務? 既然畫出感知形狀主要是R模式的一項功能,那麼把L模式的干擾減低到最小程度將大有幫助。問題是左腦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它非常快速並傾向於急忙用詞彙和符號進行表達,甚至會接受一些它並不在行的工作。精神分裂的研究指出佔統治地位的L模式不喜歡把任務放手交給它那沉默的夥伴,除非它真的很不喜歡這項任務 – 有可能因為這項任務佔用太久時間,也有可能這項任務太過詳細、或太過緩慢、或左腦根本完成不了。那正是我們需要的 – 佔統治地位的左腦將會拒絕的任務。接下來的練習都被設計成向大腦提交左腦無法或不想完成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