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主題採訪團抵浙 傾聽浙版“長江協奏曲”

   過去的20多天裏,“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沿著長江順流而下,最終抵達最後一站:浙江。主動對接、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浙江,如今正在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長江經濟帶上,活躍著浙商的身影,涌動著浙江的資金、商品、技術、人才等要素。浙江奏響的“長江協奏曲”,雄渾有力。

但説到底是.jpg

  助推長三角一體化

  翻開中國地圖,關於長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長江經濟帶覆蓋9個省和兩個直轄市,西起雲南,東至上海。其中,浙江和貴州本非長江幹流流經的省份,卻成為其中一分子。

  “既然叫長江經濟帶,而非長江流域經濟帶,那就不能光從地理的視角來理解這個問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所副主任盛朝迅説,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規模體量最大、覆蓋城市和人口規模最大的經濟區,浙江的經濟體量和特色是長江經濟帶中一道靚麗色彩。

  長江幹流沒有流經浙江任何一個城市,浙江人喝的也不是長江水,但浙江的歷史人文、經濟社會都深深融入了長江元素。浙江作為資源小省,轉型升級需爭取更廣闊的戰略腹地、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所以浙江人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長江流域,並開始深深紮根於此。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十萬計的浙商,在長江沿線省市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浙江人經濟”在長江沿線生根、開花、結果。比如早在上世紀90年代,娃哈哈就在重慶涪陵建立了生産製造基地。

  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一盤棋”思想。那麼,怎麼樣才算得上“一盤棋”?國家發改委基礎産業司副司長周小棋認為,長江經濟帶是典型的流域經濟,不僅涉及到“上下游”“左右岸”,還有“干支流”,是一個整體。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整體中不能少了浙江。因為長三角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而浙江又是長三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久前,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聯合組建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上海掛牌成立。辦公室主要職責是負責研究擬訂長三角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體制機制和重大政策建議,協調推進區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項和重大項目等工作。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上海一直髮揮著主導作用。多年來,浙江一直主動接軌上海、擁抱上海、服務上海,積極承接上海的輻射,充分用好上海的溢出效應。並且,浙江與周邊兄弟省市合作的廣度、深度和強度也在不斷加大,長三角一體化日益成為推動浙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

  “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這兩個國家戰略,在發展空間上重疊,在功能上互補,在發展中形成合力。浙江無法缺位,也不能缺位。”盛朝迅説。

  生態優先走在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産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那麼,怎樣才算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浙江一直是先行者。2005年,習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多年來,浙江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續整治環境污染、不斷提升生態優勢、大力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耀眼、最動人的色彩。

  古堰畫鄉就是浙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位於麗水市蓮都區的古堰畫鄉,一條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的甌江從小鎮中穿過,孕育了這一片秀麗風光。優越的生態資源融合了文化、休閒特色,小鎮向綠水青山要效益,開啟了“生態富民”的蛻變之旅。2005年至今,這裡的農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從3000多元增至3.8萬元。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並非一省一市之事。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説:“發展長江經濟帶,必須探索並建立出一種省際協商合作機制,推動沿江省市的溝通交流和合作。”浙江先行探索出的經驗一直與兄弟省市共用,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讓長江經濟帶更富饒、更美麗。

  浙江在做好“生態”這篇文章時,早已開啟跨省合作的強強聯手模式。比如,在浙皖交界的淳安縣宅上村,三面被千島湖圍繞。從安徽自上而下的新安江水,潤澤了千島湖,也養育了宅上村人。當時碰到的難題就是:“治水”光靠下游自己努力沒用,因為水是從上游流下來的……為了護好這條江水,2012年起,浙皖兩省開展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兩輪試點。上下游堅持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倒逼發展品質不斷提升,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由江入海的橋頭堡

  每一條大江,都有一個“向海”的夢想。

  長江經濟帶如何與“一帶一路”貫通?其中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向海”。“浙江很早就提出發展海洋經濟,如果以浙江為跳板走向世界,長江經濟帶的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盛朝迅説。

  浙江是海洋資源大省,擁有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是陸域面積的2.6倍。作為全國首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較早把目光投向藍色海域。“向海”路上,浙江留下了一個個保護海洋、修復海洋、開發海洋的腳印。2017年,浙江海洋生産總值比2003年增長了10.6倍,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是2003年的兩倍多。

  長期以來,海船不能入江,江船不能出海,制約了長江沿線大宗物資運輸的效率。位於長江入海口附近的浙江,處在中國海岸線的黃金中點位置,具備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把長江內河水運與沿海港口的國際海運結合起來,浙江將在長江經濟帶的陸海聯動、江海聯運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今年4月,滿載著兩萬噸鐵礦砂的船舶“江海直達1”號停靠馬鞍山馬鋼港務原料碼頭,這是國內第一艘針對特定海域、特定航線、特定船型的江海聯運直達船。這艘船正是浙江出品。

  “江海直達1”號投入運營後,將有效減少江海運輸轉机環節,有利於構建安徽省皖江地區與南北海運、國際航運間的快速通道,降低江海聯運成本,提高綜合經濟效益。過去,由於高度限制,船體桅桿過高的萬噸以上船舶一到南京長江大橋就只能望橋興嘆。而這艘船全新設計了桅桿液壓起降裝置,穿越大橋前,只要幾分鐘便可折疊下來,順利通過後再恢復原位。

  連接長江,走向大海,浙江融入長江經濟帶已下好了一步先手棋。2016年,浙江開始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為長江經濟帶“畫龍點睛”,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

  “不要忘了,浙江還有一個寧波舟山港,全球首個10億噸大港。”成長春説,長江沿線所需的鐵礦砂、原油等大宗商品,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寧波舟山港轉運。

  作為江海聯運的重要轉机節點,寧波舟山港近年來一直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無水港”建設佈局和長江黃金水道沿線碼頭合資合作,帶動港口與沿江腹地聯動發展。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大江奔流”主題採訪團抵浙 傾聽浙版“長江協奏曲”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